鵝肝與魚子醬、松露并稱“西方三大珍饈”,霍邱縣的朗德鵝肝由于質地鮮嫩、脂香醇厚、營養豐富,成為“法式大餐”的主要食材。該縣現有鵝肝生產企業140多家,年出欄朗德鵝500萬只以上,生產鵝肝5000噸、鵝肉等副產品22500噸,年產值高達20億元,小小鵝肝帶動全縣養鵝遍地開花,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借鵝產肝,法國鵝種安家霍邱
朗德鵝是肥肝型專用食草水禽,原產于法國西南部朗德地區,具有生存能力強、飼養周期短、耐粗雜飼料、經濟效益好等養殖優勢。上世紀80年代,山東省臨朐縣因與法國朗德地區緯度相近,有著相似的氣候,且山水資源豐富,成為國內首批引進朗德鵝的地區,當地產量逐年提升,出口額也逐漸攀升。
李鳳山在鵝棚查看
霍邱縣昌浩朗德鵝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鳳山說,十幾年前,他和老鄉們到山東打工,學會了朗德鵝的飼養技術,然后回鄉創業,如今已經達到年出欄朗德鵝12萬只的規模;而霍邱縣仁俊禽業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朱仁俊的成功之路則有些“誤打誤撞”,“我原來是做販賣皖西白鵝生意的,親戚朋友有幾個人到法國去學習,發現養朗德鵝更賺錢,于是轉而從事朗德鵝產業”朱仁俊說,他的公司現在每年出欄朗德鵝16萬只,其中鵝肝主要銷往江浙、京港澳深并出口國外。
那么,養朗德鵝的效益到底比本地鵝高出多少?“鵝肝能長到1公斤重,每公斤最高能賣180元,比整只的皖西大白鵝還值錢!”2003年,曾在山東養殖朗德鵝的霍邱縣務工人員將這一致富消息帶到了霍邱。當年,六安龍翔美食王禽業有限公司購買了1000只鵝苗在霍邱飼養,帶動周邊鄉鎮的農戶紛紛養殖朗德鵝。依托人工成本低、飼養管理精細等優勢,朗德鵝養殖和鵝肝生產在霍邱縣不斷發展,逐漸成為當地特色產業。
產業興旺,多方做足培育之功
霍邱縣各級政府部門看到了朗德鵝的發展潛力,養殖企業把準了鵝肝市場脈搏,廣大村民積極參與從中受益。多年來,霍邱鵝肝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離不開多方努力共同呵護。
霍邱縣氣候溫和、草料和水資源豐富,養殖白鵝歷史悠久,勞動力資源充裕,客觀上有利于朗德鵝養殖。北上廣深等城市一度出現“一肝難求”的火爆局面,該縣適時出臺朗德鵝產業發展規劃,每年統籌縣財政資金3000萬元,對朗德鵝種質資源保護、良種繁育、養殖基地建設等給予獎補;引導金融機構推出“鵝業貸”“鵝肝貸”等金融產品,累計貸款支持各類市場主體2億多元。
霍邱鵝肝食品
企業構建“鏈主企業+農戶+市場”的鵝肥肝養殖加工體系,統一鵝苗購買、飼養管理、防疫消毒、技術培訓、糞污處理、出欄銷售,養殖戶朗德鵝出欄時由加工企業按市場價統一回收,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養殖戶和專業從事填飼工作的村民每年總計可增加收入3億元。朱仁俊說:“村民以家庭為單位填飼和加工,承包一個生產單元,年均收入最高可達20萬元”
升級迭代,深加工贏得大市場
該縣針對朗德鵝品種逐漸退化、鵝苗基本從外地引進等問題,依托安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肝用型鵝新品系”培育,開發出更多鵝肥肝和鵝肉系列深加工產品,取得良好效果。記者在霍邱縣友喜食品有限公司采訪了解到,該公司通過深加工把一只鵝充分利用起來,開發出了清湯老鵝煲、紅燒老鵝煲、法式紅酒鵝肝、法式清酒鵝肝、鮮肥鵝肝、清湯鵝雜煲等產品,以及腌臘鵝肉制品、鹵鵝肉制品,并擁有“畫中天鵝”和“豆鹵鵝”兩大品牌。
霍邱朗德鵝系列深加工產品
該縣加強朗德鵝提純復壯、鵝產品精深加工、羽絨羽毛生產加工、鵝專用型飼料等研究開發,推廣應用最新鵝產業科技成果,引導鵝產業規范發展和提檔升級。在鵝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上已經取得新進展。
同樣一塊生鵝肝,在國內賣180元/公斤,運到國外價格至少翻3倍以上,日韓和歐美市場成為該縣鵝肝市場新的突破方向。國內市場方面,該縣支持鵝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布局銷售網點,支持餐飲企業在省內外開設鵝系列產品餐飲連鎖加盟店。引導電子商務企業與鵝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建立聯營協作關系,拓寬鵝產品銷售渠道,擴大鵝產品市場占有率和對外影響力。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方榮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