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0日,“若有光——陳琦作品展”在安徽省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是藝術家陳琦近年來規模最大、作品媒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涵蓋了水印木刻版畫,紙本水墨,紙藝裝置,雕塑,新媒體空間裝置等形式 ,共展出50余件代表性作品。
展覽特別邀請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先生擔綱學術主持,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作為策展人,深入地闡釋了陳琦的藝術理念,學術脈絡和時代價值,為觀眾展現了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從傳統出發,求藝術創新,與時代互動的精神風貌。
本次展覽從規劃到落地歷時一年有余,從展覽主題確定到展品選擇再到展陳設計,策展人和藝術家都經過了深入思考和高效溝通,并做了大量的創新實踐,最終在安徽省美術館團隊的努力之下,將展覽呈現在觀眾面前。
其中,中央區域展示的大型紙雕是陳琦為本次展覽最新創作的裝置作品,水綠與粉黛的色彩搭配與 “鏡面萬花筒”設計交相呼應——當觀眾從入口處一眼望去滿眼的水綠色沁人心脾,但隨著目光游移,逐漸探覺在這片水綠之后似乎有點點微光,移步換景,一片“桃花源”逐漸映入眼簾,心境也“豁然開朗“。誠如策展人吳洪亮先生在展覽前言中的提示“所謂‘若有光’,不僅是此刻最直接的期許,更是一次因作品而引發的峰回路轉?!?/p>
陳琦對傳統有深刻的理解,同時又能走出傳統,其早年的水印木刻作品正是將傳統木版水印進行了有效的當代轉換,促成了諸多中國現代版畫的經典之作。本次展覽他帶來了42米長的巨幅水印木刻版畫《2012生成與彌散》,這件作品為觀眾構建了一片深邃的哲思之海,既含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儒家思想,也蘊藏“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道家觀念,更印證了策展人對陳琦藝術內涵的高度概括,“有‘儒’的態度,更具‘道’的姿態”。
同期展出的還有陳琦近年創作的大型水墨作品,其中不乏雅致的園林主題作品《游園驚夢》和靈動浪漫的《百合》《盛宴》,更有主題宏大的《盛夏(故宮)》《暮春(長城)》,這些大型水墨作品以全新的像素化展陳方式深化了其藝術內涵和時代意蘊。
陳琦與安徽有不解之緣,青年時期他數次安徽寫生,創作了諸多皖南水鄉主題的水印版畫,本次展覽更是展出了他在安徽創作的新作——銅胎掐絲琺瑯雕塑作品《巨川》和《混沌》,兩件作品一首一尾構成了本次展覽的空間中軸,其中《混沌》是首次呈現在觀眾面前。
本次展覽凝集了陳琦近年藝術創作的所有形態和主題,可謂是其藝術思想的集中呈現,不僅為安徽觀眾帶來中國當代藝術的視覺盛宴,也意味著安徽省美術館持續致力于中國現當代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所取得的碩果。藝術的力量是跨越地域和時代的,一方面在于藝術家的深度思考和實踐造就了跨越時代的藝術形式,另一方面在于優秀的藝術作品對人的啟迪是永無止境的,本次展覽將是一個重要的開端,它將傳統與當代并置,展示了中國未來當代藝術的一種可行的路徑,亦能夠不斷開化普羅大眾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認識,讓更多人尋找到內心的那片“桃花源“。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鄭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