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劃】我為家鄉文旅整個活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2-19 10:21:43

    淮北:山湖間的煙火

    ◎馬翔宇

    淮北因煤炭立市,挖了幾十年,城南從新世紀起就漸漸成了采煤沉陷區。經過多年的努力治理,工業發展形成的一個個“瘡疤”,成了濕地公園,南湖、綠金湖、東湖、乾隆湖……一片片水域連在一起成為湖區,形成現有的三山環抱、碧波萬頃的城市格局。

    最靠近市區的是綠金湖,在夏秋的晴朗天氣,千頃綠波泛著金光,景如其名。

    每次回家,我都會來這里看落日、看水。這片水域是很多淮北人曾經生活的土地,沉陷之前,政府規劃保留了村子里的一棵古樹,形成湖心島,這棵樹也就成了鄉愁的標本,見證著時代變遷。

    滄海桑田,終于造就了真正的湖光山色。相城不再缺少水的靈氣,換了一副模樣。

    但對“00后”一代之前的淮北人來說,相山才是淮北的標志。相山公園則是幾代人心目中永遠的鄉愁,也是本地人推薦的文旅頂流。相山公園里有山、有廟、有全省唯一的漢闕遺跡、有雕塑泰斗劉開渠的墓園,這里在清代還曾經是三省的界山。

    前幾年,當地對半山腰動物園里的“水牛墓”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一處全國最大、建造最考究的抱鼓石形畫像石祠堂。去年逛動物園我曾偶然“闖入”,在遺址見到還未移到博物館的“胡人鼓吹出行儀仗圖”,人馬靈動飄逸,與常見的漢畫像石截然不同,精美絕倫。

    有水的淮北市很年輕,有相山的相城卻很老。這座小城曾做過春秋時期宋國的臨時都城,多個地名《春秋》有載。漢代遺跡很多,半座城都在漢墓群之上?;幢边€有遠近聞名的臨渙小鎮和當年的全國考古十大發現“隋唐大運河柳孜碼頭遺址”。因為有大運河,淮北也有了國字號打頭的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除了煤炭,淮北以酒聞名,歷史上出過嵇康、劉伶這樣著名的“酒暈子”。商以酒滅國,淮北相城自古屬于商地,《詩經》曾記載濉溪附近的百姓以酒祭祖,好酒之風久矣。

    早在隋唐,淮北釀酒業就已有相當規模,白居易來到濉河邊留下“濉水清憐紅鯉肥 相扶醉蹋落花歸”的詩句,想必口子酒也喝了不少。

    有酒就得有菜,淮北的菜系屬于北方,因是四省交界,山東、河南、蘇北、皖北的美食薈萃一地。白居易說的大鯉魚,蕭徐一帶知名的羊肉是標志性大菜。過年淮北人聚會,經常兩口大鍋臺就夠,一鍋土雞,一鍋瓦塊魚,其它配菜一鍋燴,粗糲卻不失風味。

    要說特色,小吃才是煙火氣的靈魂。隨處可見的面皮、娃娃魚、燙面是淮北知名的鄉愁“三件套”,濉溪石板街的王憨子油茶、煎包,友誼巷的豆腐腦大王和雞蛋餅是早餐頂流,還有喝一碗讓你頭頂冒汗的鱔絲湯,宵夜則有大排檔的燒烤、炭鍋配生啤……這些吃食你在附近城市也可以尋見,但本地人總能區分其中的微妙。

    自古而來的山,新世紀的湖,四省交匯的煙火,構成了淮北這座全國文明城市的底色。誰不說咱家鄉好呢,總要打一個廣告的:有空來這座小城看看湖光山色,特別是在落日時分。

    ◎推薦打卡地

    相山公園、南湖、綠金湖國家濕地公園、臨渙古鎮、濉溪古鎮、中國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合肥:廬州十二峰

    ◎姜志遠

    提起爬山這件事,合肥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估計就是大蜀山。作為合肥城區唯一一座山體,大蜀山雖然海拔僅有284米,卻是合肥人重要的登高遠眺、休閑健身之處——站在山頂,可以俯瞰合肥大半個城區,著名的“蜀山雪霽”還曾入圍老“廬州八景”。

