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在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開幕。
黃梅戲《六尺巷·寬》劇照。
2024年9月12日,“唱響中國”黃梅戲大家唱決賽暨省內地市交流展演在安慶市政務中心大禮堂舉行。
黃梅戲《太陽山上》劇照。
黃梅戲《獻船》劇照。
2023年8月13日晚,“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佩花晚會在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舉辦。
黃梅戲《鴨兒嫂》入選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劇目展演。
9月22日晚,第十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開幕式將在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舉行。
本屆藝術節以“黃梅藝術的盛會、人民群眾的節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活動主題。藝術節期間(9月22日至10月8日),將舉辦7大類22項近100場主體活動。
本屆黃梅戲藝術節由文化和旅游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中共安徽省委宣傳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安徽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安慶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戲劇家協會支持。
“演出+研討”百花齊放,暢享文化盛宴
本屆黃梅戲藝術節期間,來自6個?。ㄊ校┑狞S梅戲院團將帶來18部新創劇目、8部保留劇目,21個新創小戲,在安慶市進行集中展演。
本屆黃梅戲藝術節參演劇目主題突出、風格多樣,新創劇目和保留劇目交相輝映。新創劇目中,既有《皖山情》《郎對花姐對花》等現實題材劇目和《黎明之帆》《張恨水》等革命題材劇目,也有《女國醫》《方以智》等新編歷史題材劇目和《水涌登州》《牙痕新傳》等整理改編傳統戲。
保留劇目中,既有名家領銜主演的《徽州女人》《紅樓夢》等精品力作,也有青年演員主演的《西樓會》《女駙馬》等青春版、傳承版劇目,以及《墻頭記》等復排優秀傳統劇目。
此外,《審舅舅》《春風吹綠茶園村》等一批反映鄉村振興、廉潔文化、民族精神的新創黃梅戲小戲亮相藝術節,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除了集中展演,本屆黃梅戲藝術節將加強理論評論建設,發揮其對藝術創作的引導作用。邀請國內戲曲專家組成觀演評論小組,對參演的18部新創劇目進行“一劇一評”,并舉辦黃梅戲發展學術研討會,圍繞“砥礪奮進卅二載、黃梅飄香新征程”主題,邀請知名戲劇專家、學者、藝術家深入研討新時代黃梅戲傳承發展路徑。還將舉辦全國黃梅戲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從全國遴選出30名創作人才集中培訓。
七類近一百場主體活動,精彩紛呈
本屆黃梅戲藝術節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活動定位,將舉辦7大類22項近100場主體活動。主要活動概況為“151”。
第一個“1”是指9月22日晚舉行的藝術節開幕式,演出邀請全國黃梅戲“梅花獎”獲得者和其他劇種戲曲名家歡聚安慶,“回顧”歷屆藝術節精彩瞬間,“展望”黃梅戲發展未來。
“5”是指5類重點活動。在戲曲展演活動中,全國黃梅戲優秀劇目展演是藝術節的核心板塊,將于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26臺大戲輪番上演;全國黃梅戲小戲展演首次搭建黃梅戲小戲的全國展演平臺,遴選出21部黃梅戲小戲,于9月27日至29日進行3場演出;“京黃故里”石牌戲會將邀請黃梅戲、京劇、徽劇等優秀小劇場戲劇在“十一”期間集中展演。
在戲曲交流活動中,黃梅戲發展學術研討會將于9月22日至23日舉行;全國黃梅戲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首次作為黃梅戲藝術節主體活動,將于9月24日至28日舉行;黃梅戲曲本典藏工程發布會將于9月22日下午舉行;長三角大灣區戲曲交流暨黃梅戲巡演邀請長三角、大灣區等地優秀劇目來安慶演出。
在群眾共享活動中,第三屆“嚴鳳英杯”全國黃梅戲票友會將于10月2日至6日舉行;“唱響中國”黃梅戲大家唱吸引200多家企事業單位、10000多名職工參與,于9月12日進行全省交流展演;“安慶處處唱黃梅”系列演出將貫穿黃梅戲藝術節全程;非遺戲曲聲腔(安慶民歌)演唱會將于9月底舉行。
