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形成多極發展格局,拐點是否已至?如何縮小與世界主要制造強國在全球競爭力方面的差距?9月20日,2025國家制造強國建設論壇在合肥舉行,安徽、上海、河南、內蒙古等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和重點機構等共計300余人參加。論壇以“具身智能驅動制造強國建設”為主題,嘉賓通過研判具身智能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深入探討產業生態建設新模式、新路徑,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具身智能科技創新策源地、積極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構建經濟增長新引擎貢獻智慧與力量。
安徽即將實現重點行業“兩個全覆蓋”
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極大推動了我國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發展進程,我國共培育建成了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企業智能制造水平處于全球前列。
據介紹,在安徽省,一批全球“燈塔工廠”、國家智能化工廠,5G工廠、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示范帶動產業鏈式轉型,即將實現全省重點行業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規下制造企業數字化應用“兩個全覆蓋”,全省80%的國家級園區和75%的省級園區完成綠色循環化改造,859家綠色工廠創造出超過1/4規上工業產值。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眹抑圃鞆妵ㄔO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周濟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我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本質要求與戰略方向”為主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周濟指出,從現在到2035年,是中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也是制造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時期。
周濟表示,這將分成兩個階段來實現:第一個階段是數字化轉型,2030年,數字化轉型基本普及;第二個階段是智能化升級,到2035年,智能化升級基本普及,規上企業基本實現智能化升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智能化制造在全國工業企業基本普及。
“十五五”是智能制造高速發展關鍵期
“‘十五五’時期是AI和智能制造創新應用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表示,智能制造作為新技術革命的核心技術和制造業創新發展的主要技術路徑,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推進智能制造由示范推廣到重要行業骨干企業普及發展的新階段。
蘇波認為,盡管這十年,我國制造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卓越成就,但在整體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方面,與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主要制造強國相比,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差距。
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具身智能是AI發生了一定階段的新范式,逐步成為支撐智能制造高階發展的關鍵技術基礎,賦予機器系統“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能力,推動智能制造邁向更高層次。
具身智能是以物理載體為本體、多模態大模型為“大腦”,通過“感知-決策-執行”閉環,在與真實環境的持續交互中自主進化的新型智能形態?!熬呱碇悄茉谌斯ぶ悄芑A上,可通過真實物理環境進行感知和交互執行任務,是實現智能制造從‘自動化’到‘自主化’躍遷的關鍵技術,能解決復雜非標任務的自動化難題,提升效率和精度,能實現極高柔性的生產模式,降低人力與運營成本?!?/p>
蘇波建議,要圍繞重點產業鏈集中優勢資源全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攻關,以自主研發技術替代被斷供的海外技術,保證產業體系完整。對向國外布局的國內企業,鼓勵以抱團方式“走出去”,把核心技術和產業的根留在國內,支持在投資地建立上下游協同的中國產業生態圈,合作拓展國際市場。
具身智能正在重塑制造業生產方式
“具身智能正在重塑制造業生產方式,更承載著制造強國的戰略使命?!敝袊娮有畔a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表示,當前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形成多極發展格局,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聚焦國內,具身智能產業正加速創新與積累,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區域發展特色鮮明,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力。
國家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在“國外工業具身智能若干動向”的主題演講中系統梳理了國外工業具身智能領域動向,核心涵蓋人形機器人應用、AI與機器人融合、關鍵技術支撐及行業現狀趨勢,李培根表示,當前工業具身智能應用初現,但空間、物理、時間推理待提升,未來多模態融合及基礎技術與平臺建設將成重要方向。
當日論壇上,多位專家還以“拐點已至?具身智能的量產挑戰與生態共創”為主題進行了圓桌對話。
據介紹,當前安徽省正把發展具身智能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抓手。面向未來,安徽將加快科技與產業融合創新,打造體系化、全棧式技術攻關網絡,挖掘推廣示范應用場景,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互動機制,形成“四鏈融合”的創新生態,為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的發展提供成長沃土。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