    受前些年“不宜出城”的影響,合肥戶外團體“八仙過?!备黠@神通,居然在大蜀山之外盤出個“廬州十二峰”。那么,就跟著安徽商報小編一起來瞅瞅合肥境內的“廬州十二峰”吧!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合肥地區的最高峰是肥東縣石塘鎮境內的浮槎山(海拔418米,目前是肥東最高山峰)。但隨著2011年合肥區劃調整,巢湖、廬江等地劃歸合肥管轄之后,廬江縣柯坦鎮的牛王寨(海拔595米)便榮登合肥第一高峰的寶座。這里是合肥離天空最近的地方,也是“廬州十二峰”之首。在人們的印象中,山的名字后面往往都會帶“山”或“峰”字,那么,牛王寨為啥乍一聽不像山,反而像個帶點匪氣的山寨?

    據悉,牛王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古跡劉王寨,奇秀甲江淮”之稱。相傳,漢高祖劉邦曾來此尋隱居的張良,人們為了紀念高皇帝,稱漢高祖劉邦經過的山嶺為“高皇山”“高皇嶺”,稱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駐扎過的最高峰為“劉王寨”。而到了宋代,岳飛抗金,牛皋解金兵圍困,曾在劉王寨屯過兵,駐守處留下了牛皋嶺和牛王寨遺址……此后,牛王寨的地名一直延續至今。目前,牛王寨已修建步道,喜歡不走尋常路的驢友可以考慮附近的牛王寨周邊的姐妹峰——老和尚包、荒草尖、百花寨等。

    位于廬江縣羅河鎮的黃山寨雖然海拔只有406米,卻是合肥境內曾經最險峻的山峰,一度讓不少驢友留下爬山陰影。幾年前,小編曾與幾位友人途經此地,并在當地向導的幫助下,通過手腳并用、打攀巖繩等方式,完成了一趟驚險又刺激的行程。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段“屁股山脊”,比黃山著名的鯽魚背還要險峻,且無任何扶手,全程雙腿跨在山脊線上,靠雙手、屁股慢慢向前挪動。目前,黃山寨已修建棧道。

    “到藏區走一走,打卡布達拉宮”一度成為文青們的小目標,但迫于時間與距離,很多人終究沒能說走就走。不過,合肥的親們不妨考慮一下位于廬江樂橋鎮的岱鰲山(海拔270米),其最高峰龍王頂矗立著一座寺廟。自山下往上看,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頗為相似,因此,享有“合肥版小布達拉宮”的美譽。傳說中的岱鰲山遠古時期是東海之艄,后來地殼變動,棲息在海灘上的巨鰲便化成了岱鰲山。秦始皇曾在岱鰲山連抽三鞭“趕山填?!?但岱鰲山因神化成巋然不動,也留下了“三鞭子趕不動岱鰲山”的神奇傳說。這座山周邊方圓十里的山上有各種怪石,或臥或立,或起或伏;有像人形,有如鳥狀,有似獸貌;石洞、石窟、石柱、石筍……隨處可見,也被稱為“皖中小桂林”。

