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前往丁集鎮途中看到的廣告牌
國慶節前一天,年逾古稀的許昌應站在工人身旁,看著他們熟練地將布料取下,開始再次加工,許昌應盯的是細節,這往往關系到一件婚紗的品質。
“金九銀十”是結婚旺季,國慶期間,不少新人扎堆舉辦婚禮,婚慶市場也迎來了一輪消費熱潮,來自安徽省六安市“中國·丁集婚紗特色小鎮”也迎來了忙碌時刻。
丁集鎮是一個靠婚紗“出名”的小鎮。
小鎮有一句廣告語:“浪漫,丁集制造”。許昌應就是制造“浪漫”的人,他也是最早前往蘇州接觸婚紗禮服行業的丁集人之一,也是第一個回到小鎮辦婚紗廠的丁集人。
丁集人的故事,從三十多年前的蘇州虎丘開始。當年,當蘇州的丁集人回到故鄉,皖西小鎮敏銳地捕捉市場之變,將婚紗禮服這一小眾的細分領域做到了極致,在消費市場上驚艷大眾。
丁集人在虎丘
六安丁集人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南下”蘇州的,直至丁集人回到家鄉,將婚紗做成“特產”。
在六安市裕安區當地有一個順口溜:丁集的婚紗,蘇埠的漁網,固鎮的白鵝,獨山的茶葉。
400多家婚紗禮服廠,100多家婚紗輔料廠,600多家婚紗電商店鋪,讓丁集成為中國最大的婚紗禮服制造和銷售中心之一,年產值超過24億元,產品銷往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座常住人口不足4萬的小鎮,僅婚紗產業的從業工人就達1.5萬人。
丁集這個小鎮與蘇州有著不解之緣。
丁集婚紗人南下之時,正是蘇州虎丘婚紗發展之際。20世紀80年代,一位從國營照相館退休的攝影師,在蘇州虎丘的茶花村開了一家婚紗攝影店,那是一家名叫“迎賓婚紗”的小店,是虎丘第一家婚紗店。之后,不少商人相中這塊地方,紛紛來這里開起婚紗店,到90年代初,虎丘已有近千家婚紗店。
丁集婚紗特色小鎮
“那時候婚紗生意剛剛開始火爆,只要有縫紉機,就可以做?!痹S昌應說道,“在蘇州虎丘做婚紗生意的,大部分來自六安,其中屬丁集人最多?!?/p>
蘇州虎丘的丁集人在同鄉互助合作下,開始了家庭作坊式的婚紗禮服生產,通過親戚拉親戚,老鄉帶老鄉,在虎丘做婚紗的丁集人達到了上萬人,不僅在蘇州站穩腳跟,也在婚紗行業中嶄露頭角。從原料采購到銷售,整個婚紗產業的流程都被丁集人摸透了。
新時代婚紗廠的負責人許昌應是20世紀80年代末前往蘇州打工的。作為最早的一批前往蘇州打工的人,他做過廚師、打過零工??粗拮优c同鄉們接觸婚紗制作,他也萌生加入這個行業的念頭。
使用一臺腳踩式電馬達縫紉機,許昌應開始“連天搭夜”加工婚紗。
許昌應選擇進入婚紗行業,除了受到老鄉影響外,也有他自己的深思熟慮。
長三角城市群的騰飛,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浦東開發。不僅是上海,周邊的蘇州、杭州、寧波、無錫、南京等城市,都取得了發展成績。經濟發展則為婚紗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那個時期,婚紗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上的供應量有限,從事婚紗制作的人也相對較少。因此,制作出來的婚紗幾乎不愁銷路,每件婚紗的平均價格大約在100-200元之間。
當時主要銷售渠道是影樓,他們購買婚紗用于出租給客戶拍照使用,幾乎是生產一件就能銷售一件。
21世紀初,婚紗從業者們開始走出蘇州,將產品推向全國各地。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在當地的酒店舉辦婚紗禮服展銷會,邀請當地的婚紗影樓前來參觀和購買,蘇州的婚紗禮服產業逐漸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品牌。
許昌應回憶,一開始的將近四五年時間里都“沒怎么看到現錢”。他們賺來的錢在兜里還沒焐熱,就立刻變成了“更多的料子、繡花和機器設備”。
為“婚紗”包下高鐵車廂
許昌應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在虎丘擁有兩間上下層的門面。因為生意太好,上面用作車間的一層也被改造成展示和銷售的門面。
2010年前后,許昌應的工廠已經擁有了近50名工人,工人們的工資水平也逐漸提高,每月將近7000元。然而,在丁集,同樣的工作崗位工資卻不到5000元。
