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美文】文字是活出來的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9-29 08:53:46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李商隱這句詩,之前看過所有版本釋義,直覺都是錯誤的。但,我自己也想不太明白……

    有一天夜里,看紀錄片《跟著唐詩去旅行》,第六集《相見難》講李商隱。其中,王屋山尋覓李之遺蹤的一個鏡頭,簡直電光石火,一下明白過來。是一個仰拍鏡頭,攝像機慢慢自林間一搖到底——鈷藍天上繁星閃爍,可不就是“星沉海底”么?原是一個暗喻。山中沒有光污染,人坐窗前,漫天星斗畢現眼前,鈷藍的天大海一樣,星星宛如沉到海底……如若神啟,激動得久不能睡。

    李商隱的詩是真好,一直在確定不確定之間,克制,簡潔,深情,反復回旋,意象紛呈,無盡的歧義……但內核,永遠在那里閃閃發光。

    許多時候,文字是活出來的,并非寫出來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夜雨寄北》,也是別樣的好?!熬?遠方的人,心心相印的人。大約來了一封信,訴盡思念,末了問一聲:你幾時回長安?

    李商隱將情感的復雜、矛盾,表達得九曲回腸。

    “未有期”,人生里大多時刻,我們是作不了主的,也是無奈語。君問歸期未有期,就是說,并非我不曾思念你,最終還得由命運安排。

    當時的他在巴蜀一幕府中,做著一份秘書的工,還得看上司臉色,又無年休假。就算有,那幾天假,也不夠走到長安的。

    山河阻隔。古時,無非坐船,抑或騎馬,來回一趟,短則數月,長則半年。見一面真難,真是天涯途遠,唯余相互思念,熾熱又絕望。

    李白半生于行旅之中,多是沿著長江走,于皖南盤桓多年,主要是缺乏快捷的交通工具。

    時間日月都走得慢。什么都是慢的,一顆心自有清靜。靜則生慧,去浮躁,得專注,故能一點點把繪畫書法搞到藝術的高度,產出無數魏碑啊,菩薩石像啊……數年不渝。每個人都有一顆藝術心?,F在交通發達,一日千里,人人處在瘋狂狀態里,連小城正定隆興寺里那尊觀音佛像,即便被后人粉刷一下,都搞得那么傖俗,他就不能靜下心來查查資料,尋覓尋覓一些特殊的礦物顏料,好好地修舊如舊一番。

    再回到這首詩。我們對于未來的期待,十之八九要落空。從現在時寫到未來時,再轉到當下——巴山夜雨漲秋池。此刻,我這里正下著大雨。秋風秋雨,落葉滿地,心情濕漉而滯重。忽然語氣一轉,“何當共剪西窗燭”,這是心未死,便有憧憬——我們何時有秉燭夜談的那一刻呢?!肮布粑鞔盃T”這一意象,無比詩性。最末一句,“卻話巴山夜雨時”,頗為詭異??丛趺蠢斫饬?。也可以是,到時見面了,要好好說說我在蜀地的雨夜。雨夜有什么追憶的呢?不,是雨夜對你殷切的思念……“卻話”,這確定不確定的語氣,最是含蓄深情,牽動肝腸。

    有人非說是寫給妻子的。鬼扯瓢!寫給妻子的詩,豈有如此輾轉?對妻,如對親人。如此黏稠濃得化不開的深情,永無可能,更不合人性。

    他是誰?李商隱啊,一個情感極度豐沛的人。

    想必寫給知己的。半生顛沛流離,到處打工,沖天的才華全部用來寫詩了。蜀地,他呆過,北越之地桂林也去過……欣賞他提攜他的人突然離世,無奈的他,重回長安,妻子已逝。

    也不知那位知己可還在。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晶盤。

    一次次破碎中不改真摯的人。

    一直偏愛這句詩,不曾去翻過卷軼浩繁的釋義。所有解釋,都是俗氣平庸的。人們何曾懂得過詩人的靈魂景深?

    隨著年歲疊加,我自有我的理解。無非:于我言,你是世間唯一寶珠,愿將你封存于水晶盒中,如晤如對,一生不變。除此,世界與我無涉。不論你意于我何,只愿同沐一輪月,共飲一江水……

    這個承諾太重了,搭上一生。但誰又能把握未來的心意呢?只是,此刻,我確乎奉上了我僅有的靈魂……

    李商隱的詩域不僅寬廣,更有縱深。我們對于他的理解,也是日漸地對于自己的理解。一部《詩經》,不同年齡段翻開,都是迥異人生滋味。如此,我們讀書,并非單純悟出來的,同樣也是活出來的。境界到了,人便到了。

    幼時,可曾懂得“心心相印”這個詞?直至讀到“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是兩顆心打破物理界限疊合于一起了么?并不,而是縱然遠隔千山萬水,彼此卻也心意相通。李商隱確乎驚才絕絕,輕易寫出兩性之間的靈魂契合。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寫了什么?還是思而不得。

    曾在云南巍山的一個良夜,登拱辰樓,邂逅一架古瑟,也曾親手觸摸過??上皫啄?一場大火,毀了拱辰樓內所有。古瑟已然不存,它并非五十弦,詩人夸張了,也許另有所指?

    珠有淚,玉生煙。多美的意象。蚌病成珠,杜鵑啼血,不過都是擬人手法,珍珠為淚水所磨成。長安附近的藍田,古時產玉吧,云嵐繚繞成煙,天空何等透藍……

    一直想去終南山一帶,沿著唐詩的氣韻走,追尋韓愈、王維、李商隱之遺蹤??上?未能成行。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從當下延伸至未來時,再回到當下。實則,當下早已成為了過去。他依然兩手空空。

    生而為人,我們的一生均為不同的執念所糾纏。如今,再讀這首詩,反而掙脫掉小我的情感束縛,而是將其視作整個人生的遭際摹寫,不過是求而不得吧。你看我們的寫作,何嘗不是“曉夢迷蝴蝶”,又何以不是“春心托杜鵑”呢?不寫,簡直活不下去。

    不論是一個具象的人,抑或抽象的文學,皆是值得我們追求并熱愛終生的。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生命短暫,我們愿意化身所有,去愛著這個世間,哪怕一陣微風,一片落花。

    每當深秋,秋雨淋漓,心間總是要浮起他那句惆悵之詩: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當年,屢屢科考不第的他,去到河南王屋山尋道,一路頹廢迷茫。落葉人何在——他到底在追尋什么呢?當真是一名得道高僧么?實則,他找的莫非自己?是尋覓一個靈魂的歸處。寒云太厚,遮蔽了艱難征途。偌大的山,也容不下他一個小小的人。

    一生均在尋覓歸途的他,到底寫出了人類共同的宿命感。

    故,每每談及李商隱,總是讓人嘆氣。嘆息他的詩,如此幽深折曲,寫盡一切不如意。以如此紛繁意象,鋪陳生命真相,我們一生均在失去著……

    但,一生失意的李商隱,卻在詩歌中得到所有。他以一支傳彩筆刻畫著自己,成全著自己,終究成為繁星中一員,一直璀璨下去了。

    (錢紅麗)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