    ◎推薦打卡地

    ◆長著千年奇花的山峰——銀屏山,位于巢湖東岸,海拔約508米。因懸崖上生長著著名的“銀屏牡丹”聞名。

    ◆肥東最高山峰——浮槎山,位于肥東石塘鎮,海拔418米。與附近的太子山組成一條經典徒步線。

    ◆因鑄劍之父歐冶子得名的山峰——冶父山,位于廬江縣境內,海拔375米。相傳春秋時的鑄劍之父歐冶子在此鑄劍。

    ◆大潛山,位于肥西銘傳鄉,海拔289米。有一條由水庫、叢林、山寺構成的田園徒步線。

    ◆白馬山,位于肥東長臨河鎮,海拔266米。與附近的大黃山組成一條“小白”徒步線路。

    ◆鼓山,位于巢湖東岸,海拔206米。因形似一面巨鼓得名。

    ◆西廬第一名山——紫蓬山,位于肥西紫蓬鎮,海拔188米。山頂有著名的西廬寺。

    ◆四頂山,位于肥東長臨河鎮,海拔174米。因廬州老八景之二的“四頂朝霞”和“巢湖夜月”聞名。

    ◆高林山,位于巢湖南岸,海拔高度不詳。最大的看點是滿山的大風車。

    蒙城:莊子的故鄉

    ◎劉媛媛

    我的家鄉在蒙城,皖西北的一個小城。蒙城是莊子故里,除了有莊子祠,縣城里很多道路、小區和商家的名字也與莊子有關。莊周街道、莊子大道、莊子小區、莊子小學、夢蝶廣場……莊子曾任漆園吏,蒙城還有漆園街道、漆園大酒店。那個曾在2000多年前寫下《逍遙游》《齊物論》,與惠子作濠梁之辯的莊子,出現在小縣城的大街小巷,融入今天蒙城人的生活,親切又自然。

    蒙城不僅僅有莊子,被稱為“中華原始第一村”的尉遲寺新石器文化遺址和北宋古塔萬佛塔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尉遲寺遺址在蒙城縣東北的許疃鎮尉遲寺村畢集莊,含有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個時期的文化堆積,考古人員在這里發現了格局非常完整的村落。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考古博物館,在展廳中,總書記佇立在一件半米多高的大口陶尊前仔細觀看,它器身刻畫著“日、月、山”的圖形,就是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在蒙城縣尉遲寺遺址發掘出土的。

    蒙城萬佛塔位于城中心,因塔身內外嵌砌的近萬尊琉璃小佛而得名,又叫插花塔。

    小時候我每年暑假都回老家,大多時光在板橋集鎮的姥姥和小姨家度過。大約三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姥姥和小姨帶著我和表姐、表妹去縣城,那時萬佛塔還向游客開放,可以沿樓梯登塔。

    2006年,蒙城萬佛塔入列第六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如今的萬佛塔保護管理措施更完善,游客只能近觀遠望,但萬佛塔公園風景不錯,已經成了當地熱門的旅游景點。當年從萬佛塔上下來,姥姥和小姨帶我們在塔前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小女孩如今都當了媽媽,照片上的姥姥今年卻不在了。

    人不管走到哪里,心里、胃里永遠思戀家鄉。安徽南北風景、習俗差異大,皖北不如南方秀美,但平原廣袤,開闊舒朗,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是別樣的浪漫。蒙城盛產優質小麥、玉米、大豆,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去年,蒙城縣夏糧總產位居全省第2、單產連續4年全省第1,端得穩穩的飯碗就是穩穩的幸福。

    北之大美食何其多。皖北六市各有各的風格。蒙城小吃多,不少美味離不開小麥、大豆、花生、綠豆等作物。蒙城美食中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蒙城燒餅”。剛出爐的蒙城燒餅又薄又酥脆,面香、油香、芝麻香混合濃郁,空口來兩個也是吃不夠的。多數燒餅店還提供自制的醬豆子,配上更是美味。如今蒙城燒餅聲名遠播,在合肥不少飯店也是一道明星主食,頗受歡迎。

    蒙城賣油酥燒餅的店家多,薛家燒餅還有連鎖店,燒餅店一般不只賣燒餅,還有油茶、豆汁、辣湯等等。油茶如今不算新鮮,豆汁卻和北京豆汁風格迥異,外地好像很少見到。蒙城豆汁外觀更像“米糊”,黃豆和米粉熬煮成,潔白瑩潤,吃的時候撒上煮熟的黃豆、芹菜碎和花生芝麻碎,特別好吃,寒冬的早上來一碗,從胃里到心里都暖了。

    水烙饃、酸湯魚、涼拌荊芥、鹵牛肉、綠豆圓子、焦葉子、各種卷饃……記憶中的美味太多,不能一一列舉。最近幾年每年都回老家,但多是在清明,總是來去匆匆,一直想找一天在蒙城從早吃到晚,一次都沒能如愿,且把這個愿望留給未來去實現吧。

