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安徽99歲抗戰老兵鄭志龍:一生戎裝,紅色基因永流傳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5-09-17 16:21:44

    在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城南大街青龍橋的百貨公司宿舍里,居住著一位特殊的老人——99歲的抗戰老兵鄭志龍。盡管歲月已悄然走過81個春秋,但那段戰火紛飛、熱血激昂的崢嶸歲月,在他心中從未褪色。每當回憶起往昔,老人參軍時的那份堅定不移,以及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的英勇身姿,依舊歷歷在目,仿佛就發生在昨天。

    毅然從戎,奔赴抗日戰場

    鄭志龍祖籍安徽宿縣溝西村,在家排行老二。1943年,年僅17歲的他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離開家鄉。命運的轉折發生在1944年9月,彼時正值新四軍第四師恢復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的關鍵時期,他所在的部隊集體起義。懷揣著對日寇的仇恨和對正義的追求,鄭志龍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新四軍第四師第9旅第26團三營七連的一名戰士。

    當時,鄭志龍因打短工又累又餓,在草叢里睡著了。新四軍隊伍中的一位戰士將其喚醒,并遞給他一個白面饃。得知部隊要去懷遠木城圩抗日,鄭志龍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參軍。在隨后攻打懷遠木城圩偽軍的戰斗中,他不幸負傷,右腿小腿及髖部多處被炮彈炸傷,胳膊也被子彈擊穿,后在四師后方醫院治療康復。

    傷愈歸隊后,鄭志龍展現出了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當首長問他是否怕受傷、怕吃苦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抗日的部隊我要參加,不后悔?!边@份年僅18歲的新兵所表現出的勇氣,獲得了戰友們一致的贊許。此后,他轉任部隊通訊員,后又調任新四軍第七師第19團通訊員,繼續在抗日戰場上發光發熱。

    戰場縱橫,續寫英雄傳奇

    抗日戰爭勝利后,鄭志龍并未停下戰斗的腳步,他隨部隊參加了包括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等在內的重要戰役。在孟良崮戰役中,身為通信員的他再次負傷,左手臂被子彈貫穿,腿部也被彈片劃傷,不得不轉移到村落休養。當地群眾冒險將他藏在家中悉心照料,軍民魚水深情讓他至今仍不時提起。傷愈后,他毅然重返戰場,繼續戰斗不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鄭志龍繼續在軍隊中擔任重要職務。他先是在炮兵第19團任職,擔任排長;1954年11月,任福建軍區護航炮三營一連副連長;1959年8月,任步兵守備第9師參謀等職。在每一個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為國家的國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離休不褪色,傳承紅色基因

    1963年4月,鄭志龍轉業回到懷遠工作。他先后擔任懷遠縣供銷合作總社宣教股長、縣服務公司股長和副經理等職務。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因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在當地出了名,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嚴謹作風和敬業精神,在不同崗位上發光發熱,直至1987年12月光榮離休。

    離休后的鄭志龍并沒有選擇安享晚年,而是閑不住地繼續為社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多年來,他常參與懷遠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組織的清明祭掃和春節座談會。這些活動仿佛是他與往昔戰友、崢嶸歲月的特殊聯結,讓他在回憶中默默傳遞著紅色基因。

    如今,鄭志龍雖已99歲高齡,但依然精神矍鑠。他有兩個習慣讓人動容:一是經常把十余枚勛章拿出來,親自動手擦拭一遍,再規規整整地放回去;二是會坐在沙發上,翻閱幾本與新四軍軍史相關的書籍,還不時在一些段落上標注。讀到一些抗戰中自己參與的戰斗、犧牲戰友的事跡,雖然歲月久遠,但老人仍會淚眼婆娑。

    鄭志龍,這位“一輩子沒脫下軍裝的老兵”,用他的行動和精神,為我們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