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鹿
北京,是一座百去不厭的城??煽吹木包c多,可吃的美食也多。且景點、美食的背后,往往還藏有一些歷史文化名人,讓人不禁生發探究興趣,比如“來今雨軒”。
初次看到此名,十分納悶。這是什么意思?讀來也頗為拗口。卻原來,這是一家百年老字號,始建于1915年?!皝斫裼贶帯彼淖?典出杜甫的一篇散文《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末一句的大致意思是“老朋友下雨還來,新相知則雨后卻步”,后人因此把“舊雨”比作故交,“新雨”喻為新知?!皝斫裼贶帯苯厝 芭f雨來今雨不來”的中間三字,寓意“故交新知,新老朋友,歡聚一堂”。
經此一解讀,百年茶社更添幾絲文化氣息,以至于我千里迢迢為它慕名而來。
來今雨軒位于北京中山公園內,毗鄰故宮。因其地理位置優越,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北京城最著名的宴請場所。當年,魯迅、林徽因、老舍、梁實秋、徐志摩、陸小曼、張恨水等民國文人都曾是這里的???。
魯迅愛吃這里的冬菜包子。1979年,魯迅的學生許欽文,曾撰文《來今雨軒》,描述了魯迅請他到來今雨軒吃包子喝茶的故事。魯迅向來對美食極為挑剔,他蓋章好吃的包子自然錯不了。冬菜包子內餡來自四川四大腌菜之一的南充冬菜。包子的造型更是一絕。非普通包子的扁塌形,而是圓柱體,皮面上有二十六道手工褶子,極像八旗子弟喜愛把玩的鳥籠子。
同紫禁城的大多數建筑一樣,“來今雨軒”的主體建筑亦是一派皇室范兒,碧瓦飛甍,雕梁畫棟,檐口椽頭畫著五彩繽紛的油漆彩畫。厚厚的棉被門簾擋住室外凜冽的寒風,挑高的木質天花目測有五米之高,兩側設計了暗紅色的木質閣樓樓梯。拾級而上,一側是少年中國學會主題展區,一側是文學研究會主題展區。在久遠的過去,這里不僅僅是聚餐品茗的場所,它還是少年中國學會和文學研究會的所在地。想象一下便知當年是多么熱鬧的一個所在。茶社的八瓣梅地磚也是特色之一,橘色方格中鑲嵌一朵藍紫色的八瓣梅,如今地面鋪就的是復制版,但店內一隅還能看到百年前和五十年前的原版地磚陳列地柜。
我點了一個單人套餐,包含一只冬菜包子、一壺茉莉甘露、一盆豌豆黃,還有四碟小菜,坐在茶社廳堂里定定神神享用美食,多出一份儀式感和從容感。冬菜包子的內餡做得極為扎實,所以才能撐起圓柱體的外形。冬菜與肉沫混合的口感微甜,但不膩,甚好。茉莉甘露也是這里的招牌,香味濃郁。
茶社里出售《我與來今雨軒》的筆記本,里面有一些關于來今雨軒名客人的往事記載。我買了一本,用茶社提供的印章印上魯迅、林徽因、老舍的卡通照,還有《新青年》和《少年中國》的一期目錄,還印了一只胖貓咪和一只冬菜包子,這一頁是獻給我家的布偶貓胖丁的,寓意也給胖丁吃只冬菜包子。
那一日,北京零下一攝氏度,我躲在茶社里暖暖的,陽光透過窗戶打在我的中式四方桌上。邊吃冬菜包子、邊喝茉莉甘露、邊翻舊日日記,在癸卯冬日里遐想北平,恍惚自己也參與了他們當年的聚會,這一寸負暄閑坐的時光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