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總要拼一次,萬一贏了呢
◎何婉惠

今年春節檔的《熱辣滾燙》引爆了朋友圈,賈玲100斤的減肥“神話”,直接讓屏幕外嗑瓜子啃鴨脖的吃瓜群眾嘆為觀止。
在一波接一波營銷短視頻的沖擊下,我原本蠢蠢欲動一探究竟的心慢慢平靜?;仡櫸业娜松洑v,和電影情節類似的點太多了。賈玲的減肥歷程很勵志,很感人,但深入人心的是,她通過努力,實現人生逆襲。我和她都有過這樣的逆襲,也都在奮力前行。
一切的起點,源于2016年,我剛經歷了人生一次重大變革。審視鏡子中的自己,充氣的臉龐,腫脹的身軀,浮腫的四肢,將因脂肪過度堆積的軀體勉強塞進XXXL的衣服。我突然迷茫了,31年渾渾噩噩的人生怎就如此失敗?
當時我意識到,別人跌倒可能需要從“頭”開始,我想爬起來就可能需要從“頭到腳”了。
不試試怎么知道?
隨后,老套的健身路子開始了……別人都認為我只不過會朋友圈“健身”罷了,甚至一度也陷入“熱情不過三天”的自我懷疑中。天生不喜歡運動的我,高中盲目打球落下膝蓋舊疾,索性一路長大,再也沒有碰過任何體育項目。
健身剛開始那會,10分鐘功能性訓練就讓我氣喘吁吁,差點放棄,210斤的身軀架不住教練魔鬼“折磨”。那時候,上課滿腦子“火鍋、燒烤、小龍蝦”,下課只能“菜葉、雞胸、西蘭花”。晚上饑腸轆轆回家后,還要繞著小區揮汗如雨暴走五公里……我不知道五公里有多長,只知道很長很長,長到每次到終點后都忍不住嘔吐。我想,如果能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己的身材,那人生還有什么是改變不了的呢?
一年后,當體重秤上數字跳到170的時候,我獎勵了自己一批靚麗又時尚的衣服。三年后,體重秤達到139斤后,我開始慢慢保持維度,不再刻意追求數字。
三年減掉70斤,對于178cm的高個胖妞來說,很多朋友都已經刮目相看,甚至夸我逆生長。而我,在這段經歷中,卻意外收獲到對擼鐵的熱愛。
減肥難么?難在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要“減肥”。如果只是為了心中那些“海市蜃樓”般美夢,是不可能長出決心和堅定般“獠牙”的。
之所以分享自己這么“老套”的經歷,是因為減肥70斤后,深深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我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努力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我意識到,只有內心強大,才能真正地為自己而活。
人生總要拼一次,萬一贏了呢?
作為一個曾經的瘦子
◎南窗紙冷
二十多歲時,我瘦得像根麻桿,能把自己擠進25碼的牛仔褲。對于“人是會吃胖的”這個真理,我竟然不屑一顧。工作之后我立刻陷入大吃大喝的陷阱,短短數年,胖了十斤。
得益于輕量級的底子,雖然胖了十斤,但看起來還不算扎眼。從那時起,對于體重我有了微微的警惕之心。三不五時上個秤,在之后的十年里,總算是茍住了基礎體重。
前兩年,社交媒體上的風潮對胖子不那么友好。一個人胖,往往被視為不夠自律。為了自證,各種減肥方式層出不窮。人們津津樂道于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不得不說,社交媒體這些年還是進步了,至少,營造身材焦慮這一套,很多人已經不吃了。
但是,隨著人到中年,我也漸漸發福了。
在飲食上,我其實不算饕餮,所以一度我以為秤壞了。我嘟嘟囔囔地買了個新秤,回來充上電,滿懷希望地站上去——現實給了我一個暴擊。
對,就是胖了。
二十多歲射出的那支箭,終于在二十年后準確無誤地穿過歲月擊中了我。彼時我天真無邪,對著我年長的同事說,人怎么會胖呢?瘦人是不會胖的呀!
