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記者從安徽省消保委獲悉,2023年,安徽省各級消保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5036件,已解決23929件,解決率95.5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3594.56萬元。
根據投訴性質分析,質量、售后服務、合同、虛假宣傳、價格占據了消費者投訴的前5名。根據投訴商品分析,食品類、日用商品類、家用電子電器類、服裝鞋帽類、交通工具類占據了消費者投訴的前5名。根據投訴服務分析,生活、社會服務類、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銷售服務、教育培訓服務、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占據了消費者投訴的前5名。
2020年至2023年食品類問題投訴數據上漲83%
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出現問題會影響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食品類投訴往往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從2020年至2023年,安徽省消保委受理的食品類投訴一直穩居商品類投訴第一,投訴數據上漲了83%。食品類投訴主要涉及產品過保質期,變質損壞;張貼標簽內容不規范,引人誤解;食品包裝內有異物,引發食用安全;銷售中存在虛假廣告宣傳等問題。
2023年9月12日,消費者吳先生在某超市購買了一瓶酸奶和一盒某品牌大碗面,在吃大碗面的時候發現該商品是2022年2月20日生產,保質期6個月,已經過保質期,消費者遂向宿松縣后洲頭投訴站投訴。接訴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對消費者投訴情況進行核實。經確認,該店鋪存在售賣過期食品。經調解,商家第二天賠付消費者吳先生700元,吳先生對調解表示滿意。
消保委建議,食品安全問題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消費者遇到食品問題,要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市場主管部門應加強日常巡查監管,食品生產企業也應提高食品質量保證,商家日常售賣時也要注意臨期商品篩查,共同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維護食品安全。
家用電器類問題穩居商品類消費投訴的前三名
家用電器類投訴一直穩居商品類消費投訴的前三名,消費者主要反映的問題有:電器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商家不能嚴格按照三包規定及時修理、更換、退貨,推諉扯皮規避法律責任;廠家售后服務維修技術和服務態度有待加強,維修人員不能規范填寫維修記錄,對符合退換貨規定的電器拖延,設置門檻,增加消費者退換貨的難度;消費者訂購的電器不能按照約定及時送貨、安裝等。
2023年10月,消費者李女士向宿州市消保委投訴,稱其在某商場家電專柜購買了某品牌電熱水器,首次使用時發現電熱水器制熱出現問題,聯系商家告知需向售后報修。李女士報修后,售后上門檢測為主板損壞,隨即更換主板。但是更換后使用幾天再次出現問題,售后檢測仍給出更換主板的處理方案但不能保證后續正常使用,李女士不認可,要求商家予以換貨遭拒。接到投訴后,市消保委工作人員及時聯系該商場家電柜組負責人了解情況,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基本屬實。最終經調解,爭議雙方對熱水器制熱問題是由其本身質量問題所致這一事實沒有爭議,商家積極聯系售后為消費者更換了一臺新的熱水器。
消保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家用電器時,要向銷售人員了解該產品的相關知識,并查看使用說明書以及使用年限;收到商品后,要在第一時間查看商品的外觀與生產日期,觀察外觀是否有明顯的異?,F象。由于家電類產品大部分是耐用商品,使用時間長、金額也較高,因此一定要養成保留購物憑證及相關說明書、質??ǖ牧晳T,以便有效維權。
新能源汽車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頻發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轉型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產銷增長迅猛,新能源汽車技術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比油車更多問題。車企經營管理中存在一些不規范的情況,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頻發。消費者投訴聚焦在:車企售后服務不完善,不履行“三包”承諾;車輛行駛中突然熄火、電機異響、剎車轉向失靈、電池模塊損壞;銷售公司誘導消費者簽訂不公平格式條款,減輕自身責任等。
