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城村,在懷寧馬廟鎮,有一處距今已達六千年歷史的古遺址。遺址不遠處,隔著幾塊水田,就是一條長長的綠色長龍,茂密蔥蘢,組成它的是野竹、雜草、刺槐、棠梨、柳樹、臭椿、野桃以及其它一些雜樹。
來孫家城前,查了一些資料,得知孫家城,并非孫家建立的城市,而是諧音而來。傳說三國時,曹丕出生于此,一開始叫“生家城”,因讀音問題,后來慢慢讀成“孫家城”。這一帶,與曹操有關的地名還有很多,如馬廟,太子墩、太子廟、祭天嶺、浴兒城、離子墩、營盤嶺、馬山、曹坦等處,都作為了村名或者組名。
孫家城,是在三十年前被發現的。經挖掘,發現它的文化堆積,主要是以距今近6000-4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和商周時期為主,同時還有少量的漢、六朝時期遺存。
這條綠色的長龍該是那時的土城墻,曾經該抵擋過來自潛山、桐城山里順河而下的兇猛野獸的侵襲。查資料得知,遺址周邊有城垣,為土堆筑,大致呈圓角長方形,東、南、西面大體保存完好,東北角、西北角及北面被毀,北部被大沙河沖毀。其外圍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約300米,現存面積約25萬平方米??墒?現在早已看不出全貌,也不復那時的堅固、威武和森嚴。歲月早將之侵蝕得體無完膚。我所見到的是上面各種的樹木、雜草、野花,層層疊疊,蓊蓊郁郁,幾乎連風都透不過去。在下午的陽光里,看見散落在林間的斑駁的光,它宛如時光的碎片,曾經照耀過這里。
一兩個老人站在屋前,滿臉疑惑地望著我們。一戶緊閉著門的屋前,一棵杏樹密密匝匝的葉片下面,結滿青杏。另一戶人家門前,有一棵枇杷樹,黃燦燦的枇杷掛滿枝頭。一些雞鴨游動在房前屋后……這些鄉間的物象,生動光鮮且時時演繹。
不大一會,到了大沙河邊,陰翳蔽日,頗有一些黃昏的意向。我瞬間墜入陰暗,感受到了陰涼。河床算不上寬闊,水流也還平緩。河岸野草、雜樹叢生,以水柳居多。我透過空隙,看清光亮。這河,從遠古走來,向未來而去,滋養和孕育了兩岸一代代人,也積淀了一層層厚重的文化。
遺址內被挖掘的地方,已恢復為田地,看不出任何痕跡。幾千年過去,土壤一層層復加,深埋一些過往。挖掘的一批文物,可看出那時人們的生產、生活場景。比如,代表生產工具的有斧、錛、鑿;代表生活工具的有砂紅陶、泥質陶、外紅內黑陶、夾粗砂白陶等;代表生活追求的玉器有殘玉璜、墜飾等。
現在的孫家城,屬于孫家城村的孫城和費屋組。從城池變為村莊,是自然的偉力,也是時間的使然。我不可能知道當中的細節,但可以透過遺址,拽住一些過往的風,為之拼接一幅幅歷史畫卷。
我輕輕地在孫家城土地上行走,每一步都像是跨越了六千年。似覺得腳下的泥土,還保留有那時的溫度,它組成歷史的片段,鏈接成一篇古老文明的恢弘大著。閉上眼睛,慢慢用心感受泥土的呼吸,想著它們經歷了多少風雨洗禮,見證了多少日月更替?時間的力量,可摧毀一切,卻也可留下最珍貴的趾痕。
陽光輕灑在古老的孫家城土地上,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那金色的光芒與遺址上的一切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幅曼妙圖畫,神秘又寧靜。同時,也讓一些東西延續,并且賦予一些詩情,一些意境。
離開孫家城遺址,心中充滿感慨。這些遺跡,既有歷史魅力,展示著生命的力量,又有獨特的靈魂,更是一首未完的史詩,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光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