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10月29日從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日前,該廳聯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印發相關文件,提出八項措施,聯合做好我省肉牛產業發展用地保障。
據介紹,已印發的我省《關于切實保障肉牛產業發展用地若干措施的通知》共八項,明確支持肉牛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各地合理布局和預留肉牛產業發展用地空間,對暫時無法明確具體位置的肉牛養殖項目,在鄉鎮和村莊規劃中采取“留白”方式。
我省將科學選址肉牛產業用地,鼓勵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存量設施農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其他農用地,通過改造提升、開發利用、資產入股、招商引資等方式,盤活使用各類工礦廢棄地。
合理確定肉牛養殖用地規模,文件規定肉牛養殖輔助設施用地,面積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面積的15%以內,不超過20畝。
支持統籌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我省要求各縣(市、區)對肉牛養殖和輔助設施占用一般耕地的,應補充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耕地,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
強化土地精準供應,我省將引導肉牛加工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將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的產業類型等要求納入供地條件,實施“標準地”供地,鼓勵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
合理降低用地成本,國有建設用地在確定出讓最低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采取彈性年期出讓、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等方式供應土地。
優化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程序,文件明確,肉牛養殖經營者申請使用設施農業用地的,應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村級組織)申報,由肉牛養殖經營者或村級組織向鄉鎮政府申請備案。
省級兩部門要求,各級自然資源、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要主動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對轄區內其他農用地、一般耕地等情況進行梳理摸排,厘清空間底數,積極開辟“綠色通道”。(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