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合作交流對接會在合肥舉行。本次大會為廣大民營企業家提供了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的平臺,活動現場簽約項目10個,總額115.58億元。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省已構建起“一核兩地多點”的產業格局,“中國聲谷”“中國視谷”“中國傳感谷”三大集群成勢見效。全省人工智能規上企業達894家,產業鏈關聯企業超1.2萬家。安徽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躍升至全國第五位。
我省算力支撐同樣硬核,“飛星一號”“飛星二號”等國產算力平臺構建起3.7萬P智能算力底座。
會上,來自人工智能、制造業領域的企業負責人和商協會有關代表以聚焦“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主題作交流發言。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了此次世界制造業大會上訊飛翻譯系統以及第22屆中國-東盟國際博覽會上訊飛同傳實現七種東盟語言AI同傳的成功案例。
劉慶峰提到,基于訊飛星火打造的新一代智能座艙累計年裝配量已超1000萬,助力車企出海,覆蓋“80+”主力車型,實現超過23個語種語音交互。
劉慶峰還介紹了訊飛星火在今年高考中的優異成績,語文作文的綜合得分,位列主流大模型榜首;在英語作文盲評中,獲得第一;數學測評中,訊飛星火成為僅有的兩個整卷得分突破140分的大模型之一。劉慶峰表示,訊飛星火有可能成為第一個能考上“清華”“北大”的AI大模型。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在會上表示,權限過大的AI可能會放大制造業的漏洞風險,因此,智能制造企業要抓緊把分散的安全力量匯聚起來,將所有安全設備、數據接入統一平臺,實現“一次監測、全域預警、協同響應”。
泰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黃代放介紹了該公司與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AI+城市生命線”領域的合作,展現了AI技術在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體系上的重要應用。(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張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