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蟬鳴陣陣,一碗清熱降火的綠豆湯無疑是解暑標配。
會做生意的網購平臺,直接打出“DIY綠豆湯”的招牌,將綠豆和小粒冰糖打包一起售賣,倒也方便了食客。DIY綠豆湯沒什么技術含量,無非是將綠豆洗凈、浸泡、放入電飯煲,加入足量的水和適量的冰糖,即大功告成。
將自然冷卻的綠豆湯放入冰箱進行冰鎮后,最是沁人心脾,一碗喝下,暑氣全消。綠豆百搭,煮時剝一只百合或加一把干蓮子進去,味道都好。
上海人很愛喝綠豆湯,連童謠都這么唱:“山里有只廟,廟里有只缸,缸里有只碗,碗里有只蛋,蛋里有個小和尚,嗯呀嗯呀要吃綠豆湯”。亦舒也愛喝綠豆湯,最喜歡喝加了百合的綠豆湯。出生于上海的她,骨子里深藏著老上海情結。幼時,她家人常去上海南貨店買新鮮百合。小亦舒坐桌前,陪著大人剝百合,將鱗瓣拆開,再遂瓣撕掉薄膜。加入百合的綠豆湯,亦舒形容:“非常非常好吃,感覺尤其佳妙,像是頓時清雅起來,聯想到吃花的香香公主?!币驗樽约合矚g,還逼著小說中女主角一起喝了好些年。
在沒有遇見蘇式綠豆湯前,我一直認為綠豆湯就是我煮的亦舒喝的這樣子。
直至前年夏天游蘇州時,當地老同學叮囑我:“一定要喝杯正宗的蘇式綠豆湯?!彼f蘇州綠豆湯跟別處都不一樣,里面配料豐富,綠豆、糯米團、青紅絲、葡萄干、蜜棗……泡在冰鎮的薄荷湯底,五顏六色的十多樣東西,看著就好喝。于是我尋得平江路排名第一的“小娘魚”鋪子,喝了一杯蘇式綠豆湯。一杯下肚四體清涼,不但薄荷入口清冽,其中的糯米、綠豆也很有嚼頭。原來,這蘇式綠豆湯的料和薄荷水是分開制作的——清水加白糖、薄荷葉熬制的水,加上蒸出來的綠豆和糯米,半沙半酥,不會過度開花以致湯色渾濁;糯米也不會過爛,保留一點點嚼頭,吃起來口感更好。
喝一杯蘇式綠豆湯,聽一曲吳儂軟語的評彈,細嗅滿院荷香,喝的是滋味,品的是生活,這三伏盛夏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去年夏天我去浙江湖州旅游時,卻發現那里的綠豆湯改名換姓了。
游覽了當地幾條有名的街巷后,我慕名去了衣裳街老字號丁蓮芳餐館,品嘗特色小吃千張包子,順帶手點了一碗“多樣湯”。當服務員端上湯時,我不禁愕然:這不就是蘇州的綠豆湯嗎?也是薄荷味的湯水里放入綠豆、糯米團、青紅絲,只是更換了幾樣蜜餞,加了金橘和糖冬瓜。還有,蘇式綠豆湯是裝在杯子里,配吸管;而湖州“多樣湯”裝在碗里,配羹匙。兩者的味道也大同小異。
當我在微信朋友圈曬出湖州“多樣湯”的圖片時,有莫干山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那里管這個叫做“清涼湯”。
由上海綠豆湯到蘇式綠豆湯、到湖州多樣湯,再到莫干山清涼湯,真是一方水土一方風情啊!不過殊途同歸,它們都是防暑消夏的好伙伴。
(陸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