    歡迎來我的家鄉蒙城看看,漆園古城歷史悠久,物產豐富,生活永遠熱辣滾燙。

    ◎推薦打卡地

    莊子祠、尉遲寺新石器文化遺址、北宋萬佛塔

    六安:如何解答我爸關于六安的那些疑問

    ◎梁巍

    今年過年,每天上午都開車帶著我爸在城里晃悠。

    作為一個十八歲之后,只有年節才回家的人來說,除了幾條主干道,六安對我來說已經很陌生了。我爸年紀大了,但絕對是個好向導,有些巷子通到哪,高德地圖都沒有他清楚,六安的點滴他都信手拈來。

    我爸做導航,每到一處,照例要講解三個版本。第一版本是此地現狀;第二版本是他剛來六安工作時(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這里的風貌;第三版本則是我小時候讀書時(大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樣子,或者說是他認為的我記憶中的模樣。三個版本并行不悖,三個版本是如何沿革的,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以及在這過程中的一些有趣的事,他都一一給我點明。

    一座網紅街區,可能在我爸眼里并不只是一個網紅街區,那個背后的意蘊可豐富了。

    他帶我去踩點“文廟街”,現在就是一座網紅街區。但在我爸看來,他80年代拿到調令,終于從農村來到縣城,騎著二八大杠從這里往云路街一路騎行的時候,從哪條路騎過來,從哪里拐彎,新單位門往哪開,他都如數家珍。那個命運被改變的時刻,是他的高光時刻,快樂的程度絕對不比十年苦讀拿到985錄取通知書去學校報到的感覺差。

    這還只是第一個層面。我爸接著跟我重點交代的是,文廟街的前身,就是我的小學——城北小學。這讓我不得不重視起來。這居然是我的小學?隨著我爸的講述,我不得不信服,這就是我的小學。

    樓不在了,門頭不在了,但我每天上學要爬的那個“上坎子”(上坡)還在,“上坎子”在,好多東西立刻就被我定位了。這邊是以前的文化館,我的彈子、紙牌都在這里贏輸的,盈虧同源,十年征戰一場空;這邊藏著兩個游戲機房,里面有搓不玩的大招和永遠也提升不了的“大招搓成率”;這邊還有個防空洞,當年摸黑下洞是江老師三令五申禁止的,屬于“勇敢者的游戲”。

    我甚至準確定位了當年黃梅劇團的位置,現在是一排餐廳。小學時,被吩咐要站在劇團外等我爸媽來接我,沒有電話手表,純口頭約定,我就在那里癡癡等待,一看到我爸的自行車在“上坎子”盡頭出現,我就特別開心。

    但我站在那里等待,其實一點都不閑。當年是港片盛世,黃梅劇團不演黃梅戲,每天放各式港片,電影對白是用大喇叭對街播放的。劇團門口擺著李連杰、李小龍和成龍的海報,pose都特別帥。我主要的工作就是聯想、腦補,把聽到的臺詞和海報上的形象聯系起來,誰說了什么臺詞,情節又到哪了,硬是在腦子里構筑出一個瑰麗奇幻的港片世界。

    爸爸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太好。去年,他的駕照到期,他選擇不去年審,跟我說,他不打算開車了,因為“很多情況都反應不過來了”。但我爸依然好奇關注著這座城市的變遷。他有時就在高德地圖上看六安,哪里又新開了一個“街區”。六安的“罍街”在什么位置。老淠河邊怎么會有一個“濕地公園”?新建的電視塔到底開不開放?頂上是不是有個旋轉餐廳?濱河路是不是通到新安鎮(那是他的家鄉)了?

    他有很多問題,我都答不上來。他有時好奇到問我昨晚聚會在哪個餐廳,然后就在地圖上查看那個餐廳的位置,很認真地問我:“那里怎么會有一個十字路口呢?”

