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該市正在醞釀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等片區部分道路的命名方案,新路名有望避免“同路不同名”。
翻開合肥市地圖,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該市有一些道路在不同路段會有不同的名字。比如,位于政務區的懷寧路,到了經開區就變成了寶塔路;經開區的芙蓉路,與繁華大道相交后,變成了九龍路。此前合肥市相關部門曾回應,雖然這些路在同一條直線上,但其實是兩條路,建設和命名有前后之分。
一個好路名能勾起歷史記憶,寄托對美好向往。為了避免市民可能混淆路名,合肥市規委會2024年第3次主任辦公會在討論合肥未來大科學城、運河新城、新橋科創示范區等片區部分道路命名方案時指出,給道路命名要像為孩子起名一樣認真負責,力求好聽好記好寓意。按照相關要求,道路通名要主次有序,準確使用大道、路、街、巷等。道路專名要符合規范、尊重歷史、照顧習慣、體現特色等,避免出現歧義,引發爭議,以及“同路不同名”等情況。
本次會議還研究了合肥市公安基礎設施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據悉,合肥實有人口已經突破1200萬人,每年新增人口數居全國城市前列,公安工作任務繁重,很多老所隊老地方已經不適應新任務新要求,亟需對公安派出所、刑警隊、交警隊等布局進行優化。按照相關要求,公安基礎設施建設將納入合肥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一體規劃設計建設,最大限度利用各類閑置空間資源,保障公安機關更好服務人民群眾、維護社會安寧。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