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的廣闊舞臺上,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工程師,他以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追求,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小白蛻變為眾人矚目的創新大師,90后的他,身上有著當代青年最閃光的特質。
2013年,23歲的徐偉從長安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進入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安徽電力建設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機械化公司。從一名“小白”成長為技術能手,“尋求突破”是他進步路上的關鍵詞。他不斷追求技能的精進與超越,將“敬業”升華至“精業”,先后獲評“全國優秀創新工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困境“破局”:引領國產替代實現新突破
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安徽電力建設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機械化公司,總工程師徐偉有個雅號——“算力大師”。因為他總愛說:“等我看一看,讓我算一算?!?022年,徐偉出任機械化公司總工程師。剛剛上任,挑戰就來了。由于一國外廠家陷入經營困境,導致公司M系列履帶吊——兩臺花了大價錢進口的“巨無霸”,因缺乏配件而面臨“趴窩”。陷入僵局之時,徐偉依然鎮定自若:“不用急,我來看一看?!?br>
國產替代,迫在眉睫。在徐偉的帶領下,機械維保班開始了對M2250履帶吊電氣部分的國產替代工作。那段時間,徐偉幾乎每天都泡在維保車間里,和團隊成員對照著原廠的圖紙和技術參數,經過反復研究討論、測試,最終完成了機械電氣系統和液壓系統的終極國產配件替代方案。M2250履帶吊重新發出轟鳴的瞬間,現場掌聲雷動。他說:“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次國產替代打破了進口配件的壟斷,為企業節約了30萬元的維修費用,也讓我們認識到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br>
數據為“劍”:工程界的“解題大師”
徐偉是個愛解題的人。上中學的時候,他數學很好,善于計算,但作文有待提升。老師告訴他,你可以試著把作文當題目來解,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徐偉一試,果然行得通。從此,一切用數據說話,將“杠”的精神發揮到底,成為他一次次瓶頸突破的“成功秘訣”。
十年磨一劍。徐偉的腳步相伴各類大型機械,走遍了全國大半的省市地區,從“徐小伙”,走成了“徐大師”。剛進單位時,他就趕上平圩三期百萬機組,他和工友們一起,將全國首臺塔高超過200米的冷卻塔中心塔吊,塔身垂直度偏差牢牢地控制在25毫米以內,遠超國內標準規范。
百萬千瓦機組內蒙古盛魯電廠鍋爐吊裝,徐偉在細致核對了現場測量、主要設備噸位等情況后,發現主吊機械定位方案有更合理的改進空間。一連幾天,徐偉帶著人,拿著圖紙,在主廠房下測量比劃,逐一對大型鍋爐設備的安裝作業進行實景演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徐偉的反復模擬計算后,拿出來最終方案,將原有的主吊塔機定位于固定端鍋爐鋼架K3及K4柱之間,安裝僅需位移1.5米。與原方案對比,不僅保障了對鍋爐所有安裝設備的全覆蓋,還可同步進行鋼煤斗吊裝、主廠房鋼屋架吊裝、汽機房行車等設備吊裝配合施工。而這1.5米的位移,不僅縮短了工期,更節省近100萬的工程機械費用。
編程“破曉”:大師變“碼農”,設備“救活”了
2024年1月,福建可門百萬機組發電機定子安裝節點日益臨近,作為吊裝定子的核心設備,液壓提升裝置卻發生了意外,主板整個PLC程序丟失,截面上一片空白,而液壓提升裝置的生產廠家已經停產。怎么辦?徐偉果斷決定,“自己寫”。
“甭管它‘代碼’還是‘代驢’,誰也不能扼住我們的脖子。中學老師告訴我的,只要數學學得好,沒有什么解不了?!毙靷フ襾砹吮痪S修班稱為大神的裴貝貝,兩個大師成了一對“碼農”。一個是機械專家,一個是電氣專家,從技術上講,算是完成了編程的一半。他們決定,以長克短,化繁為簡,完全摒棄原有的程序。
三天兩夜里,徐偉和裴貝貝幾乎沒有離開過維保車間,根據油缸的動作,結合普通起重機械的編程原理,苦讀深鉆,將復雜的動作,一個個分解擊破,終于編寫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源程序。一行行代碼敲下去,一道道指令發出來,在經過無數次計算、試錯、修改、調試后,沉寂多日的液壓提升裝置一聲悶吼,活了!
“從現在起我們就是要一手軟(軟件),一手硬(硬件),不斷破解痛點,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睘榇?,他專門組織編制了《項目機械管理圖冊》,為同行業提供了標準化、規范化的操作指南。
匠心筑夢:腳踏實地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2023年9月,蒙古國布羅巨特項目的D1100塔機突然“罷工”,這個國際項目的汽包吊裝頓時陷入了僵局。剛剛從外地搶修回來的徐偉,拎起還沒打開的背包就要出門。徐偉帶領隊友迅速奔赴千里之外的項目現場,一番“望聞問切”后,很快發現并解決了塔機plc控制器的故障,保證了項目建設如期推進。汽包準確就位的時刻,外方業主以草原人特有的熱情“熊抱”,向徐偉表示了最由衷的感激。
幾年間,徐偉帶領的機械化公司技術團隊,先后榮獲中國能建十大標桿班組、全國青年文明號、安徽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在第六屆全國職業吊裝競賽中取得團體第五名,在合肥市汽車式起重機技能競賽中包攬前三甲。徐偉主導研發的門式起重機起升鋼絲繩自動潤滑裝置獲得了專利授權,該裝置徹底取代了傳統的人工高空保養方法。
“俗話說,沒有小崗位,只有大事業。工匠精神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把小事做到極致?!倍嗄觊g,徐偉如同一顆堅韌的螺絲釘,深深扎根于項目一線,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每一個項目建設都見證了他的汗水與智慧。未來,他將繼續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不斷推動技術創新,用技能點亮夢想,腳踏實地走好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