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以“黑馬逆襲”之姿迅速崛起。
然而,要想在經濟社會發展這場“競速跑”中,保持長久穩定的競爭優勢,合肥仍需鍛長補短,不斷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合肥明確的“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可能有點出人意料。
今年以來,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曾在不同場合多次發表演講,強調我國要成為制造強國,關鍵要把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上去。
這也是合肥的選擇。
合肥的目標是,力爭到2027年,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標先發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服務經濟中心城市”。
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生產效率、保障工農業生產活動有序進行的服務行業。它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
與傳統服務業“賺辛苦錢”不同,生產性服務業占據著“微笑曲線”兩端的大部分領域,獲取了產業鏈上的核心利潤。
國內外經濟發展的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階,生產性服務業的增加值和就業貢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都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部分發達國家服務業比重不斷提升,但其對工業以及產業鏈的控制能力并未減弱,主要原因就在于這些國家生產性服務業發達。
近期合肥市的一系列動作舉措也表明,合肥市正在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用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科創金融等為制造業賦予“聰明的大腦”和“起飛的翅膀”,奮力向價值鏈的高端邁進。
這是合肥第三產業的一次轉型升級,亦是合肥發展觀念的重塑再造。
新引擎
11月18日,合肥市政協召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專家協商會。會上,合肥市政協調研組匯報了《關于“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草案)》,6位市政協智庫專家作主題發言,合肥市發展改革委作回應發言。
事實上,今年以來,合肥市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上,動作頻頻:
合肥市主要領導專門批示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明確要求“將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
5月,合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實施《加快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7月,合肥市政府成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工作專班,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任組長,截至目前已召開11次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專題推進會;
同時,合肥市掀起招商攻勢,印發實施《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手冊》(第一期),繪制“三圖四表”,完善產業拼圖,清單化精準定向招引落地;
包括此次專家協商會召開前,合肥市政協也開展了為期近半年的走訪調研,組織專家學者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一系列的動作舉措攥指成拳,透露出合肥未來發展的新信號、新動向——合肥市正在啟動新引擎,加快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合肥為何此時加速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因為誰掌管了產業鏈的生產性服務業,誰就是產業鏈核心價值的擁有者。
近年來,合肥聚焦產業創新,緊緊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 “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新興產業漸成規模,低空經濟、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多點開花。
產業上的轉型升級,亟須形成與之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生產性服務業不僅是“服務”制造,更要“引領”制造,成為引導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的重要力量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支撐。
在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泉看來,向著“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既是合肥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亦對合肥尋找明年乃至“十五五”時期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拼勁與短板
那么,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目前的發展態勢如何呢?
在合肥各地,已經能明確感受到生產性服務業企業項目的火熱拼勁。
在合肥高新區容知日新的遠程智能運維中心,記者看到,三十多位診斷工程師正對全國1300多家重點工業企業超170000臺套關鍵設備進行遠程看護。容知日新高級副總裁羅曼曼告訴記者,2007年該公司以自主研發制造工業硬件產品起家,逐漸發展成為人工智能驅動的工業服務企業,如今已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而在肥西縣JAC江汽物流新港中心,每天上午各類汽車產品被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拔覀兊那吧硎墙雌嚬镜倪\輸科。在與江汽集團進行主輔分離后,我們面向市場為全國汽車行業提供專業的銷售物流、供應鏈物流、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逐漸成長為安徽省最大的汽車物流服務商,年營收超10億元?!?安徽江汽物流公司副總經理韋偉表示。
從產品制造到服務輸出,從服務本企業到服務本行業,在合肥,越來越多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搶抓市場機遇,不斷發展壯大。
2023年,合肥市其他服務業增加值3345.94%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90%以上為生產性服務業;191家億元以上重點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共實現營收921億元,同比增長20.4%。今年以來,合肥市還相繼簽約協鑫集成全球組件研發中心、紅云融通、木牛出行等6個10億元以上項目,新簽約重點生產性服務業項目122個,總投資額357.5億元。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應當看到,對標長三角等先發地區,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
合肥市政協調研組在調研報告中指出,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整體能級仍有待提升。
從總量看,2023年,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占GDP比重為30%,分別低于南京、杭州、上海10、14.2、15.4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主要以人員密集型傳統業態為主,多集中于批發、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等行業,工業設計、專業檢測等高附加值行業發展滯后,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比例偏低。
從競爭力看,領軍型、龍頭型企業不多,合肥市生產性服務業大多處于產業鏈、價值鏈中低端。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服務業500強中,沒有一家合肥市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
摸索“合肥打法”
近年來,合肥在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公認的成效。那么在發展壯大生產性服務業中,合肥又應當采取哪些有效打法呢?企業、專家等紛紛建言獻策。
在采訪調研中,記者發現一些企業往往自身不愿被劃分為服務業,更傾向于劃分為制造業門類,這與政府對制造業的重視不無關系。一些企業表示,政府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將提高制造企業向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積極性。
而合肥市政協調研組在調研報告中指出,合肥對生產性服務業的要素保障存在短板。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初創企業由于體量小、投資少,往往在“拿地”上沒有優勢,一些工業企業想要轉型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往往因為土地性質受限無法轉型。同時,生產性服務業缺乏專門的資金支持等。
合肥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以檢驗檢測企業為例,這類企業本身項目投資、營收規??赡懿⒉淮?,但是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具有引領性、關鍵性支撐作用。這樣的項目無疑是需要給予更多關注的。
此外,亦有專家建議,推進制造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開展大規模專業化改組和改革,促成生產性服務部門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加快服務型制造和制造業服務化進程,破除以往制造企業根深蒂固的“大而全、小而全”思想,改變企業自我服務的產業鏈模式。
“制造業急需的、緊缺的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將是發展效果最明顯的領域?!睆埲硎?。目前,合肥市重點聚焦集成電路、光伏儲能、新能源汽車等6大重點產業鏈生產性服務需求,摸清關鍵環節和短板缺項。
根據這些需求,合肥市從國家統計局分出的十大類生產性服務業中,列出了五大重點發展領域,加大主體引培力度,其中包括檢驗檢測、研發設計、軟件服務、知識產權、現代物流等。
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合肥市將力爭到2027年,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對標先發地區,占GDP比重較大提升,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和核心動力,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服務經濟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務支撐全省產業高質量發展。(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