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大等在金屬團簇發光領域取得突破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4-01-24 13:37:1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周蒙課題組與清華大學教授王泉明團隊合作,在溶液中實現了金屬團簇>99%量子產率的近紅外發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態發光機制,解決了這一方向的難題。1月19日,相關研究成果以Near-unity NIR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 from a room-temperature solvated metal nanocluster為題,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

      近紅外發射的金納米團簇在生物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但這些團簇的近紅外發光量子產率(PLQY)通常較低(<10%)。研究通過銅摻雜合成Au16Cu6團簇,發現其在室溫無氧溶液中表現出>99%的PLQY。近100%PLQY團簇的制備,有助于進一步開發高近紅外發光量子產率的金屬團簇。

      該研究合成了Au22(tBuPhC≡C)18(Au22)及其銅摻雜對應團簇Au16Cu6(tBuPhC≡C)18(Au16Cu6),并探討了其光物理性質。單晶X射線衍射結果分析表明,Au22和Au16Cu6具有相似的結構。研究對這兩個團簇進行基本的發光性質表征發現,Au22的發光峰位于690nm,Au16Cu6的發光峰位于720nm。研究在空氣條件下利用絕對法測得Au22和Au16Cu6的PLQY分別為9%和95%,在無氧溶液中通過絕對法和相對法測得Au16Cu6的PLQY均達到100%。時間相關單光子計數測得Au22和Au16Cu6的發光壽命分別為485ns和1.64μs。

      該工作通過瞬態吸收光譜進一步研究兩種團簇的激發態動力學,發現兩種團簇的發光態均來自于三重激發態(T1),并在飛秒瞬態吸收光譜中觀察到不同的動力學過程。在380nm激發下,Au22表現出148 ps的上升過程,而Au16Cu6表現出0.5ps的快速下降過程。研究通過三重態敏化實驗證明,這兩個過程可歸屬于S1→T1的系間竄躍(ISC)。銅摻雜使得Au16Cu6具有更小的?EST,顯著加快了其ISC的速率,因此Au16Cu6展現出接近100%的PLQY。

      研究工作得到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大等在金屬團簇發光領域取得突破

    Au22和Au16Cu6的結構

    中國科大等在金屬團簇發光領域取得突破

    Au22和Au16Cu6在二氯甲烷中的發光性質

    中國科大等在金屬團簇發光領域取得突破

    Au22和Au16Cu6激發態動力學行為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