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英才,為什么想成為“新滁州人”? “一線城市很好,但滁州也不差?!碑厴I于安徽財經大學的95后張小潔在面臨選擇時,毫不猶豫入職了家鄉的企業。一條條引才政策、一場場求賢盛會、一項項留才舉措紛紛落地,可以看到,滁州堅定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正以“滿天星人才計劃”為牽引,奮力打造長三角吸引人才的聚集地,攬天下英才而用之。
前不久,2023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結果發布,滁州又一次站在聚光燈下——連續兩年獲評“中國最佳引才城市”。與滁州一同上榜的,還有北京、南京、蘇州、長沙、成都、濟南、福州、廈門等城市和地區。襟江帶淮的滁州,正在持續釋放人才的虹吸效應。
政策創新,吸引八方英才匯聚
城市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滁州的引才“密碼”在于,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不斷創活人才政策、創建干事舞臺、創優服務環境,厚植創新創業創造的熱土,讓八方英才對滁州一見傾心、在滁州一展身手。
市委市政府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均聚焦“雙招雙引”,連續三年實施招才引智“十大舉措”。市領導帶頭開展招才引智、企業家人才早餐會、人大代表座談會、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會、“星語星愿”人才座談會等,千方百計引人才、招項目。
“大抓人才”導向鮮明,滁州下好求賢“先手棋”,敞開胸懷聚人才。構建以“滿天星人才計劃”為統領,以高層次人才25條、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18條等專項政策為支撐的“1+N”政策體系。編印的“人才政策一本通”歸集政策干貨100條,明確辦理機構、申報流程,開展“進園入企”政策大宣講等,確保人才政策容易懂、廣知曉、快兌現。
滁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周文芳介紹,目前,滁州市構建了以打造長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為目標,以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為牽引,以“雙招雙引”一體部署為抓手,以落實年度招才引智“十大舉措”為重點,以開展“星耀滁州”系列人才活動為載體,以深化“四即四享”改革為保障的“六位一體”人才工作格局。
一項項政策圍著人才轉、服務人才用,讓人才在滁州盡享政策紅利。一組數據可以看出滁州強大的人才“吸引力”:2022年常住人口凈增6萬人,居全省第二位、長三角第六位,科技創新指數增幅全省第一;2023年滁州新引進院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670人、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6萬人,同比均實現翻番;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新培育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及團隊數均居全省前列。
搶占“智”高點,賢才在滁大展身手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人才來不來、留不留,關鍵取決于是否有適合人才發展的肥沃“土壤”。在周文芳看來,人才工作不能就人才抓人才,必須緊扣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競跑區域競爭新賽道的滁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人才。
滁州不僅有愛才誠意,更有聚才良方。以創新鏈為先導、以產業鏈為核心、以人才鏈為基礎、以教育鏈為保障,滁州大力推進“四鏈”融合發展,堅持以產聚才、以教育才、科技攬才,把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緊扣八大產業鏈和“新三樣”發展,全市廣泛摸排企業人才需求,定期發布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靶向實施人才興滁“十百千萬”三年攻堅行動,推深做實聚才匯智“五星”工程,力爭到2025年人才資源總量超100萬。實施“企業張榜、中介揭榜、政府獎補”引才模式,連續兩年發布175名高薪人才“四海招賢”榜。同時,實行“按薪定才”“按薪補才”,誰是人才、招什么人、讓誰享受政策,由市場來評價、用人單位說了算。
秉持英雄不問出處,滁州市常態化摸排企業技術需求,連續4年發布“揭榜掛帥”技術需求榜,累計發布技術需求264項,榜金7.9億元,吸引境內外400多個人才團隊來滁洽談合作。鑫鉑鋁業通過揭榜掛帥技術對接,解決了鋁材高速陽極氧化“卡脖子”技術難題,加速企業轉型升級,成功上市。
同時,滁州還積極打造校地合作、科創承載平臺。2023年以來組織1400多家企業赴近百所高校舉辦180多場招聘活動;2022年以來聘任吉林大學、南工大、合工大等32所高校為“人才強市合伙人”;2023年新獲批省級企業研發中心41家,在滁現有省級以上研發平臺超300家;引進建成啟迪之星長三角高層次人才創業加速器等平臺52家,入孵高端人才項目近900個;推動俄羅斯工程院在滁建立創新研發平臺。
聚焦長三角人才“富礦”,滁州扎實推進與南京、蘇州、楊浦、徐匯及長三角人才聯盟城市等地交流合作,2023年以來組織900多名長三角高層次人才“滁州行”、138名干部人才到長三角先發城市跟班學習。依托上海滁州國際(虹橋)會客廳,市縣聯動每月舉辦“星耀滁州·會客虹橋”人才系列活動,促進產才對接、項目合作。
構筑引才“強磁場”,人與城的“雙向奔赴”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滁州著力優化“亭滿意”親商敬才環境,以優良“養人”生態廣聚八方優秀人才。記者看到,在滁州市行政服務中心設立了人才服務專窗,并開設服務專線。據了解,該中心已制發“亭城英才卡”近5000張,提供交通便利、消費折扣、休閑旅游等專屬服務近百項;開發數字人才服務平臺,實現人才服務和人才政策“一窗通辦、一卡通享、一網通兌”。
值得一提的是,滁州大力推進人才政策“四即四享”改革,實行上級政策“來文即辦、免申即享”,市級政策“隨申即審、審定即享”,人才項目“集中評審、評定即享”,會議決策“一事一議、議定即享”,變線下年度集中申報為線上隨時申報,兌現周期由過去一年一次縮短至3-7天。記者了解到,2023年10月9日平臺上線以來,短短3個月,已兌現491筆、4974萬元。
此外,滁州不斷強化“金融助創+生活安居”保障。設立3億元“天使投”基金、“人才貸”風險補償金,助力人才創業融資。去年3月,華瑞微電子作為首批認定的人才企業,獲得了500萬元“人才貸”,有效緩解了融資難問題。
針對人才普遍關注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醫療保健等重點事項,滁州打破地域限制,實現優質資源互聯共享。增加人才住房供給,建設園區人才公寓1.3萬套;與上海九院、南京鼓樓醫院、安醫附院等滬寧合優質醫院建成醫聯體;先后引進南京瑯琊路小學、夫子廟小學、蘇州外國語學校等名校在滁設立分校,妥善做好子女就學、家屬隨遷等服務保障,努力讓各類人才安心創業、舒心生活。
與人才同向而行,滁州正在加速釋放強勁“引力波”,吸引越來越多的英才留滁興滁。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