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發布2023年金融數據。截至當年末,全省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7.77萬億元,同比增長15.8%,貸款增速連續13個月位列全國第一,全年貸款新增1.06萬億元。
去年各項貸款增速全國第一
2023年,安徽省人民幣各項貸款較2022年同期提升0.47個百分點,較當年初增加10586.5億元,列全國第7位,增速列全國第1位。2023年末,安徽省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82561.4億元,同比增長10.8%,較上年同期下降1.57個百分點,較年初增加8068.7億元。從增速上看,列全國第9位,中部六省第2位,長三角第3位。
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全省用足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優化資金供給結構,通過“再貸款+”模式,不斷豐富工具應用場景,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普惠金融等領域。當年,全省各類再貸款再貼現累計使用1852.6億元,同比增長13.52%。
2023年,配合省政府出臺的金融工作系列政策文件,全省銀行系統多途徑提升小微企業金融供給。2023年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7%,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1.2個百分點。全省金融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打造以“新農貸”為拳頭產品的涉農信貸品牌,“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涉農金融服務水平。2023年,涉農貸款新增4245億元,同比多增693.6億元。
全力支持科創發展
在支持科創發展方面,截至2023年末,安徽首創的共同成長計劃”項下共對接企業1.6萬戶,發放貸款844.3億元。銀行系統建立省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協調推進工作機制,實施“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專項行動,引導中長期資金向基建和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集中。2023年,基建貸款新增2149億元,同比多增425.8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51.2%,連續兩年保持50%以上增長水平。
去年,安徽金融機構繼續推動企業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力度,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43%,同比下降53個基點,其中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76%,同比下降19個基點。
房貸利率平均下降32個基點
2023年,全省金融機構在配合住建部門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基礎上,結合全省房地產市場運行實際,及時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并指導金融機構積極開展首套存量住房貸款利率調整,不斷減輕居民還貸壓力。12月,新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99%,同比下降32個基點。
境外來皖人員支付無障礙
隨著安徽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迅速增加,境外來皖人員支付成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緊緊圍繞“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的工作思路,以豐富支付服務供給、深化支付場景建設為切入點,全速推進境外來皖人員支付服務工作,助力安徽國際化營商環境和國際友好城市建設。2023年12月28日,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與安徽省商務廳聯合主辦境外來皖人員支付服務示范商圈建設活動啟動儀式,并為屯溪老街授予安徽省首個“境外來皖人員支付服務示范商圈”標牌。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在做好日常宣傳培訓的同時,以重要展會、重大活動為契機,在機場、高鐵站、會場等境外人員較多的場所,擺放《支付服務手冊》,引導重點金融機構加強與媒體聯動,持續提升境外人員對安徽支付服務的知曉度與認可度。
大力整治拒收人民幣現金
此外,安徽還多措并舉開展拒收人民幣現金專項整治行動,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以全省2309個先進服務網格化銀行責任網點為基礎,以這些網點服務的社區、街道、市場和使用現金重點客戶為半徑,對各類先進收付主題或經營主體是否接受現金支付、是否存在歧視或排斥現金支付等情況開展摸排。專項整治以來,全省已累計摸排各類經營主體21萬個,其中包括4.2萬個涉民生經營主體(如各類市場、超市、各類繳費中心等)和5400余個涉外經營主體(如著名景區、涉外酒店等)。同時,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聯合銀行責任網點及時核查社會公眾反映的有關拒收現金問題,已妥善處置投訴糾紛25起,切實維護人民幣法定貨幣地位,充分保障消費者對支付方式的選擇權。
同時,全省部分銀行已逐步探索開展“零錢包”上門兌換服務,已累計兌換“零錢包”1.46萬個。要求全省所有辦理現金存取業務的銀行不得隨意停辦,在養老金發放等重要事件節點增設現金服務窗口,方便老年人存取。
專項整治以來,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已組織全省各地市分行和各類銀行,廣泛開展宣傳活動3.9萬場次,指導各類現金收付或經營主體簽訂《不拒收人民幣現金承諾書》3萬余份,在商家收銀臺的顯著位置處張貼“支持人民幣現金支付”小貼士約2.3萬個。
(通訊員 梁豐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