當年那個同事早已退休,我前些日子見她,變成了一個慈祥的胖老太太。而我,也如當年的她一般,成了個中年阿姨。站在單位新來的青春逼人實習生面前,感覺自己慈眉善目,是個像模像樣的長輩了。
但我終究還是不那么服氣,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狙擊脂肪。我戴上了運動手表,每天晚上下樓吭哧吭哧跑上三公里……是啊,時間過去了,我認識了家門口方圓三公里內所有的夜市小攤。我試圖在晚餐實現健康飲食,粗糧噎得我直翻白眼,吃下去的那點綠化帶會在晚上八點半消化殆盡,在睡前我會一次次翻冰箱,試圖找到點什么能果腹的硬碳水。百度都快被我翻爛了,搜索欄里密密麻麻都是“飽腹感強熱量低的食物”,我和我的朋友總結出來,最好就是光吃碳水,一天就算吃十個饅頭,也保管不會胖的。
但人自律的信心,往往只出現在吃飽飯后。社交媒體上,很多姑娘說“享受饑餓的感覺”,我很納悶,人,怎么會喜歡餓肚子呢?
我關注了幾個健身博主,看她們鍛煉實在帶感極了。那腹肌,那輪廓,那個核心力量,我嘖嘖稱贊。這兩年不鼓吹瘦了,改為崇尚“力量感”,但力量感真是比瘦還難的東西——畢竟,瘦還可以靠挨餓獲得,但力量感、馬甲線,那是不練就不會有,甚至練了也不一定有。
轉眼又快到三月了,那句古老的諺語又時時浮現在耳邊——三月不減肥,四五六七八月徒傷悲啊,社會雖然進步了,但是對身材的要求也進步了,不僅要瘦,還要有線條,而我深深懷疑,這二者,都是我終身不會再擁有的東西了。
不過,FLAG還是要立的。萬一實現了呢?
獨自走完的英雄之路
◎陶妍妍
今年春節檔,賈玲的《熱辣滾燙》爆了。在一片叫好聲中已預估出,對她的“討伐”隨后就到。流量向來具有反噬性,盛名背面即是罵名。這點賈玲比誰都清楚,她只不過做了自己的選擇。
我去看了。談不上是多好的電影,但現場還是落下幾滴淚,特別是樂瑩在大壩上跑步時,在深夜出拳時,在臺上被打到血肉模糊仍嚷嚷著“我能打”時。
類似電影不少,從早期的《百萬美元寶貝》到日本版的《百元之戀》,都挺精彩。有好事者將賈玲與安藤櫻相比,以證明她導的演的都不夠細膩。大可不必,這些電影也并不比《熱辣滾燙》高明到哪去,都屬商業電影,賣點都是兩小時的腎上腺素飆升。安藤櫻天生喪感咖,而十幾年來一直在臺前笑嘻嘻的賈玲,能演出那種謹小慎微的“不高興”,已經不錯。
電影里樂瑩遇到的親情、友情、愛情、身材焦慮,都是舊故事,但太陽底下哪有新鮮事,本質來說,每個人的人生都在不斷重復著別人的舊故事。不過,在舊故事里感受到的壓抑是真的,共振出的疼痛也是真的,因她的“變形”感受到的燃也是真的。
《熱辣滾燙》最難的并不是賈玲減重一百斤,而是她既做導演又做主演,去實現了這部電影。
拍電影是耗時巨大的工作,開拍前不僅需要劇本道具場景等資源配齊,演員也會按導演要求,做一系列有關技能和外型的準備。一個好導演在開機前,已想象過演員在鏡頭里呈現出的最佳效果,從而提出一系列要求,等著一條條實現。而一個演員如果需完成導演想象中的“變身”,則需要相當堅定的信念。
王陽明有句話叫“知行合一”,知是意念,行是實效。人性那么多弱點,并不容易“說到做到”。大部分時候,我們不過是“嘴上有千言,心中無一計”。
賈玲在她導演上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官宣直播時,曾做過一個承諾:票房過30億,就“瘦成一道閃電”。最后這部電影總票房53億。當大家都以為那只是當時的一個宣傳噱頭時,她卻記住了那份承諾。
當在大銀幕上看到脫水兩天后顯出肌肉線條的樂瑩時,確實心生敬意。這份敬意,并不是給那個形象扁平的電影角色“樂瑩”的,而是給賈玲的。敬佩她遵守承諾,行動起來,即使別人都以為那只是宣傳推廣時的一句戲言。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自己都既是導演也是演員。
人生的困頓之處常在于,做導演沒那么敢想,總是看完大形勢再揣摩小環境,很難下決心上馬一個新項目;做演員也缺乏信念,借口永遠都比行動力多出一個。最終只好看著其他人上演自己的人生故事。
沒有“好的人生”和“壞的人生”的區別,只有“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的區別。每個人都有自己要獨自走完的英雄之路。既然人生只能活一次,那為何不可以像導演賈玲一樣,為之后的人生大膽策劃出全新的項目?
