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有個村子叫道口村。雖然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它卻是如今淮北名副其實的集體經濟“第一村”。
2014年,道口村被列為貧困村,17年脫貧,當時集體經濟收入不足5萬元。道口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孫其龍剛來的時候,個別辦公室里連風扇都沒有,電腦也是老式的“大屁股”電腦,那是2018年。然而,短短幾年時間,道口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從2018年的27萬元提升到2020年的214萬元。2021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231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萬元,在全市名列前茅。2022年,憑借發展旅游產業和良種培育,道口村集體經濟達到256萬元?!拔覀兘衲甑哪繕耸谴寮w收入突破300萬元?!睂O其龍信心滿滿。
園區一角(圖片由濉溪縣攝影家協會提供)
道口村東距鎮政府5公里,西臨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柳孜遺址2公里,背靠柳江口文化園和花海二期,343國道穿村而過。下轄7個自然村,現有村民1033戶、5155人,其中脫貧戶44戶,耕地面積9300余畝。近年來,道口村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抓手,堅持黨建示范引領,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短板”,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打好產業發展、資源盤活、模式優化“組合拳”,賦能村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園區內的打鐵花(圖片由濉溪縣攝影家協會提供)
道口村依托生態、農業、文化資源優勢,將鄉村旅游業發展與生態農業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觀光體驗旅游與都市農業休閑健康養生,推動鄉村旅游業發展,打造區域新的經濟增長點。依托柳孜碼頭遺址、柳江口文化園,厚植隋唐運河文化內涵,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精心打造花海、旅游紀念品公司、恐龍園、荷塘月色、蒙古風情園、草莓采摘園等文化旅游綜合體,采用“公司+商家+大戶”合作形式,壯大集體經濟,吸納群眾就業,促進村民增收。形成以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生態種養、親子采摘等為主的網紅打卡和攝影基地。
2017年,道口村注冊成立了淮北柳豐運河旅游開發公司,村委會控股51%,村民、企業資源融資49%。2018年,合全村之力打造的一期柳江文化園開園,后來又增開了二期千畝花海和三期荷塘月色趣園。孫其龍說,目前住宿的條件還有些跟不上、不上檔次,下一步的計劃就是發展民宿,爭取留住更多旅客。同時,以上幾個項目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比如下半年準備發展特色美食街、民俗館和帶有特效、能夠體驗互動的玻璃棧橋等項目,借此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荷塘月色一角(圖片由濉溪縣攝影家協會提供)
在趣園內,記者采訪到了二期花海的負責人劉學亮。此前,他一直在北京上海做房產,2018年,聽說淮北在大力推進城市轉型,開發旅游項目,他就回到了家鄉,負責千畝花海的招商和園區整體運營?!岸诳偣舱嫉?200畝,剛來的時候主要是以花海為基礎,”劉學亮說,“為了吸引咱們本土的游客,還有周邊游客,又建了幾個當時的‘網紅’類項目,一個是七彩滑道,又建了一個恐龍園,另外又做了一個‘步步驚心’玻璃橋。此外,我們還有皖北這一片沒有的國防軍事科技園和皖北最大的一個卡丁車的標準賽道?!?/p>
今年端午節,園區和旅游公司合作,打造了“端午奇妙夜”的煙花燈光秀,并進行打鐵花等非遺表演,每晚園區游客可達一兩萬人。前來園區游玩的,不僅是淮北本地人,周邊的宿州、包括河南的開封、商丘、洛陽等地,都有人慕名前來。劉學亮介紹,這其中很多人都是被園區的卡丁車項目吸引。
荷塘月色(圖片由濉溪縣攝影家協會提供)
而荷塘月色的負責人種劉備,之前則是在工地上做一些工程類的項目。06年時,他流轉了80畝地從事蓮藕種植,后來村里有了這個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項目,在村鎮領導的溝通下,他擴大了種植面積,用500畝田打造了如今的荷塘月色。除了旅游收入和園區內的餐飲業之外,種劉備說,荷塘還能變廢為寶,荷葉荷花都能成為收益?!斑M入7月份,基本上荷花就開始盛開了,一直持續到9月,整個兩個月期間是我們的荷花期,采用旅游收入、旅游項目帶動鄉村旅游。等到9月,荷花季節一過,到了成熟期之后,蓮藕陸續就要上市了,供應到各大批發市場,我們就有產品效益。有時候蓮藕滯銷,我們又自己引進設備,把它發展為進一步深加工,做純藕粉、荷葉茶、蓮子心之類的在園區內作為特產進行售賣?!?/p>
種劉備向記者展示他的產品
對于園區的定價,種劉備說,園區在白天是全部敞開不收費的,只是在旁邊的停車場收取10元的管理費。周六、日,園區內會舉辦大型的演出,因為演員的舞臺費用較高,所以17:00之后會收取10元的門票,且1米以下的兒童也是免票的。此外,園區內也提供游船服務,一艘船可以乘坐6-7人,收費是60元/艘,具體乘不乘坐、如何乘坐,也由游客自己決定。
下一步,園區將借助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隋唐大運河遺址及柳江口花海一期、二期資源優勢,立足園區實際,科學謀篇布局,開展招商引資,對景區升級提質,重點開發建設特色小鎮、柳江口美食一條街、明清民宿文化園、蒙古風情園等旅游項目,引爆旅游新熱點,助燃產業發展主引擎,努力建設成為蘇、魯、豫、皖旅游觀光的網紅打卡基地。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然 實習生 尹林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