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8月11日從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周立志教授水鳥與濕地生態學課題組獲悉,該課題組7月24日在菜子湖水鳥日常監測過程中,在銅陵樅陽發現了一對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這是夏季在菜子湖首次記錄到東方白鸛。這一發現不僅豐富了我省東方白鸛的夏季棲息地分布記錄,對于了解該物種的生活史演變,開展棲息地保護修復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東方白鸛為鸛形目鸛科大型涉禽,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物種名錄瀕危(EN)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并已列入CITES附錄Ⅰ,《遷徙物種保護公約》(CMS)附錄Ⅰ。東方白鸛通常棲息在開闊的湖泊、河灘、沼澤等濕地,成對或集群活動,以魚、蛙等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兼食昆蟲等其他動物。除了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大多組成群體活動,覓食時步履輕盈矯健,邊走邊食,其性格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腿站立于水邊,十分優雅。
東方白鸛原本是我省的越冬水鳥,其繁殖地主要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我國的三江平原等地,越冬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3-4月份,東方白鸛飛到我國東北地區開始繁殖,它們選擇在高的樹木、屋頂、鐵塔等少有人涉足、觸及的地方筑巢,安心地產卵、孵化,直到9-10月,才離開繁殖棲息地,組群分批向南遷徙,到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濕地湖泊越冬,包括江西鄱陽湖、安徽升金湖、湖南洞庭湖和江蘇沿海濕地等。
近年來,東方白鸛繁殖地逐漸出現擴散的趨勢,這種瀕危保護水鳥多次被發現留在越冬地繁殖,“候鳥”變“留鳥”。臺灣關渡和新竹(1996年)、安徽望江武昌湖(2000年)、江蘇高郵(2002年)、江西鄱陽(2004年)江蘇大豐(2005年)、江西進賢(2005年)、山東黃河三角洲(2005年)、湖北武漢陽新縣(2016年)和河北唐山曹妃甸濕地(2018年)等原本的越冬地發現繁殖個體,成為東方白鸛新的繁殖地。
周立志教授課題組近年來持續開展我省濕地水鳥調查和監測工作,承擔安徽省全省越冬水鳥調查、巢湖十大濕地以及疫源疫病監測等多項任務,并持續關注菜子湖引江濟淮工程的生態影響。通過這些持續的調查和監測,準確掌握我省水鳥的種群數量和分布情況,相關結果也為濕地保護成效評估和開展棲息地保護修復提供科學依據。(圖片均由畢世龍攝)
(通訊員 鐘云東 張淼 畢世龍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