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業余集郵愛好者。收藏的郵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紀念封,張愛萍將軍給我的親筆簽名,是一張導彈系列郵票首日封。張上將為何會給我簽名?
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參軍入伍的,部隊是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以及后來的載人宇宙飛船發射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它當時是國家國防科委下屬的導彈衛星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張愛萍將軍負責衛星基地的建設及試驗研究等工作。那時在基地當兵耳濡目染,時常能聽到將軍的“故事”。
那個時候,國家要搞導彈衛星這些高尖端的戰略武器,確實非常艱苦,基地選址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長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
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將軍不辱使命,無數次“飛越祁連到馬蘭”,多次親臨基地,深入工地現場,與專家、戰士促膝談心,同沐風沙,同甘共苦。將軍說,一個目的就是現在要把中國的“神劍”導彈衛星搞上去。
在所有的輝煌業績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國火箭試驗發射史上永留史冊。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計劃將進行發射試驗,那是我國第一次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可以想象,任務是何等艱巨,責任是何等重大!時值6月下旬,天氣炎熱,地處沙漠的發射基地氣溫超過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著不確定性,加之這次又是在過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檢驗,不論是領導,還是戰士,不論是設計人員、技術人員,還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緊張,研討會一個接一個,方案不斷地否定之否定。當時,任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將軍,在多次認真聽取專家的分析意見后,沉著冷靜,他一邊給大家打氣減壓,一邊果斷拍板,“打!打成了算你們的,打壞了算我的?!薄叭绻l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檢討?!?9日7時,聳立在發射架上的導彈,帶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紅色大字標語,騰空而起,射向藍天。發射成功,戈壁灘上歡聲雷動。
粉碎“四人幫”后,張將軍三度出山,率領國防科研大軍意氣風發,出色完成三項國防尖端科研任務。老基地的老戰士們都說,張將軍為祖國國防的導彈衛星事業傾注了一生的心血。
在士兵的眼里,張將軍是個可藹可親的人。將軍儒雅,出口成詩。他喜攝影,善書法,尤善行草。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滿足。
當年,在部隊時就思忖著,如何能得到將軍的一塊“豆腐干”墨寶。我雖有幸能在將軍領導的部隊從軍,也深知將軍的為人風范,但是由于軍隊的工作性質,加之一個大頭兵,包括后來在基層任職的小軍官,實是難有機會接觸到將軍。1995年,國家發行導彈火箭系列郵票給了我一次機會。此時我已離開軍營,但這套郵品卻勾起了我對部隊軍營的諸多回憶。于是,我大膽地向將軍發了一封“求字”信,講述了當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對我國導彈衛星事業的憧憬。很快,張將軍將簽好名字的信封寄給了我。
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郵品,它不僅反映出曾生活戰斗過的部隊,更折射出軍營首長與戰士的親情關系,是一件值得永遠收藏的珍品。
(張揚)
【橙筆記】張愛萍將軍的簽名封
安徽商報
張雪子
2024-07-29 10:55:59
我是一名業余集郵愛好者。收藏的郵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紀念封,張愛萍將軍給我的親筆簽名,是一張導彈系列郵票首日封。張上將為何會給我簽名?
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參軍入伍的,部隊是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以及后來的載人宇宙飛船發射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它當時是國家國防科委下屬的導彈衛星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張愛萍將軍負責衛星基地的建設及試驗研究等工作。那時在基地當兵耳濡目染,時常能聽到將軍的“故事”。
那個時候,國家要搞導彈衛星這些高尖端的戰略武器,確實非常艱苦,基地選址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長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
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將軍不辱使命,無數次“飛越祁連到馬蘭”,多次親臨基地,深入工地現場,與專家、戰士促膝談心,同沐風沙,同甘共苦。將軍說,一個目的就是現在要把中國的“神劍”導彈衛星搞上去。
