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8月18日,我省馬鞍山市首個長江保護日主題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意味著,馬鞍山有了保護長江的專屬節日。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把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多年穩定保持Ⅱ類,長江馬鞍山段魚類規模、資源密度較禁漁前分別增長1.5倍、2倍。2023年,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4.8%,達到監測以來最好水平,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下一步,馬鞍山將繼續加強長江保護修復,繪制“生態優、產業強、活力足、城鄉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圖景,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
禁漁5年,魚類資源等指標顯著增長
作為長江邊上的一座老工業基地城市、資源型城市,馬鞍山歷史上經歷了“先有礦后有市、先生產后生活”的發展過程,沿江產業布局密集、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近年來,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2019年7月,馬鞍山在全國率先實現長江干流及重要水域禁捕和漁民退捕轉產,共計完成5651艘漁船拆解和1.1萬名漁民上岸。5年過去了,馬鞍山段漁業資源恢復明顯,魚類規模、資源密度較禁漁前分別增長1.5倍、2倍,長江禁漁的馬鞍山經驗入選全國第六批干部培訓教材。與此同時,馬鞍山與南京、鎮江協同立法保護長江江豚,開創了全國首例針對單一物種的跨區域協同保護立法。據監測顯示,長江江豚在馬鞍山江段的“能見度”大大提升,多種稀有水生生物也頻頻現身。
在治污方面,馬鞍山常態化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大排查大整治,深入實施污染治理“4+1”工程,先后整治“散亂污”企業759家,拆除長江干支流非法碼頭153家、船舶修造企業34家,關停搬遷畜禽養殖場497家。該市在全省率先啟動長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已整治2669個、完成率96.4%,長江水質常年保持Ⅱ類。同時,該市還率先引入“環保管家”機制,建成“智慧環?!毕到y,實現對重點污染源實時監控和應對分析。在城鄉污水治理方面,馬鞍山完成115條農村黑臭水體治理,31個鄉鎮政府駐地實現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獲評全國首批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保護長江生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更多力量參與到保護長江生態的具體行動中,共同守護長江生態資源,馬鞍山去年決定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馬鞍山長江保護日”,并在這一天舉辦長江十年禁捕、長江生態游等主題活動,解讀馬鞍山長江保護重要舉措,發布長江保護重大成果,通報表揚長江保護突出貢獻者、長江保護志愿者等。
在本次“長江保護日”活動期間,除了啟動儀式外,馬鞍山還將開展一系列集中宣傳教育活動,主要包括開展《長江保護法》系列普法活動,廣泛開展以長江保護為主題的書展、畫展、影展和兒童劇《小江豚歸來》等劇目巡演,組織系列座談會、研討會和研學活動,組織志愿者開展巡江護漁、護綠行動等。其中,馬鞍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將發布參與長江大保護的倡議書,帶動更多市民自覺守水護水節水,攜手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昔日“五毒俱全”變身網紅打卡地
當天上午,記者來到位于馬鞍山市花山區和雨山區交界處的薛家洼生態園。8月的長江岸邊蘆葦隨風搖曳,江面上綠波蕩漾,不時有魚兒翻騰躍出江面……
估計很難想象,這里曾是長江干流馬鞍山段漁民、漁船最集中的聚散地,水體污染嚴重,環境臟亂差,“濱江不見江,臨水不親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薛家洼之前的真實寫照?!吧鷳B問題非常突出,直接影響長江生態環境安全,是周邊老百姓口中的‘五毒俱全’?!睋R鞍山市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薛家洼這片區域占地面積近千畝,曾有散亂污企業7家、非法碼頭3處、固廢堆場1處,還有畜禽養殖場、危舊民居及住家船等。
2019年,馬鞍山以薛家洼為重點區域,對長江東岸進行綜合整治,關停并轉散亂污企業、拆除非法碼頭、修復岸堤、植樹復綠、清理固廢等一系列整治工程陸續展開?!肮膊鸪L江干、支流非法碼頭158家,整治散亂污企業756家,清退長江岸線約10公里、灘地1000多畝。同時一體推進雨污分流、截污納管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等工程,完成城區35條黑臭水體治理?!睋撠撠熑私榻B,在治理過程中,該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保留楊樹林、蘆葦蕩等生態濕地,建設長江綠色廊道,高標準編制長江東岸23公里岸線綜合整治規劃。同時設立園區“環保管家”,開展企業廢水廢氣 排放實時監管、大氣污染綜合監控、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等專業服務。
通過集中整治和生態修復,薛家洼與長江東岸沿線的蘆葦江灣、濱江文化公園、采石磯景區等景點“串點連線”,不但變身為長江馬鞍山段的最美岸線,也成了游客們社交平臺上的網紅打卡地。
“城市明珠”雨山湖公園月底煥新
如西湖之于杭州,東湖之于武漢,大明湖之于濟南,雨山湖在馬鞍山人心中,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湖。這個承載了無數馬鞍山人記憶的湖泊,一度面臨水質被污染、水體富營養化等尷尬境地?!俺鞘形鬯牒?、湖水有機物和微生物超標、湖底淤泥沉積嚴重、汛期調蓄排澇能力不足……甚至出現多處黑臭水體,水質一度降至四類水?!睋R鞍山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處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雨山湖已經很多年未進行過清淤了,臨湖公園里陳舊的建筑、生長不佳的植被等也被市民頻頻吐槽。
自成功入選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以來,馬鞍山將海綿城市建設與“治水、治城”相結合,內外兼修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為市民提供新的綠色休閑生活空間。今年3月,該市啟動了雨山湖東區排水韌性能力提升工程。據介紹,該工程環湖范圍北至湖北路,西達湖西路,東至湖東路,南到花雨路,約2.6平方公里,包括雨山湖、南湖整個湖體水面及周邊至市政路的區域范圍?!罢麄€工程從‘理水、興園、營城’三個方面,通過實施湖體清淤、排口控污、湖體生態修復、活水循環、園路提升、入口廣場改造、園區提升、建筑加固出新、標識標牌及路燈系統、道路提升改造等十個子項對雨山湖、南湖進行提升改造?!痹撠撠熑烁嬖V記者,經過連續多月的建設,雨山湖公園外市管道路和公園內健身步道、林下空間、梅花溪水系等改造內容已經基本完工,向市民游客開放。
記者在現場看到,環湖步道已經重新鋪設,沿路增添了花式鵝卵石、小料石和繡球、月季等花卉綠植;園區內新打造的林下空間栽植了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海綿化景觀,空地處新建乒乓球臺和兒童游樂設施;桃花島上原先閑置的公園管理用房被改造為海綿城市科普中心;梅花溪水系在生態修復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寬,并新建了玉帶橋和景觀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設施升級是在保持景觀風貌的統一和傳統技藝傳承的基礎上,對損壞部分進行修繕,完善休憩功能,增加無障礙設施,重塑經典建筑。按照計劃,整個工程預計本月底竣工,屆時,雨山湖公園將成為一座集休閑、觀賞、生態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客廳”。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 圖片由高斌、儲燦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