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我省將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強經濟活力,改善社會預期,增進民生福祉。
◆關鍵詞 對外開放
申建蚌埠、合肥空港綜保區
向海而興,我省將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安徽再投資和設立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完善聯系服務外資項目和企業機制,服務優質企業“走出去”,積極布局海外市場。
新的一年,我省加強“一帶一路”、RCEP等市場開拓,穩定和擴大機電產品、“新三樣”等優勢產品出口,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0%以上。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等進口。加強外貿增量資源培育,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0家以上。
為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我省推進合肥機場、蕪湖港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延伸合肥中歐班列服務網絡,增開國際及地區全貨機航線,申建蚌埠、合肥空港綜保區。提升世界制造業大會等展會市場化、國際化水平。做實“??蛨A桌會”等對接平臺,支持黃山“國際會客廳”建設。
◆關鍵詞 區域協調發展
支持皖北地區走出一條發展新路
我省將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個最大機遇,深度參與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啟動建設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共建長三角聯通國內外雙循環戰略樞紐,加快建設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安徽聯動發展區,把安徽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轉化為“左右逢源”的開放優勢。
加快皖北全面振興,支持皖北地區走出一條質量更高、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 聚焦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重點產業集群建設,我省將集中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攻堅,力爭皖北快速形成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
將啟動皖北地區基礎教育優質資源擴容工程,深入實施皖北地區居民喝上引調水工程,完成405萬人地下水水源替換。
支持安徽長江城市帶打造智能制造走廊,走在高水平開放前列。加快皖西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進特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文旅康養基地等建設,加快建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建設,培育百億級集群25個。
新增高鐵通車里程200公里以上
新的一年,我省將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開工建設徐州至商丘高速宿州段、揚馬城際、合肥新橋機場飛行區擴建等項目,加快沿江高鐵、淮宿蚌城際、和縣至襄陽高速、C3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等項目建設,建成運營池黃高鐵、宣績高鐵、合周高速壽縣至潁上段、亳州機場等項目,新增高鐵通車里程200公里以上、高速通車里程300公里以上。
加強“水運上的安徽”建設,實施長江、淮河干支流航道整治和內河航道暢通重大工程,加快實施引江濟淮二期等重大工程。推進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爭創安慶港口型、阜陽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全省鐵水聯運物流服務平臺。
◆關鍵詞 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我省加快建設千億斤江淮糧倉。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億畝以上。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提高高標準農田投資補助水平,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420萬畝。
新的一年,我省深化農產品加工業跨越提升行動,新增產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5家、產值超50億元加工園區3家。推進十大千億級綠色食品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招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力爭肉牛飼養量達 200萬頭。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 900個以上。
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我省將新增精品示范村200個、省級中心村800個左右,完成70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改廁27萬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83%。新改建農村公路3000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7%以上,村級養老服務站覆蓋率提高到45%以上。
二輪土地延包工作作為當前農村改革的“一號任務”,我省做好整省延包試點。高質量完成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集體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30%。
◆關鍵詞 美麗安徽建設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治理新污染物
我省將加強高品質生態環境建設,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計劃,開展皖北地區空氣質量提升攻堅,加強長江、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排污口“查測溯治”,開展不達標國控斷面攻堅。
更新改造市政污水管網1500公里,新增城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40萬噸。實施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三年行動,基本消除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加強新污染物治理。
今年我省將持續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5.95萬畝,實施10處重要濕地保護修復工程,修復廢棄礦山300個以上。并升級打造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實施皖蘇、皖贛長江干流橫向生態補償。
為加強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我省支持亳州、合肥高新區開展國家碳達峰試點,支持淮南等地開展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立健全分市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推進全省“雙碳”管理一體化平臺建設。開工建設陜電入皖工程,新增支撐性電源裝機222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500萬千瓦以上。
◆關鍵詞:文化創新
開展傳統村落等普查與保護
發揮安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優勢,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我省將設立新安文學藝術獎,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發掘長江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加強徽文化發掘整理、傳承創新,實施徽學研究提升、徽州文書館藏、黃梅戲曲本典藏等工程。
今年我省將推進淮南武王墩墓等考古發掘,開展傳統村落、傳統建筑普查認定和保護傳承。擴大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供給,加快建設安徽百戲城、省文化館新館、省非遺館,建成公共文化空間600個以上,新建口袋體育公園100個。
我省還將實施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帶動工程,建設一批創意設計、動漫游戲等特色小鎮和園區。支持通用人工智能、未來顯示、元宇宙等在文化產業領域集成應用和創新,加快發展數字出版、數字視聽、數字創意、數字娛樂等新型文化業態。實施高品質旅游強省建設“六大工程”,推動農文旅、商文旅、體文旅等一體發展。
◆關鍵詞:惠民生解民憂
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7所
新的一年,我省將完善“民聲呼應”工作機制,暢通反映渠道,提升民生問題源頭治理水平,完成“難安置”問題專項治理,推進物業管理服務提升攻堅。實施50項民生實事,其中新增農村敬老院運營服務能力提升、分類資助低收入人口參加基本醫保等9項,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我省將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27所。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達標創建,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人口變化,優化調整基礎教育學校布局和學位供給。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確保高考綜合改革“首考”平穩順利。
調整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我省將建設高水平“中職專業(群) +實訓基地”300個左右。推進老年學校擴容增量提質,辦好特殊教育,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穩定就業。實施就業困難人員“一人一策”援助計劃,開發更多“家門口”就業崗位。
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
落實生育支持政策,減輕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我省將建設和運營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15個。
同時,深化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行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深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提升計劃”。強化重大疫情防治體系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為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我省將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穩妥推進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實行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收統支,推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加快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發展銀發經濟,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綜合體)100個,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萬戶。
實現“保交樓”項全部交付
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安徽。我省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監測預警,兜牢基層“三?!钡拙€,推進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穩妥化解重點企業信用違約風險。
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加強在建項目預售資金監管,實現“保交樓”項全部交付。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解決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住房問題,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新的一年,我省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完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更新改造城鎮燃氣管道等地下管網2500公里。加快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實施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 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