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不經意地出借身份證的行為,卻讓小李(化名)成了賣假貨的淘寶店店主,險些背負巨額債務。近日,合肥高新區法院調解了這起因身份證被借用開設網店引發的糾紛。在法官的調解下,該案得到妥善解決。該院近期受理了多起類似案件,為出借身份信息的年輕人敲響了安全警鐘。
涉訴店鋪
出借身份證成了網店店主 惹上假貨官司
大學生小李聽朋友說,只需將身份證借給中介幫助開設淘寶網店,就可以獲取幾百元的報酬。小李沒有多想,就將身份證借了出去。 未曾想,對方用他的身份信息注冊了淘寶店,還賣起了侵權產品。
2024年6月,某公司在淘寶網發現其公司名下衛浴產品商標被侵權,隨后,小李作為“登記店主”被起訴至合肥高新區法院。原告要求小李賠償5萬元的侵權損失。
此案開庭時,小李并未到庭。法官助理李曄隨后前往小李戶籍地派出所,調取其父母的聯系方式,最終聯系上了小李?!拔抑皇前焉矸葑C借給了中介,沒想到對方是去開網店賣假貨。我身邊還有好幾個同學也和我一樣,但我從沒參與經營,也沒拿過分紅?!彪娫捓?,小李滿腹委屈。 法官助理李曄意識到,此案并不簡單,隨即開展了深入調查。
法院調解下賠償7000元解糾紛
案件受理后,法官沒有簡單地依據表面證據作出判決,而是深入調查細節。 法官調取了網店注冊時的IP地址和登錄記錄,發現注冊地和常用登錄地均與小李的常住地不符;店鋪經營期間的資金流水顯示,收款賬戶也并非小李所有。
隨后,承辦法官組織原被告雙方進行調解,耐心釋明了法律關系和風險。法官告訴小李,雖然他對賣假貨一事并不知情,但他未盡到對個人身份信息的保管義務,且在已知對方使用其身份證開設淘寶店的情況下仍出借證件,屬于幫助侵權,應該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小李對此表示認可。
經過多次溝通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小李賠償原告經濟損失7000元。
法院受理多起類似案件 身份信息勿出借
記者獲悉,除了該案外,該法院近期已經受理多起類似案件。中介以幾百元的費用向高校學生借用身份證等信息,并以學生開網店可享受優惠為由,請求學生幫忙,用他們的信息登記注冊網店。
“一次出借身份信息,可能換來的就是巨額債務甚至是犯罪記錄,實屬因小失大?!狈ü偬嵝训?,出借身份證行為看似小事,實則存在巨大風險。近年來,身份信息被盜用于注冊網店、注冊公司的案件頻發,大學生和老年人成為主要受害群體。
“即使是親朋好友,也不能出借身份證?!狈ü偬嵝?,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出借身份證給他人使用屬于違法行為,出借人將面臨以下風險:承擔連帶責任的風險,如果借用人使用身份證從事違法活動,出借人可能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信用記錄受損的風險,借用人若產生債務糾紛,出借人信用記錄將受影響;涉嫌犯罪的風險,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合肥高新區法院對此案的調解,既維護了品牌方的合法權益,也警示廣大公眾要保護好個人身份信息,避免因小失大。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張劍 實習生 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