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旌德縣大山里的廟首鎮,提起江羚老師,村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她的故事更是在旌德縣口口相傳。36載春秋,她矢志不渝地執教于鄉野,以滿腔熱忱和無私奉獻,書寫教育的華章。
1988年從蕪湖師范??茖W校政史專業畢業后,江羚開始了長達36年的鄉村執教生涯。她是一名政史教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她持之以恒的努力與無私的奉獻,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贊譽,先后榮獲了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安徽省勞動模范、安徽省優秀班主任、感動宣城十佳人物等榮譽。
以愛育人,細微之處見真情
在江羚的辦公桌上,靜躺著一本精心維護的檔案本,滿載著江羚對學生們的愛意與關懷。每一屆新生入校,都是她最忙碌的時候,她將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都詳細記錄在檔案本上,對于那些來自單親家庭或身患疾病、需要更多關懷的孩子,江羚老師更是傾注了無盡的溫柔與力量。她以母親般的胸懷,為他們撐起一片愛的天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師者的責任與擔當。
2008年5月,正值江羚帶初三畢業班,班上方俊的父親被查出腦癌晚期。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方俊一下子悲痛、迷茫了起來,甚至一蹶不振。在方俊父母前往上海尋求治療期間,整整一個月,江羚毫不猶豫地將孩子接到自己家中,讓他與自己的兒子同吃同住,鼓勵他要堅強面對,以優異成績點燃父親生的希望。她以母親般的胸懷,給予了方俊最堅實的依靠,最終江俊在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愛是最好的教育,她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己的學生,不僅“為人師”,也“為人母”。九幾年農村有些家庭比較困難,她會偷偷從自己不高的工資里擠出一部分錢給困難學生墊付學雜費。如果遇到學生生病,她還會帶他們去醫院就治、買藥和營養品。對一些留守兒童她會經常帶回家給他們做些可口的飯菜。三十多年來,究竟在學生身上花了多少費用,她自己記不清了,但學生和家長們卻永遠都感激她。
以德育心,言傳身教鑄品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苯缟钪?,作為一名思政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執教的36年里,她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思政教育的首要任務,用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將思政課堂打造成學生心靈的港灣。
江羚不斷鉆研教材,緊跟時代步伐,將國家政策、社會熱點與課堂內容緊密結合,注重從農村生活的點滴中挖掘思政教育的素材,使教學更加生動鮮活,貼近學生實際。在講述愛國主義時,她會結合當地的歷史故事,講述先輩們如何在艱苦條件下為國家做出貢獻;在探討社會責任感時,她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鄉的環境,比如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水資源等實踐活動。
歲月流轉,江羚老師已在農村初中思政課的講臺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余年。從“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到“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從“學生個性化發展”到“內卷式教育困境”,江羚老師在思政課教學中做到了與時俱進,堅守“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的思政課底線,耐心地潛心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地滲透正能量。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不僅思政學科成績好,離開校園后幾乎是零犯罪現象發生。畢業的學生中有商業成功人士,有政府官員,有教育工作者,有醫生,有部隊軍官等,每年春節同學們都會聚在一起去看望江羚老師。
以智啟慧,矢志不渝育英才
近年來,鄉鎮學校面臨著優質生源流失的嚴峻挑戰。江羚作為班主任,不僅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首先,她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不要因為學習基礎差而自暴自棄,多次召開家長會,勸慰家長們不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衡量孩子優秀的標準。
另一方面,她與任課教師不斷溝通,商討課堂教學方法,形成了共識,那就是“一個孩子都不能放棄”。她悉心為每個孩子制定階段性小目標,比如英語學科,程度好點的每周確定背書目標,程度中等的確定周讀書目標,程度最差的孩子確定組長教讀目標。每天早上,她的身影都穿梭于課桌之間,耐心傾聽,細致指導,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這寶貴的清晨時光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節奏,讓每一個字句都化作他們心中追逐夢想的力量。
除了教學上的努力,江羚還十分關心孩子們的身體素質,經常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每當夜幕降臨,星辰點綴鄉村之時,她經常會化身為“投喂”使者,悄悄為學生們送去零食和水果,緩解他們的疲勞,傳遞溫暖與關懷。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做的都是分內之事?!泵鎸s譽和贊美,江羚總是這樣謙遜地說。在她看來,能夠堅守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為孩子們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就是最大的幸福和滿足。
江羚老師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36載,把所有的光和熱傾注到了教書育人的事業中,為當地鄉村教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通訊員 高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