然而,蘇州婚紗禮服的發展開始進入了瓶頸,大部分婚紗禮服企業規模小,基本上為面積300平方米左右的作坊商戶。由于缺乏統一的管理、運營,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內耗巨大,而且租金、工資的成本不斷上升。
2010年,許昌應第一個回到丁集辦廠,“年紀大了總是想葉落歸根?!?/p>
他回憶他剛回家鄉的日子,“那時候丁集什么都沒有,沒有飯店,晚上七點街上就沒有人了?!?/p>
丁集鎮丁南村徐固路,許昌應租了四間房,買了幾臺機器。2010年5月1日,丁集的工廠開業了,他還特地從蘇州帶來了兩名熟練工人,教丁集工人如何制作婚紗。
許昌應的婚紗工廠車間
當時丁集鎮交通不發達,買料困難。許昌應的料子全是靠來往丁集的客車帶貨,制作好婚紗再帶到蘇州銷售。
2012年前后,丁集的干部們曾多次前往蘇州進行招商活動,希望那些在外打拼的丁集人能夠帶著手藝回到家鄉創業。
然而,這一努力并不順利,選擇回鄉開廠的丁集人不到30家。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18年左右。2018年5月,蘇州啟動了“331”專項行動,圍繞“三合一”場所等突出火災隱患進行集中整治。當時的虎丘婚紗產業長期保持作坊式運作,老板們租下農民自建房,一樓用于零售經營,二樓用于生產加工,而三樓則用作生活和倉儲,成為了這次整治的重點。
蘇州的這次整治,令虎丘婚紗產業開始分流。丁集開始抓住機會承接虎丘。
一位丁集當地人告訴元新聞記者:丁集當年快速組織了招商組赴蘇州對接產業轉移,一大批丁集人決定回鄉設廠。2019年新年,裕安區人社局甚至專門包了兩節高鐵車廂,從蘇州接回來一大批從事婚紗產業的工人。
2019年1月,丁集一下子多出了數百家婚紗生產廠,當時鎮上新注冊的工商營業執照中,涉及婚紗產業的有800多家。
為了安置從蘇州回來的婚紗廠,鎮上所有空余廠房,甚至空閑住房都被摸排出來,供工廠負責人選擇入駐。鎮中心的一條商業街幾乎一夜之間變成婚紗店一條街?!澳菐讉€月,每天都有從蘇州搬家回來的貨車,停的沒地方停都停到鎮政府大院里面?!?/p>
2020年12月,婚紗小鎮一期正式交付,入駐率達到95%。

“媽媽裝”市場火爆
丁集承接虎丘,引入了先進的婚紗制作能力,另一方面,丁集恰逢婚紗產業進入電商時代,婚紗的品類也在日趨多元化。
與大多數丁集人一樣,許有忠選擇把工廠帶了回來,把設計、運營和直播團隊放在蘇州;繡花、裁剪、制作、倉庫則都留在丁集。
六安市忠緣婚紗禮服有限公司負責人許有忠的婚紗生意則從電商入手,將目光放在“媽媽”的身上。
許有忠從2021年開始轉型,重點推出媽媽裝,就是婚禮上的喜婆婆裝,“這類‘新中式’市場蠻大的?!敝星飮鴳c前后,是婚紗禮服銷售的高峰期。在這段時間里,許有忠的工廠每天加班加點趕制禮服,其中大部分為“媽媽裝”。
直播帶貨成為了許有忠的主要銷售方式。不少媽媽紛紛在直播間挑選并下單購買。
許有忠生產的“媽媽裝”
從婚紗生產轉型其它的商家,在婚紗小鎮里還有不少。
據丁集鎮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婚紗小鎮里純做婚紗生產的廠家,已從最高峰時的占比70%下降至不到30%。
而許昌應也曾嘗試過走電商這條路,退貨率太高了,還有買家穿過之后又給退回來了。
許有忠認為,與蘇州等大城市相比,鄉鎮在人口數量和人才儲備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旦有人離職或空缺職位出現,填補這些空缺就變得尤為困難。
要想吸引優秀人才,需要營造良好的環境,生活品質、子女教育等各方面都得服務好。
為了發展婚紗產業,小鎮的步伐從未停下。投資1.8億建設的六安市第九中學教育集團丁集學校已建成啟用,小型消防站和交警綜合樓的投入使用也使得安全生產得到進一步保障。
丁集鎮還注冊了“丁集婚紗”區域品牌集體商標,與高校合作,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并引進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免費開展婚紗禮服制作、電商直播銷售等技能培訓,目前人均工資水平達到每月8000元。
“只有到蘇州,才能看到我們的差距,才能看到我們婚紗產業的目標和努力方向?!?/p>
婚紗產業將丁集鎮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方向。丁集人回來了。
(元新聞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