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昆山有一種舊時故鄉的美。
是童年的那個故鄉,也是唐詩里王維路過的那一林一川。
在安徽無為市,在一個名叫“昆山”的小鄉鎮,流連于山水草木之間,頓覺時光悠然清遠。
山路蜿蜒,人在車上,倚窗看山色,由青而黛,漸漸延伸到遠方的云靄里,窗外便成了墨色淺淡的水墨畫了。
站在寨基山頂上,放眼遠望,山勢綿延起伏,一道山是一幅松竹山石的水墨屏風。轉個身,以這些遠遠近近的山巒為背景,拍個照,自己就成了入畫的人了。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边@是王維的詩句,寫的是唐朝的山,說的是漢江的水??墒?在無為市的昆山,站在任意一座山頂上,都覺得這兩句詩是應景的。仲秋時節的午后,我站在寨基山頂,沐著秋陽和浩浩長風,遙看對面遠山上山嵐清揚,和山嵐下若隱若現的遠山,想象遠遠一帶長江會不會彎進來?彎進這層層疊疊的山巒之間,將眼前這一紙林山暈染開來。
山中無甲子,世上已千年。在開著汽車坐著高鐵奔赴大小城市的今天,在面對互聯網資訊洶涌的今天,有時忙中偷閑讀得一首唐詩,閱得一幅色澤發黃的水墨,會悵然嘆恨古人的詩意和灑然,因為古人可以常見青山。
可是,來到昆山,才恍然大悟,原來青山常在。原來江山一直如畫。只是,是我們不常入山。不入山,不看山,不停留山間,我們漸漸活得遠離了詩意。漸漸成為一個離開故鄉的孩子。
在無為昆山,有山的地方,就有泉,就有潭,就有溪,就可以照影?!扒迦狭鳌?“潭影空人心”,從前覺得古人真是好文采,現在想,若到了山中,伴著林泉小坐,這樣的詩,人人都能寫出。
坐在昆山的瓦屋潭邊,掬一捧清水,看著水底顫動的山影、竹影、日影,聽著竹林間回響的鳥鳴也如潭水一般清澈,就覺得那些寫詩的古人只是先我們一腳的游人。一千年前的泉水,也如瓦屋潭的潭水一樣,清幽、清涼、清靜、清甜。山水,讓我們和古人,陡然拉近了距離。
若在這山中,偶然遇見了王維或是柳宗元,我也可以大著嗓子喊一聲:嗨,老鄉,過來歇個腳!
這樣一想,就覺得這山路上偶然相遇的山民們,一個個都有了詩人的骨子和內心。他們清晨踏著露水上山采茶,傍晚沐著夕陽下山回家,就像鄉居的陶淵明。他們與滿山的竹子為鄰,比鄭板橋還要風雅。他們白日里聽著鳥鳴和水聲勞作,夜晚聽著蟲唱和竹響入眠。他們在詩畫一樣的天地里生活起居,詩意卻不自知。
活得詩意,卻不自知,這真是人間大美。
我們古人曾這樣活著,我們童年曾這樣度過。
在昆山黃龍橋的竹林里,看著老篾匠伐竹、削竹,制作竹制家具。在午后慵懶的光陰里,聽老祖母講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寨基山安營扎寨的故事……黃昏,暮靄籠罩群山,明心寺的鼓聲回蕩山野。
這是唐詩里的民風,這是似曾相識的童年故鄉,這是無為市的昆山。
昆山的美,一如千年之前。
(許冬林)
【橙美文】昆山之美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4-10-12 10:04:15
無為昆山有一種舊時故鄉的美。
是童年的那個故鄉,也是唐詩里王維路過的那一林一川。
在安徽無為市,在一個名叫“昆山”的小鄉鎮,流連于山水草木之間,頓覺時光悠然清遠。
山路蜿蜒,人在車上,倚窗看山色,由青而黛,漸漸延伸到遠方的云靄里,窗外便成了墨色淺淡的水墨畫了。
站在寨基山頂上,放眼遠望,山勢綿延起伏,一道山是一幅松竹山石的水墨屏風。轉個身,以這些遠遠近近的山巒為背景,拍個照,自己就成了入畫的人了。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边@是王維的詩句,寫的是唐朝的山,說的是漢江的水??墒?在無為市的昆山,站在任意一座山頂上,都覺得這兩句詩是應景的。仲秋時節的午后,我站在寨基山頂,沐著秋陽和浩浩長風,遙看對面遠山上山嵐清揚,和山嵐下若隱若現的遠山,想象遠遠一帶長江會不會彎進來?彎進這層層疊疊的山巒之間,將眼前這一紙林山暈染開來。
山中無甲子,世上已千年。在開著汽車坐著高鐵奔赴大小城市的今天,在面對互聯網資訊洶涌的今天,有時忙中偷閑讀得一首唐詩,閱得一幅色澤發黃的水墨,會悵然嘆恨古人的詩意和灑然,因為古人可以常見青山。
可是,來到昆山,才恍然大悟,原來青山常在。原來江山一直如畫。只是,是我們不常入山。不入山,不看山,不停留山間,我們漸漸活得遠離了詩意。漸漸成為一個離開故鄉的孩子。
在無為昆山,有山的地方,就有泉,就有潭,就有溪,就可以照影?!扒迦狭鳌?“潭影空人心”,從前覺得古人真是好文采,現在想,若到了山中,伴著林泉小坐,這樣的詩,人人都能寫出。
坐在昆山的瓦屋潭邊,掬一捧清水,看著水底顫動的山影、竹影、日影,聽著竹林間回響的鳥鳴也如潭水一般清澈,就覺得那些寫詩的古人只是先我們一腳的游人。一千年前的泉水,也如瓦屋潭的潭水一樣,清幽、清涼、清靜、清甜。山水,讓我們和古人,陡然拉近了距離。
若在這山中,偶然遇見了王維或是柳宗元,我也可以大著嗓子喊一聲:嗨,老鄉,過來歇個腳!
