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美文】關于茶的幾則記憶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8-19 10:51:39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父親在離黃山不遠的旌德縣編輯一份文學小刊《旌德文藝》。因為約稿的緣故,跟文學名家茅盾、周而復、田間都有接觸。名家姿態很高,不僅積極向小刊輸送佳作,還聲明不要稿費,茅盾還特地為《旌德文藝》題寫刊名。為了表示感謝,父親和文化館的同事每逢春季,便用縣郊蔬菜大隊承包文化館廁所糞便的錢,買一些好茶給名家們寄去。這其中,黃山毛峰是首選。那個時候是計劃經濟,買啥都要憑票,黃山毛峰也不例外。黃山氣溫低,高山毛峰很少有“雨前茶”,就是谷雨前的茶,只有“明前茶”,也就是清明前的茶。黃山范圍內所產特級毛峰一般都是特貢北京和合肥去的,一般人根本無福享受,好不容易剩下一些,得按計劃區分不同的等級,送到供銷社統一購銷,換取商品糧油。只有極少量茶葉,集中在大隊倉庫由會計保管,想購買必須找到大隊長親批才行。由此可見,雖然那個時代“均貧富”,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想見到正宗的黃山毛峰都不是件易事,更談不上喝上了。

    有人給父親出主意,可以通過黃山管委會的人,去買黃山毛峰。于是父親便通過黃山管委會的文友,輾轉去買正宗的黃山毛峰。沒想到運氣不錯還真買到了,先帶到旌德,拆開后,還有一小袋樣品供品嘗。文化館的人都很激動,四五個文化干事蜂擁至會議室,看著那小包珍稀之物,心情忐忑,口水直流。館長先安排人從數百米外的街上的黃家井汲來井水,這一口井很有傳奇性,據說明朝之時曾有一頭梅花鹿從十里外的大山里誤入縣城,之后在人們的追捕中消失在井中,自此之后井里的水變得格外甘冽清甜。井水燒開后,放一旁稍稍冷卻;將小袋茶放置桌面,凝神屏息打開,等到黃山毛峰渾身翠綠展示在面前時,人們不禁發出一聲驚嘆“呀!”——只見存放于毛邊紙上的毛峰茶綠如仙草,狀如雀舌,周身茸毛,馨香四溢。人們情不自禁地撮起一點,放在手掌上,仔細地嗅著,一副沉醉的模樣。待水冷卻到九十度左右時,莊重地將茶放入上等的白瓷杯,將水徐徐地沖下,在那一剎那,我仿佛聽到“砰”的一聲響,只見白瓷杯中旋起一股白煙,似蓮花翻滾,在杯頂上方一寸處結成一團云霧。之后,云霧慢慢飄散。再低下頭來看,茶葉在杯中吸水、還魂、綻放、旋轉、浮沉,然后整齊劃一地立在水中。當此時,已是滿屋子幽香四溢、一片陽光明媚了。茶湯的顏色和形狀也好看,湯色清澈無比,碧綠微黃,極似青蔥的黃山松針插入水中。每個人的面孔,都如中秋的滿月一般燦爛。過了一會,“兩刀一槍”葉芽開始下沉,如綠色“娘子軍”般筆直站立,隨著音樂旋轉舞蹈,等待著“黨代表”上場。黃山毛峰的好,在于茶葉中有一種清新脫俗的味道,近似于黃山松針,也近似于黃山雨霧,它深深地帶有黃山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的馨香。

    那一天,一系列奇特的感受襲擊了我。我突然感覺到,茶葉真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不僅有實的成分,還有虛的成分,仿佛山川神鬼附于其中。我的味蕾也被吊了上來——自那個時代喝了這絕頂的黃山毛峰茶之后,我后來遍嘗毛峰,都覺得不夠甘甜芬芳有味,更談不上再見懸于茶盞之上的“白蓮奇觀”了。是因為當時年少味蕾沒有被污染,還是當時的毛峰真是極品,或者當時泡茶的是井水?我百思不得其解,以至于在此之后,我一直不太喝黃山毛峰了。

    那個時代的黃山毛峰,已成為我永遠的舊夢了——現在,我已不確定多年前的那一種神話般的奇觀,是我的記憶,還是我的想象了。

    關于黃山毛峰,還有一個親歷的故事:我第一次去黃山時,是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當時只有七歲。黃山那時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人特別少,沒有索道,上山的石階特別難走。我們一家四口從溫泉出發,才走不久,年幼的我就邁不動步子了。父親沒有辦法,只好馱著我繼續攀援。好不容易到了云谷寺,父親也走不動了,又饑又渴,只好向寺院的老和尚買茶喝。茶水明碼標賣的,要五毛錢一杯。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很高的價格。父親和母親對視一眼,無奈何只能摸出錢來買茶。老和尚倒了一碗遞給我們,我們看都沒看,就咕咕咚咚地喝下去了,只覺滿口生津,魂魄也像興奮地舞蹈似的。隨后,我們邊喝著茶,邊聽老和尚對黃山的介紹。老和尚瘦小,清癯,說著一口很難懂的外地話,就像念經似的獨語,也不管我們能否聽懂。父親悄悄告訴我們,據說這一個老和尚是國民黨部隊的一個將軍,后來起義了,再后來又出家了。也不知道真實情況究竟如何。黃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神秘人士隱居于此,不知所來,也不知所去,就像天上來來去去的風和云一般。我聽后很是震驚,之后竟然一直不忘。我后來想,那一次在半山寺喝茶之所以難以忘懷,一方面是茶好,產于黃山之中;另一方面是水好,是黃山石縫里流出的清泉。以這樣的水泡這樣的茶,焉能不讓人口齒留香、肝腦清明?

