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鏡下放置球囊,透過媽媽肚子,給胎兒進行氣管插管。近日,安徽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 合肥市婦幼保健院成功實施了一例高難度的胎兒鏡下氣管封堵術(FETO),為華東地區首例。這一手術的實施,提升了先天性重度膈疝患兒存活率,也標志著華東地區在胎兒鏡治療領域再獲新突破。
今年38歲的李女士因“孕28+3周,超聲提示重度膈疝”1天入院。據介紹,孕22+3周時,李女士在當地醫院四維彩超提示胎兒膈疝。經過多方打聽,在孕26+3周時,來安徽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 合肥市婦幼保健院西院復診,該院大畸形超聲提示胎兒左側胸腔膈疝(右肺大小32*16mm、左側胸腔見腸管及胃泡)、邊緣性前置胎盤。 到孕28+3周時,復查B超提示胎兒重度膈疝,情況危險。
李女士一家非常焦慮,希望能保住孩子,與孩子一起搏一次,不留遺憾。
據該院執行院長、母胎醫學專家鄭明明介紹,胎兒已出現嚴重的左側胸腔膈疝,大量腹腔臟器(腸管、胃泡及部分肝臟等)均疝入胸腔,壓迫胎肺和心臟,屬于重度膈疝,而導致新生兒不能存活的主要原因就是“肺發育不良導致的一系列問題”,必須要盡快行胎兒鏡下氣管封堵術。據了解,這種重度膈疝胎兒出生后的存活率不足20%,即便是有體外膜肺(ECMO)支持結局依然不樂觀。
“胎兒鏡下氣管封堵術可以增加肺內壓、提升肺容積,從而降低新生兒肺發育不良和肺動脈高壓的風險,改善預后顯著,提高生存率?!编嵜髅鹘淌诮榻B,據文獻報道,治療后患兒存活率大約提升到50%—60%左右。胎兒鏡下氣管封堵術在歐美等地區已被應用于胎兒重度膈疝的臨床治療,但在國內這項技術尚不多見。
李女士收住后,該院組織了產科、醫學重癥科、小兒外科、新生兒科、超聲科、麻醉科等科室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相關專家進行了多學科會診(MDT),擬定了相應的措施及應急預案。
據介紹,胎兒鏡下氣管封堵術最難的是第一步,胎兒鏡下的宮內治療,胎兒鏡下放置球囊,透過媽媽肚子,給胎兒進行氣管插管,而寶寶的位置變化無疑會增加手術難度。
手術當日,各學科待命。在調整胎兒至合適的體位后,開始了手術,將直徑約3毫米的胎兒鏡經皮進入子宮,鄭明明將球囊置入胎兒口腔,并通過咽部進入氣道,向下達氣管隆突,向球囊注入生理鹽水并釋放球囊。球囊置入胎兒氣管后,B超提示氣管內球囊充盈正常在位,手術成功。
“手術全程猶如在針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則功虧一簣?!睋私?,待孕媽在孕34周取出球囊,等孩子出生后再進行膈疝修補。
鄭明明介紹,隨著圍產技術的進步,輕、中度膈疝,出生以后,經過兒科團隊積極干預、治療,會獲得比較良好的效果,孕媽媽不要過于焦慮。重度膈疝,隨著胎兒鏡技術的實施,可以通過宮內胎兒鏡氣管封堵術,極大地提升胎兒存活率。
(鮑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