    我還是答不上來,我都是用導航的。

    我帶著疑問開車載他去解決他的疑問。我倆一路從淠河南下,穿越淠河干渠,我終于以月亮島為中心,以月亮島周邊的六座橋為基準,重新建立了對六安的方位感,我用導航的次數明顯在減少。我爸跟我說,小時候只關注你的學習,沒有太多機會讓你了解六安,有點遺憾。我心里卻有一種奇妙感,我爸那一代人的情懷,雖然簡單,但還是很酷的。

    我也想好了。不管考不考得上高中,回合肥了我都要帶我家颯颯小朋友多去City walk,把“消失的附近”尋回來,那才是他真正的家鄉。

    ◎推薦打卡地

    文廟街、罍街、淠河濕地公園

    樅陽: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寧靜小城

    ◎汪漪

    樅陽名氣不顯,自有一股千年氣韻滋養出來的不驕不躁。

    中國有“陽”有“陰”的地名,多與山水有關。樅陽,即樅水之北。西周時期,樅陽為宗子國,西漢元封五年,置樅陽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樅陽水系發達,古時樅水自西繞城至東入江,稱為連城湖,北依山,稱連城山。小城外圍,山水首尾相連。城區水系分為蓮花湖,連城湖,月牙湖等。

    登高遠眺,這座千年小城置身山水之間,一城山色半城湖,山為丘陵水為湖,建筑隨著山勢起伏蜿蜒,居民臨水而居。老城區圍繞蓮花湖、月牙湖而建。背山面水,蓮花湖周邊的建筑格局少有變動。我高中母校就在湖畔,每天沿湖濱路步行,爬幾步臺階上山,再爬四層上六樓,這種地形重慶人能理解。

    風光秀麗的蓮花湖,是清文學家方苞祖輩養魚植荷之處,渚磯星羅。1949年,解放大軍渡江時,據稱曾于蓮花湖練兵。如今這里一派寧靜,廊橋相連,垂釣洗衣,下棋聊天,散步休憩,儼然樅陽人自家花園。

    樅陽處處是經典。千年古城,漢武遺蹤,對于世代居于此的人來說,卻有如門前屋后的一棵樹那么平常親切。射蛟臺、落箭墩、惜陰亭、洗墨池,樅陽人聽著這些故事長大。

    《樅陽縣志》記載,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至樅陽,射蛟江中,留有射蛟遺址。如今在達觀山,荒草叢中一處石碑“射蛟臺”。

    東晉時期,陶侃曾做了五年的樅陽縣令。他為鍛煉身體,經常搬運磚塊進出室內外,還經常告訴民眾要愛惜每一分光陰,后人因此建起一座“運甓(磚)亭”,后為紀念陶侃“惜陰”的勸教,將亭名改為“惜陰亭”。陶侃每天練習書法后會在住所旁的一個池子里洗硯臺和毛筆。池水不涸,久雨不溢,池面有綠陰掩映。后人將這個池子叫做洗墨池。

    提到樅陽,就不得不提到“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浮山了,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山并不高,但因是火山地質地貌,非常獨特,擁有火山巖洞、摩巖石刻,喜歡摩巖石刻的朋友可來觀摩,這里比其他地方的石刻更多了一份野趣。對于當地人來說,如數家珍的則是浮山中學出了多少位院士科學家。

    有山有水的小城,四季都顯得那么分明,除了景致,最能體現四季的就是因時而食,初春的春卷,立夏的藕片,冬天在炭火里烤上幾顆花生、小魚干,奶茶都能拋到腦后。樅陽的美食有點數不過來,排子面、藕心菜、雞湯泡炒米、水芹炒肉絲、山粉圓子燒肉,還有鮮美不輸陽澄湖大閘蟹的白蕩湖大閘蟹。

    這座寧靜又有滋有味的千年古城,一直保持著勃勃生機,也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能量。

    菜子湖在樅陽西,為桐城與樅陽共有水域,是內陸湖泊中黑腹濱鷸重要遷徙和越冬地,其周邊形成的濕地,吸引了白頭鶴、東方白鸛、白鷺、鴻雁等眾多候鳥和留鳥在此棲息,成為鳥類愛好者的攝影基地。

    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江濟淮兩大引水口之一就在樅陽,承擔了引水、排洪、通航和水生態修復等功能的樅陽樞紐位于城南,也是整個引江濟淮工程中,技術條件最復雜、防洪風險最大、單項工程投資最多的樞紐工程。