2023年1月17日,一名消費者向蕪湖市消保委反映,其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于2022年5月發生剎車失靈故障,經營者核實后已確定是質量問題,同意予以退貨處理,并承諾將在一周左右退回相關款項,但之后經營者無故一再推遲退款時間,至投訴時仍未處理。經調解,經營者終于向消費者退回了相關款項。
消保委表示,新的汽車三包規定已將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配件納入規定中,新能源車輛生產企業應高度關注產品安全,特別是要強化數據網絡安全、軟件升級、加強輔助駕駛風險告知及質量管控,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不夸大或者虛假宣傳,履行所作承諾。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監管和規范程度還不夠完善,還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新能源車領域的監管執法,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
家具類問題商品投訴占據日用商品類前排
家具作為耐用商品在消費者日常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類商品投訴也一直占據日用商品類前排。家具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貨不對板,商家促銷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完善,是很多無良商家慣用的招數,遇到消費糾紛時,商家多是一推再推,久拖不決,如果只憑消費者“跑斷腿”、“磨破嘴”,很難圓滿解決問題。
2023年1月27日,消費者鄭先生向馬鞍山市消保委投訴,稱其在某家具店訂購了一套價值31000元的家具,到貨后發現所購兩張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沙發也散發刺激性氣味,商家雖然給予換貨,但仍有一張床存在問題,自己無法再信任該店,要求將所購商品全部退貨退款,遭到商家拒絕。接訴后,市消保委立即于商家取得聯系并至消費者家中查看商品情況?,F場工作人員發現床雖更換,但新換的床靠背還是有疑似質量瑕疵。經過反復溝通,最終商家賠償消費者3000元,負責修補床靠背上的兩個孔,并為消費者更換沙發,貨款多退少補,多出部分再給予7折優惠,消費者對此表示滿意。在辦理上述案件的過程中,市消保委還接到消費者王先生對該家具店的投訴。其在該店花費27000元購買了家具,到貨后發現家具有不同程度的質量瑕疵,因此要求退貨。經調解,最終商家同意為王先生辦理退貨,并承諾在規定期限內退還貨款27000元。
消保委提醒,家具產品是消費者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大件商品,具有價格高,交付時間長等特點。經營者要充分尊重消費者,嚴格履行合格產品交付義務,切實落實相關服務承諾,妥善處理消費者的訴求。消費者購買家具時,最好選擇管理規范的大型家居賣場,選購時要了解生產廠家信譽、產品材質、規格等。決定購買時,要與商家簽訂詳細的合同,將商品質量、售后服務、違約責任等相關內容寫入合同中,并索取檢測報告、發票等憑證,以便日后維權。家具賣場也應提高管理水平,通過收取押金、與商戶簽訂合同等方法,督促商戶履行責任。
預付款式消費成投訴的重災區
預付式消費方式一直廣泛運用于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給經營者帶來了資金便利,留住了客源,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優惠和方便。但某些經營者不善經營或者不講誠信,收取預付款后關門跑路時有發生,讓預付款式消費成為了投訴的重災區。尤其是近幾年網上購物對實體店的經營影響巨大,實體店經營成本提高,客源減少,經營不善只得關門歇業,而能否妥善處理好消費者的預付款問題,同樣考驗著企業的經營者。
2023年2月2日,安慶望江縣消保委接到消費者陳女士投訴,稱其2022年和同事在望江縣回龍西路某披薩店充值1000元,現還剩余額500元左右,但該店馬上要停業了,要求消費者在15號之前去消費完余額。消費者表示短時間內根本消費不完,要求退費但是商家不給退,希望協調處理??h消保委工作人員接到投訴后第一時間聯系消費者了解具體情況。經查,該店因經營不善即將2月15日前暫停營業,也及時聯系了消費者。承諾消費者在2月15日前可正常消費,未消費余額由商家統一結算后,退還充值卡余額,雙方無異議。
消保委建議,預付費消費問題涉及到消費者生活的各行各業,涉及人數多、金額高,影響面廣,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難點問題。消費者在預付消費時務必要謹慎,切記不要被宣傳優惠所迷惑,理性選擇信譽好的商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有關管理部門要從源頭上對經營者有效管理,規范預付式消費卡的發行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管體系,健全信用機制,查處嚴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凈化預付式消費市場。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