這樣一想,就覺得這山路上偶然相遇的山民們,一個個都有了詩人的骨子和內心。他們清晨踏著露水上山采茶,傍晚沐著夕陽下山回家,就像鄉居的陶淵明。他們與滿山的竹子為鄰,比鄭板橋還要風雅。他們白日里聽著鳥鳴和水聲勞作,夜晚聽著蟲唱和竹響入眠。他們在詩畫一樣的天地里生活起居,詩意卻不自知。
活得詩意,卻不自知,這真是人間大美。
我們古人曾這樣活著,我們童年曾這樣度過。
在昆山黃龍橋的竹林里,看著老篾匠伐竹、削竹,制作竹制家具。在午后慵懶的光陰里,聽老祖母講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寨基山安營扎寨的故事……黃昏,暮靄籠罩群山,明心寺的鼓聲回蕩山野。
這是唐詩里的民風,這是似曾相識的童年故鄉,這是無為市的昆山。
昆山的美,一如千年之前。
(許冬林)
無為昆山有一種舊時故鄉的美。是童年的那個故鄉,也是唐詩里王維路過的那一林一川。在安徽無為市,在一個名叫“昆山”的小鄉鎮,流連于山水草木之間,頓覺時光悠然清遠。山路蜿蜒,人在車上,倚窗看山色,由青而黛,漸漸延伸到遠方的云靄里,窗外便成了墨色淺淡的水墨畫了。站在寨基山頂上,放眼遠望,山勢綿延起伏,一道山是一幅松竹山石的水墨屏風。轉個身,以這些遠遠近近的山巒為背景,拍個照,自己就成了入畫的人了?!敖魈斓赝?山色有無中?!边@是王維的詩句,寫的是唐朝的山,說的是漢江的水??墒?在無為市的昆山,站在任意一座山頂上,都覺得這兩句詩是應景的。仲秋時節的午后,我站在寨基山頂,沐著秋陽和浩浩長風,遙看對面遠山上山嵐清揚,和山嵐下若隱若現的遠山,想象遠遠一帶長江會不會彎進來?彎進這層層疊疊的山巒之間,將眼前這一紙林山暈染開來。山中無甲子,世上已千年。在開著汽車坐著高鐵奔赴大小城市的今天,在面對互聯網資訊洶涌的今天,有時忙中偷閑讀得一首唐詩,閱得一幅色澤發黃的水墨,會悵然嘆恨古人的詩意和灑然,因為古人可以常見青山??墒?來到昆山,才恍然大悟,原來青山常在。原來江山一直如畫。只是,是我們不常入山。不入山,不看山,不停留山間,我們漸漸活得遠離了詩意。漸漸成為一個離開故鄉的孩子。在無為昆山,有山的地方,就有泉,就有潭,就有溪,就可以照影?!扒迦狭鳌?“潭影空人心”,從前覺得古人真是好文采,現在想,若到了山中,伴著林泉小坐,這樣的詩,人人都能寫出。坐在昆山的瓦屋潭邊,掬一捧清水,看著水底顫動的山影、竹影、日影,聽著竹林間回響的鳥鳴也如潭水一般清澈,就覺得那些寫詩的古人只是先我們一腳的游人。一千年前的泉水,也如瓦屋潭的潭水一樣,清幽、清涼、清靜、清甜。山水,讓我們和古人,陡然拉近了距離。若在這山中,偶然遇見了王維或是柳宗元,我也可以大著嗓子喊一聲:嗨,老鄉,過來歇個腳!這樣一想,就覺得這山路上偶然相遇的山民們,一個個都有了詩人的骨子和內心。他們清晨踏著露水上山采茶,傍晚沐著夕陽下山回家,就像鄉居的陶淵明。他們與滿山的竹子為鄰,比鄭板橋還要風雅。他們白日里聽著鳥鳴和水聲勞作,夜晚聽著蟲唱和竹響入眠。他們在詩畫一樣的天地里生活起居,詩意卻不自知?;畹迷娨?卻不自知,這真是人間大美。我們古人曾這樣活著,我們童年曾這樣度過。在昆山黃龍橋的竹林里,看著老篾匠伐竹、削竹,制作竹制家具。在午后慵懶的光陰里,聽老祖母講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寨基山安營扎寨的故事……黃昏,暮靄籠罩群山,明心寺的鼓聲回蕩山野。這是唐詩里的民風,這是似曾相識的童年故鄉,這是無為市的昆山。昆山的美,一如千年之前。(許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