    ◎推薦打卡地

    浮山、蓮花湖公園、濱江公園、菜子湖濕地、旗山漢武文化生態園、望龍庵

    霍山:大別山腹地的冰雪奇緣

    ◎張劍

    頂流“爾濱”的火爆出圈讓“冬”風點燃了全國人民的冰雪旅游熱情。而在我的家鄉霍山,大伙兒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可以體味冰雪世界的奇妙。

    大年初二,霍山縣漫水河鎮新鋪溝村新建的滑雪場內,充滿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不時有矯健的身影滑行而下,在滑雪道上激起飛揚的雪霧。新鋪溝村掩映于青山之間,一灣碧水蜿蜒而過,49棟徽派民居粉墻黛瓦、飛檐馬頭墻,錯落有致地坐落河流兩岸,是大別山區既有徽風皖韻又有山水風韻的生態山村。

    如夢似幻的竹林景觀、唯美素凈的山間溪水、銀裝素裹的滑雪場,美麗的冰雪景觀,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前來游玩。這片皖西的林海雪原內,冰掛霧凇,流光溢彩,蔚為壯觀。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滑雪場,大別山滑雪旅游度假區設置了分級式體驗的滑雪區、雪鄉區等戶外冰雪主題娛樂區,高級道、中級道、初級道、雪圈、雪鄉等不同觀賞區域和體驗滑雪滑道,滿足了不同滑雪愛好者的需求。

    穿越山川,踏遍雪鄉。大別山雪鄉依照山勢分布,跌宕起伏,別具特色。

    滑雪之后,再去20多公里之外的陡沙河溫泉旅游度假區,放松一下身心,體驗冷與熱的交融。這里有以“千年鍶溫泉,人間美人湯”之稱的天然溫泉?!盎?溫泉”,“速度與溫度”,這才是打開冬季旅游的最佳方式。

    “冬閑”變“冬忙”,“白雪”換“白銀”。在此之前的冬季,山里的民宿因游客稀少就空了出來,而雪鄉的開門迎客,讓“冷”資源“熱”起來,冬季原本冷清的大別山深處變得人氣火爆。

    霍山縣以“冰雪經濟”帶動鄉村振興,為文旅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為美麗鄉村增加新人氣。大別山滑雪旅游度假區進一步豐富了霍山冬季旅游內容,推動著大別山旅游業從夏季游向四季游轉型,打造霍山旅游新地標,助力霍山全域旅游健康有序發展。雪鄉景區與陡沙河溫泉小鎮、六萬情峽景區遙相呼應、串珠成線、連線成面,推動霍山全域旅游邁上新的階段。

    大別山雪鄉的建設也是霍山縣持續打造大別山國家風景道,延伸構建“霍山最美旅游環線”的重要一環,該縣以陡沙河溫泉小鎮為核心,帶動船艙花海景區和周邊鄉村旅游集聚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輻射帶動銅鑼寨景區和太平畈石斛小鎮。同時以佛子嶺壩下休閑區為核心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輻射帶動六萬情峽、大峽谷漂流、大別山紅色軍旅小鎮。

    “大別山最美旅游環線”全長近200公里,串聯4個AAAA級旅游景區,以及眾多鄉村旅游景區景點。沿線建設了大別山單龍寺古樹人家、磨子潭宋家河古村茶棧、九仙尊霍山米斛養生谷、大別山房車營地、霍山石斛文化博物館等30多個鄉村旅游節點。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景在眼前變,人在景中游”的美妙感受。當地又因地制宜開發了佛子嶺醉美酒鄉、太平畈石斛養生、大化坪黃芽之鄉、諸佛庵竹海畫鄉、太陽靜心避暑、落兒嶺峽谷漂流等十大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耙宦凤L景一路花,一路歡歌到農家”,這樣的動人美景,正在最美環線精彩綻放。

    歡迎來我的家鄉霍山,遠離都市,融入那片翠綠與銀白,體味大別山腹地的純凈與自然。

    ◎推薦打卡地

    漫水河鎮新鋪溝村滑雪場、陡沙河溫泉旅游度假區、銅鑼寨景區、太平畈石斛小鎮、佛子嶺壩下休閑區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