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野菜界的明星,薺菜的吃法是多樣的,切碎了調餡包餃子、包餛飩、炸春卷,摻入米粉肉末蒸圓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湯。
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涼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進火鍋燙著吃。
薺菜挑得多了,還可以曬干,吃的時候泡一泡,墊在臘肉下,放入蒸籠,在沸騰的水蒸氣里緩緩吸入臘肉油脂豐厚的咸香……烹調方式沒有定規,全憑人的口味和興致,或粗獷,或精細,或簡約,或奢靡,濃妝淡抹,勝在出其不意。
至于薺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為過,“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边@句出自《詩經》的句子,就是對薺菜味道最為經典的贊美。
蘇東坡也曾說薺菜“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貶官外放時,東坡先生發明了一款菜肴,名曰東坡羹,從早春的園子里采來薺菜、蘿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罷提筆,給友人寫信,“今日食薺極美……”
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會去菜市買來新鮮的薺菜,摘掉黃葉,洗凈,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鹽,此外再不放別的調料,她說調料放多了,會破壞薺菜原本的鮮香。接下來就是包餃子,餃子皮是在菜市買來,省了手搟的繁瑣——她也不會搟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飯為主食。
一口氣包了上百個薺菜餃子后,用保鮮袋裝好,放進冰箱冷凍,此后的每個周末,這薺菜餃子就是她的晚餐。
有次在她那兒蹭飯,問她為什么這么喜歡吃薺菜餃子,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膩。她頓了一下,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人對于一種味道的喜歡,很難說清緣由。
“也可能,跟早年的一段經歷有關吧?!边^了好一會,她緩緩說道。
年輕的時候,她有過一段異地戀情,到了周末,會乘火車去另一個城市與戀人相聚,那時還是綠皮火車,早上上車,下車時已是黃昏。她的戀人在站臺,背對著夕陽,等她,兩個人手挽手,出站,穿過三條街,去一家手工餃子鋪,買上兩人份的薺菜餃子,再手挽手,穿過兩條街,到達住處。
他們的戀情并不長,只有半年。她記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櫻花盛開的時候,他們去看櫻花,那天風很大,每一陣風里都裹著櫻花碎片,大把大把拋向他們。
“這么好,為什么結束?”聽著她寧靜的敘說,頗為遺憾。
“看過櫻花之后,他就沒了?!彼f,“一場事故帶走了他?!?/p>
她說后來再也沒有去過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這個習慣,直到后來結婚,有了孩子,離婚,孩子長大外出讀書,差不多過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薺菜餃子。
我也喜歡吃薺菜餃子,但我不會包,我的手太笨了,無論如何也學不會那巧妙的一握。調制餡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對,無法調出薺菜餡料特有的鮮美。
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薺菜——這是我喜歡的事情,超過了對薺菜味道的喜歡。當我走進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對貼地而生的薺菜,世界立刻安靜下來。
(項麗敏)
【橙美文】小食譚記薺菜的味道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4-01-08 10:08:12
作為野菜界的明星,薺菜的吃法是多樣的,切碎了調餡包餃子、包餛飩、炸春卷,摻入米粉肉末蒸圓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湯。
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涼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進火鍋燙著吃。
薺菜挑得多了,還可以曬干,吃的時候泡一泡,墊在臘肉下,放入蒸籠,在沸騰的水蒸氣里緩緩吸入臘肉油脂豐厚的咸香……烹調方式沒有定規,全憑人的口味和興致,或粗獷,或精細,或簡約,或奢靡,濃妝淡抹,勝在出其不意。
至于薺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為過,“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边@句出自《詩經》的句子,就是對薺菜味道最為經典的贊美。
蘇東坡也曾說薺菜“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貶官外放時,東坡先生發明了一款菜肴,名曰東坡羹,從早春的園子里采來薺菜、蘿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罷提筆,給友人寫信,“今日食薺極美……”
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會去菜市買來新鮮的薺菜,摘掉黃葉,洗凈,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鹽,此外再不放別的調料,她說調料放多了,會破壞薺菜原本的鮮香。接下來就是包餃子,餃子皮是在菜市買來,省了手搟的繁瑣——她也不會搟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飯為主食。