    那時我就注意到黃山有一種獨特的味道,無所在,又無所不在:是一種清香,像是松樹的清香;又好像是黃山花草植物之香,甚至有可能是所有的美景之香,彌漫在空氣里,特別好聞。我后來想,以這樣的澄明異香入茶,也難怪黃山毛峰如此別致獨特吧?我后來寫長篇小說《彼岸》,曾經特別提及這一段經歷。我以為這只是我的個人感受,因為我從未看過相關文章提及黃山的味道,后來讀清代汪濟淳《黃山氣候云物記》:“迨花事外謝,春告暮矣,山始吐榮發秀,異香氤氳遍崖壑……”方覺得如此感受并不是我專屬。

    《彼岸》故事來源于我童年時發生在身邊的一個故事:主人公小玉在蓮花峰上搶劫,以一敵二,被人打死在蓮花峰上。在寫這個故事時,我把這一段喝茶的經歷也雜糅進去了。小說撰寫過程中,我曾經去黃山探訪,在半山寺怎么也沒找到當時的人和物了。記憶就是這樣,似乎具有某種天然的游離性,像云絲嵐氣一樣無法捉摸;或者很抽象,像是一道流星,從時間上空劃過,無法再回頭。

    茶,似乎也是如此。茶會讓人感覺到縹緲,現實很長久,宇宙一須臾。

    想起很多年前在宣州白云觀的經歷: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某一個夏天,友人帶我去宣州周王鎮游玩。幾個人在烈日下的鄉間小道上走了很長時間,累渴饑泛。突然,天上卷起一大片烏云,雷聲隆隆,暴雨將至。我抬眼四處脧巡,想找地方避雨,發現正前方不遠處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個小小的寺院。當下全速狂奔,剛到寺院門口,閃電劃過,炸雷在頭頂轟鳴,大雨傾瀉而下,一股濃烈的森林氣味隨風雨席卷而來,外面的山野消失在白茫茫的水霧之中。

    我們站在寺廟前看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雨,野馬也,塵埃也,撲天蓋地,讓人驚嘆??戳艘粫?我們轉過頭來,眼前陌生的寺院很有特色,坐落在張開的懸壁之中,門楣上有三個字:白云觀。從外表上看,它一點也不像廟宇,更像一間普通的屋子。堂前木龕上供著一尊觀音像,前面兩只燭臺。寺院里有一個和尚,還有一對夫妻,氣質文雅,不是鄉下人,似乎是從城市來的居士。他們招呼我們過去,拎來一壺茶,又擺出幾個杯子。茶從壺中倒進粗瓷盞子里,能見到一層氤氳的白霧。茶葉清香撲鼻,我喝了一杯又一杯。隨行的人介紹說,這寺叫作“白云觀”,這茶名叫“云霧茶”,產地就是寺邊的茶園。多么好聽的寺名,多么好聽的茶名,就像散落在鄉野的小詩。我問那一對夫婦居士:你們經常來這里嗎?他們點著頭。我又問:長久地待在這里,不寂寞嗎?他們莞爾一笑,說:還好啊!畢竟不像你們年輕人,有那么多事可做。對于我們來說,盡量地減少做事,避開雜人,避開麻煩,就是最好的歸宿了。我當時尚年輕,不懂得中年夫婦話語中蘊含的智慧。過了一會,暴雨停了,天已放晴,山川被大雨沖洗之后,變得清澈透亮。天高云淡,空曠之至,一切杳渺而美好。我坐在半山腰沐浴涼爽的風,間或有三兩聲鳥鳴碎羽般落下。不遠處有一道清澈的河水蜿蜒流過,草木山林蔥蘢茂密,不遠處的茶園更是清翠空寂,水面的果園里,一樹樹梨花開得斷了魂。

    到了吃中飯的時間,和尚和居士端上了簡單的素齋:蒸茄子、炒缸豆、空心菜、豆腐湯,菜應是剛從旁邊的地里摘下來的,散發著生命的活性,甘美而甜糯。那一段經歷,已有三十多年了吧,至今想起如南柯一夢。此后去了一次宣州周王鎮,問白云觀,一干人都不知道。也不知它現在是否還在?那一對中年夫婦呢,該是找到了人生的終極意義了吧?我后來曾買過溪口的云霧茶,依舊好喝,只是再也找不到當時的感覺了。

    我現在知道,茶是有鼓瑟湘靈之境的。品嘗著茶,會有一扇神秘的小門悄然打開,有一股清涼之風,泠泠直入人心里。

    (趙焰)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