在所有的輝煌業績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國火箭試驗發射史上永留史冊。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計劃將進行發射試驗,那是我國第一次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可以想象,任務是何等艱巨,責任是何等重大!時值6月下旬,天氣炎熱,地處沙漠的發射基地氣溫超過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著不確定性,加之這次又是在過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檢驗,不論是領導,還是戰士,不論是設計人員、技術人員,還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緊張,研討會一個接一個,方案不斷地否定之否定。當時,任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將軍,在多次認真聽取專家的分析意見后,沉著冷靜,他一邊給大家打氣減壓,一邊果斷拍板,“打!打成了算你們的,打壞了算我的?!薄叭绻l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檢討?!?9日7時,聳立在發射架上的導彈,帶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紅色大字標語,騰空而起,射向藍天。發射成功,戈壁灘上歡聲雷動。
粉碎“四人幫”后,張將軍三度出山,率領國防科研大軍意氣風發,出色完成三項國防尖端科研任務。老基地的老戰士們都說,張將軍為祖國國防的導彈衛星事業傾注了一生的心血。
在士兵的眼里,張將軍是個可藹可親的人。將軍儒雅,出口成詩。他喜攝影,善書法,尤善行草。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滿足。
當年,在部隊時就思忖著,如何能得到將軍的一塊“豆腐干”墨寶。我雖有幸能在將軍領導的部隊從軍,也深知將軍的為人風范,但是由于軍隊的工作性質,加之一個大頭兵,包括后來在基層任職的小軍官,實是難有機會接觸到將軍。1995年,國家發行導彈火箭系列郵票給了我一次機會。此時我已離開軍營,但這套郵品卻勾起了我對部隊軍營的諸多回憶。于是,我大膽地向將軍發了一封“求字”信,講述了當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對我國導彈衛星事業的憧憬。很快,張將軍將簽好名字的信封寄給了我。
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郵品,它不僅反映出曾生活戰斗過的部隊,更折射出軍營首長與戰士的親情關系,是一件值得永遠收藏的珍品。
(張揚)
我是一名業余集郵愛好者。收藏的郵品里,有一枚是我十分珍惜的紀念封,張愛萍將軍給我的親筆簽名,是一張導彈系列郵票首日封。張上將為何會給我簽名?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參軍入伍的,部隊是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以及后來的載人宇宙飛船發射的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它當時是國家國防科委下屬的導彈衛星發射試驗基地之一,張愛萍將軍負責衛星基地的建設及試驗研究等工作。那時在基地當兵耳濡目染,時常能聽到將軍的“故事”。那個時候,國家要搞導彈衛星這些高尖端的戰略武器,確實非常艱苦,基地選址在荒無人煙的戈壁沙漠,長年干旱,水源稀缺,寸草不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將軍不辱使命,無數次“飛越祁連到馬蘭”,多次親臨基地,深入工地現場,與專家、戰士促膝談心,同沐風沙,同甘共苦。將軍說,一個目的就是現在要把中國的“神劍”導彈衛星搞上去。在所有的輝煌業績里,有一件事能在我國火箭試驗發射史上永留史冊。1964年6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制造的中近程火箭按計劃將進行發射試驗,那是我國第一次進行運載火箭的試驗,可以想象,任務是何等艱巨,責任是何等重大!時值6月下旬,天氣炎熱,地處沙漠的發射基地氣溫超過40度,很多材料燃料都有著不確定性,加之這次又是在過去遭遇失利之后的重新檢驗,不論是領導,還是戰士,不論是設計人員、技術人員,還是操作手,大家都非常緊張,研討會一個接一個,方案不斷地否定之否定。當時,任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將軍,在多次認真聽取專家的分析意見后,沉著冷靜,他一邊給大家打氣減壓,一邊果斷拍板,“打!打成了算你們的,打壞了算我的?!薄叭绻l射不成功,由我向中央檢討?!?9日7時,聳立在發射架上的導彈,帶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紅色大字標語,騰空而起,射向藍天。發射成功,戈壁灘上歡聲雷動。粉碎“四人幫”后,張將軍三度出山,率領國防科研大軍意氣風發,出色完成三項國防尖端科研任務。老基地的老戰士們都說,張將軍為祖國國防的導彈衛星事業傾注了一生的心血。在士兵的眼里,張將軍是個可藹可親的人。將軍儒雅,出口成詩。他喜攝影,善書法,尤善行草。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在地方,凡求字者,皆能滿足。當年,在部隊時就思忖著,如何能得到將軍的一塊“豆腐干”墨寶。我雖有幸能在將軍領導的部隊從軍,也深知將軍的為人風范,但是由于軍隊的工作性質,加之一個大頭兵,包括后來在基層任職的小軍官,實是難有機會接觸到將軍。1995年,國家發行導彈火箭系列郵票給了我一次機會。此時我已離開軍營,但這套郵品卻勾起了我對部隊軍營的諸多回憶。于是,我大膽地向將軍發了一封“求字”信,講述了當年在基地的往事,以及對我國導彈衛星事業的憧憬。很快,張將軍將簽好名字的信封寄給了我。這是一封不可多得的郵品,它不僅反映出曾生活戰斗過的部隊,更折射出軍營首長與戰士的親情關系,是一件值得永遠收藏的珍品。(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