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保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8月18日,安徽省馬鞍山市首個長江保護日主題宣傳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意味著,馬鞍山市有了保護長江的專屬節日。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把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號工程”,持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多年穩定保持Ⅱ類。2023年,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94.8%,達到監測以來最好水平,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作為長江邊上的一座老工業基地城市、資源型城市,馬鞍山市歷史上經歷了“先有礦后有市、先生產后生活”的發展過程,沿江產業布局密集、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近年來,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主要包括:在長江流域率先實施“十年禁漁”,全力開展向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嚴格森林資源管理,在全省率先開展濕地碳匯研究,一批公園與沿江生態綠廊和文化旅游景區“串珠成鏈”,成為馬鞍山的“城市生態客廳”。據悉,馬鞍山大氣主要指標PM2.5平均濃度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優良天數比例改善幅度居安徽第二,水污染防治工作位居安徽第一方陣。
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全民保護長江生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引導更多力量參與到保護長江生態的具體行動中,共同守護長江生態資源,馬鞍山市去年決定將每年的8月19日設立為“馬鞍山長江保護日”,并在這一天舉辦長江十年禁捕、長江生態游等主題活動,解讀馬鞍山長江保護重要舉措,發布長江保護重大成果,通報表揚長江保護突出貢獻者、長江保護志愿者等。
在本次“長江保護日”活動期間,除了啟動儀式外,馬鞍山市還將開展一系列集中宣傳教育活動,主要包括開展《長江保護法》系列普法活動,廣泛開展以長江保護為主題的書展、畫展、影展和兒童劇《小江豚歸來》等劇目巡演,組織系列座談會、研討會和研學活動,組織志愿者開展巡江護漁、護綠行動等。其中,馬鞍山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將發布參與長江大保護的倡議書,帶動更多市民自覺守水護水節水,攜手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