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壩水位被稱為淮河防汛的“晴雨表”。自1953年建成至今,王家壩閘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洪水洗禮,先后16次開閘泄洪。當王家壩閘口開啟,奔騰的洪水瀉入蒙洼蓄洪區。蒙洼蓄洪區如一個敞開的懷抱,消解掉洪水的銳氣,并將其穩穩送入下游。
雖然時代在變,王家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奉獻精神一直傳承至今。當地人不畏艱險、不怕困難,換來了整個淮河流域的安瀾,成為淮河防洪的“安全閥”。日益健全完備的防洪體系,凝聚成強大的防洪救災能力。在洪水包圍的莊臺之上,村民安然聊天、泰然自若。
為進一步提升防洪能力,阜南縣不斷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建成并維護了一系列防洪設施,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揮體系。作為國家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目前,淮河干流王家壩至臨淮崗段行蓄洪區調整及河道整治工程在阜陽境內的建設內容已基本完成。在阜南縣蒙洼蓄洪區和潁上縣邱家湖、姜塘湖行蓄洪區,計劃新建20余座重要排澇灌溉建筑物,改善蓄洪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業灌溉和區域經濟的穩步發展。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