一口氣包了上百個薺菜餃子后,用保鮮袋裝好,放進冰箱冷凍,此后的每個周末,這薺菜餃子就是她的晚餐。
有次在她那兒蹭飯,問她為什么這么喜歡吃薺菜餃子,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膩。她頓了一下,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人對于一種味道的喜歡,很難說清緣由。
“也可能,跟早年的一段經歷有關吧?!边^了好一會,她緩緩說道。
年輕的時候,她有過一段異地戀情,到了周末,會乘火車去另一個城市與戀人相聚,那時還是綠皮火車,早上上車,下車時已是黃昏。她的戀人在站臺,背對著夕陽,等她,兩個人手挽手,出站,穿過三條街,去一家手工餃子鋪,買上兩人份的薺菜餃子,再手挽手,穿過兩條街,到達住處。
他們的戀情并不長,只有半年。她記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櫻花盛開的時候,他們去看櫻花,那天風很大,每一陣風里都裹著櫻花碎片,大把大把拋向他們。
“這么好,為什么結束?”聽著她寧靜的敘說,頗為遺憾。
“看過櫻花之后,他就沒了?!彼f,“一場事故帶走了他?!?/p>
她說后來再也沒有去過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這個習慣,直到后來結婚,有了孩子,離婚,孩子長大外出讀書,差不多過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薺菜餃子。
我也喜歡吃薺菜餃子,但我不會包,我的手太笨了,無論如何也學不會那巧妙的一握。調制餡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對,無法調出薺菜餡料特有的鮮美。
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薺菜——這是我喜歡的事情,超過了對薺菜味道的喜歡。當我走進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對貼地而生的薺菜,世界立刻安靜下來。
(項麗敏)
作為野菜界的明星,薺菜的吃法是多樣的,切碎了調餡包餃子、包餛飩、炸春卷,摻入米粉肉末蒸圓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湯。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涼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進火鍋燙著吃。薺菜挑得多了,還可以曬干,吃的時候泡一泡,墊在臘肉下,放入蒸籠,在沸騰的水蒸氣里緩緩吸入臘肉油脂豐厚的咸香……烹調方式沒有定規,全憑人的口味和興致,或粗獷,或精細,或簡約,或奢靡,濃妝淡抹,勝在出其不意。至于薺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為過,“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边@句出自《詩經》的句子,就是對薺菜味道最為經典的贊美。蘇東坡也曾說薺菜“雖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貶官外放時,東坡先生發明了一款菜肴,名曰東坡羹,從早春的園子里采來薺菜、蘿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罷提筆,給友人寫信,“今日食薺極美……”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會去菜市買來新鮮的薺菜,摘掉黃葉,洗凈,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鹽,此外再不放別的調料,她說調料放多了,會破壞薺菜原本的鮮香。接下來就是包餃子,餃子皮是在菜市買來,省了手搟的繁瑣——她也不會搟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飯為主食。一口氣包了上百個薺菜餃子后,用保鮮袋裝好,放進冰箱冷凍,此后的每個周末,這薺菜餃子就是她的晚餐。有次在她那兒蹭飯,問她為什么這么喜歡吃薺菜餃子,再好吃的東西,吃多了也會膩。她頓了一下,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人對于一種味道的喜歡,很難說清緣由?!耙部赡?跟早年的一段經歷有關吧?!边^了好一會,她緩緩說道。年輕的時候,她有過一段異地戀情,到了周末,會乘火車去另一個城市與戀人相聚,那時還是綠皮火車,早上上車,下車時已是黃昏。她的戀人在站臺,背對著夕陽,等她,兩個人手挽手,出站,穿過三條街,去一家手工餃子鋪,買上兩人份的薺菜餃子,再手挽手,穿過兩條街,到達住處。他們的戀情并不長,只有半年。她記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櫻花盛開的時候,他們去看櫻花,那天風很大,每一陣風里都裹著櫻花碎片,大把大把拋向他們?!斑@么好,為什么結束?”聽著她寧靜的敘說,頗為遺憾?!翱催^櫻花之后,他就沒了?!彼f,“一場事故帶走了他?!彼f后來再也沒有去過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這個習慣,直到后來結婚,有了孩子,離婚,孩子長大外出讀書,差不多過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薺菜餃子。我也喜歡吃薺菜餃子,但我不會包,我的手太笨了,無論如何也學不會那巧妙的一握。調制餡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對,無法調出薺菜餡料特有的鮮美。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薺菜——這是我喜歡的事情,超過了對薺菜味道的喜歡。當我走進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對貼地而生的薺菜,世界立刻安靜下來。(項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