雕琢自己的過程
◎小麥
今年春節檔的電影市場可謂精彩紛呈,笑點、淚點都密集,當看到減掉一百斤的賈玲出現,我的震憾無與倫比。之前看過這部電影系列小視頻,覺得減肥是不可能的,特效出現是肯定的,但她,居然真的從大胖子變成一個健康的女拳手。走向拳臺,新舊形象的對視這幕令人淚崩,這不是減肥的問題,這是意志力的戰爭啊。但凡有人管理過自己的體重,就會知道,哪怕減掉十斤二十斤,也絕不是件易事。賈玲展示的那些健身動作,我一個也做不了。
用減肥作噱頭是很聰明的爆點。營銷本身就是現在電影發行不可或缺的一節,雖然一開始宣傳用的是減肥,得到關注度,但是后來,一條條宣傳小視頻證明,她早就在各個細節精心布局。從大年初一上映開始,熱度一直不減。賈玲充分展示著一個女導演的優勢,就是全面,細心,溫暖。她殫精竭慮想把故事安置好,讓大家看電影時全情投入,觀影后還能不斷從電影中挖掘彩蛋和亮點,持續溫暖。
一名女性讓自己的體重先增重四十斤再減去一百斤,時間長達一年,賭上所有,去搏一個不知是否可以成功的未來,這種壓力,普通人如我,代入想想就要暈厥和退縮,而賈玲,將這一切都扛下來了。
沒人確切知道在雕琢自己的過程中,她到底經歷了什么,直到她再出現時,已經身段清爽,肌肉線條清晰,出拳熟練迅速,確乎從一個面目模糊的搞笑諧星,變成了有型有款的導演女主,可以想見,從此以后,想拍什么,想演什么,都是自己說了算。
我疑惑電影的名字所為何來,這么熱烈的名字,演繹的并非一個勵志故事,事實上,賈玲自己也說,這并非一個關于減肥的故事,劇中這個胖而和善的姑娘,被妹妹打還要簽下同意轉讓房子的名字,被好友搶走男友還要同意去當伴娘,為了成全男友夢想,付出所有卻只收獲怒吼和傷害。善良的人如果再加上軟弱,好像就形成了一個天然接收惡意的漏斗。
想擺脫這一切,只能改變,讓自己變強大。
對于劇中的樂瑩來說,從樓上縱身躍下的那個雨夜,是改變的契機,置之死地而后生。但對于賈玲來說,從負責搞笑的喜劇女演員,以強大情商和極智反應力,來處理各種突如其來的取笑和冒犯,到如今憑實力來立足的導演和大女主,凡事可以說:看心情。這條轉型之路,她的考慮,肯定由來已久。
從訪談中她提到,想改編這部日本電影《百元之戀》的想法已有好幾年,遠在《你好,李煥英》之前。這個里面肯定有打動她的核心力量,事實上,與原型片相比,賈玲借鑒了所有值得借鑒的,包括一些出場鏡頭,卻把一個喪氣的故事改成了符合中國人內核的故事。從這個角度看,原著固然不錯,但賈玲更勝一籌。
有人說賈玲瘦了后不好笑了,也不喜氣了。拜托,人家活著就為了逗你開心嗎?人家只有扮丑你才覺得開心嗎?從兩百多斤到現在的胖瘦正常,賈玲終于突破所謂的舒適圈,為自己選擇了新的道路。未來的她仍然可以演喜劇,她只是變瘦了,又不是變傻了,她口才和腦子都還在。二十多年的舞臺經驗已充分證明,她是個好演員。她的路只會越走越寬。
電影的名字叫“熱辣滾燙”,像是一個預言,就是要在春節期間營造一個熱辣滾燙的局面。它終于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