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志醫師)在暈眩門診中,近來時時會遇到出國旅游時發病者,往往以為是水土不服或時差調整不良,或是「卡到陰」。結果,走路不穩,一動就暈,噁心想吐,見美食不想吃,到景點不想玩,整個旅途都在受苦,實際上,應考慮下列狀況。
最常見的,首當管耳石沉積癥,起因于患者已有上呼吸道過敏,組織胺循環到橢圓囊,耳石膠生成品質不良,無法穩穩地黏住耳石,在搭乘交通工具時,身體不停地搖晃,耳石脫離耳石斑,沉積于某一支半規管內,就會在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時,繼續帶動內淋巴液的流動,引發眼震及眩暈。
圖一:若是管耳石沉積癥所致,身體可以向比較不暈的那一側側臥,讓耳石有機會歸回橢圓囊內。
第二常見的,是前庭性偏頭痛,這類患者本身具有偏頭痛體質,一旦飲酒、失眠或勞累,腦干發生電位波動,向上傳遞通過前庭神經核時,出現眩暈,最后進入大腦,產生頭痛。通常會持續整日,難以忍受氣味、強光、噪音及路途顛簸。
第三常見的,是動暈癥,也就是暈機、暈車或暈船,較常發生于密閉的交通工具空間內,人體所感受到的平衡訊息跟視覺不搭配,遂生暈眩。
旅游前,先好好控制住上呼吸道過敏,建議口服抗組織胺。出發前,先至附近診所,確定外耳道的通暢。攜帶少量丙型胺基丁酸受器調節劑 (第四級管制藥),連同載明醫療院所、處方醫師及藥物名之藥袋,一遇情緒焦躁或睡眠障礙時,立即服用一顆,煞停偏頭痛發作。若要頻頻搭乘交通工具,可以在出發前,先口服暈車藥。
另外,旅途中建議頻頻少量地飲水,不僅避免頻尿,亦可預防耳中風或腦干中風。若發現是晚上睡前更為嚴重,無法躺平,很可能是耳石沉積癥所致,建議向比較不暈的那一側側臥,返回后立即就醫,醫師當以復位術治癒疾病。(本文作者陳建志醫師,為臺灣省衛生福利部定耳鼻喉科神經科雙??漆t師)
圖二:陳建志醫師個人照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宣傳商業資訊,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亦不代表本網站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或投資行為參考,本網站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