在普及推廣活動中,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展演將于9月28日舉行;黃梅戲廣場舞展演遴選全省20~30個優秀作品,將于10月1日晚舉行;“云端有戲”黃梅戲短視頻展于8月至10月在全媒體平臺推出。
在文旅商貿融合活動中,第四屆“唱黃梅、興安慶”圓桌會議將于9月下旬舉行,搭建資本對接平臺。藝術節期間,還有黃梅戲文化市集、青年音樂節、古城記憶等文化消費活動。
另一個“1”是指將于10月8日晚在市黃梅戲藝術中心舉行的藝術節閉幕式,閉幕式上將演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黃梅戲《六尺巷·寬》。
守正創新融合發展,擦亮文旅品牌
本屆黃梅戲藝術節突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主題,突出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10周年節點,緊扣“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心”的主基調,堅持謳歌時代、傳承創新、專業標準、惠民樂民、群眾主體、節儉辦節和融合發展。
藝術節在系統回顧前九屆黃梅戲藝術節歷程,全景式展現歷屆藝術節精彩劇目選段的基礎上,進行階段性總結,守正創新,鼓勵傳統劇目青春版、傳承版參演,全國征文活動、圖片展、美術作品展、“戲曲進校園”教學成果展示等活動也同步進行。
安慶穩步推進文化強市建設,以黃梅戲藝術節為契機,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做好“戲曲+”文章,推動“游客成戲迷、戲迷成游客”,持續培育“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化旅游品牌,著力打造大黃山、黃梅戲“兩黃”融合發展樣板區。秉持文化惠民、文化為民宗旨,常態化開展“戲曲名家走基層”等活動,推動演出進鄉村、進軍營、進學校等,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大戲好戲、名家名角,享受文化快樂。
安慶還在黃梅戲發展中堅持群眾主體,在高校及中小學校普及推廣黃梅戲校園課間操,動員全國戲迷、網友拍攝黃梅戲短視頻,分享參與藝術節活動的花絮心得,積極培育黃梅戲年輕受眾,促進黃梅戲傳播和文化消費。
黃梅戲藝術節飄香三十二年
安慶是“京黃故里、黃梅戲鄉”,徽班從安慶輾轉進京,融南腔北調于一爐,孕育了國粹京??;黃梅戲發展興盛于安慶,全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我省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標志性的文化形象。
1992年10月,第一屆黃梅戲藝術節首唱登場,自此黃梅戲有了屬于自己的節日,人民群眾也多了一個藝術盛會;迄今32年,黃梅戲藝術節共成功舉辦了九屆,風華正茂、朝氣蓬勃。
32年來,藝術節推出了一大批新創優秀劇目。作為全國黃梅戲的展演舞臺,先后推出200多部黃梅戲新創優秀和傳統經典劇目,《紅樓夢》《孔雀東南飛》《未了情》《徽州女人》《雷雨》《獨秀山下的女人》《徽州往事》《大清名相》《鄧稼先》《鴨兒嫂》《不朽的驕楊》《太陽山上》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從藝術節走向海內外廣闊舞臺。
32年來,藝術節培育了一大批優秀戲曲人才。全國36個黃梅戲表演團體的3000多名演職人員,近兩萬人次先后登上藝術節舞臺;17位黃梅戲領域“梅花獎”獲得者大多數經過藝術節的歷練,逐步走向舞臺中央,走向全國戲劇表演最高獎的領獎臺,一大批小梅花、在校生正在培育待發中。
32年來,藝術節傳承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不間斷的黃梅戲節慶、展演周活動,吸引全國數以萬計的戲迷票友定期云集安慶,互動交流;在劇場廣場、校園公園、城市鄉村、線下線上,持續推動著黃梅戲“熱”起來。黃梅戲在互聯網抖音短視頻平臺“熱度”居五大劇種之首,大批年輕演員和青年觀眾線上互動,有力地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32年來,藝術節服務促進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造“藝術節+”,促進文化與旅游、商貿、消費等領域融合,成功打造“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旅融合品牌。以戲為媒,藝術節期間,舉辦“唱黃梅、興安慶”圓桌會議、全國異地安慶商會會長聯席會議、院士論壇等,大力推進雙招雙引,更好地服務經濟,展示開放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軟實力。2021年首屆“唱黃梅、興安慶”圓桌會議以來,宜商回歸項目224個,總投資1552億元。(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