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劃】探訪中國傳統村落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5-03-19 09:35:02

    仁里的鄉井

    《浮生六記》中,沈復曾提筆寫下“花朝會”的盛景,那是一個屬于仁里的節日。仁里,仁者所居之里,名字里便帶著幾分溫潤與厚重。這座徽州古村落依山傍水,登源河蜿蜒而過,將千年的故事輕輕系住。

    仁里原是績溪耿姓的發源地。南朝梁大同五年,工部尚書耿源進衣錦還鄉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與弟游歷于此。在梁安(績溪)仁里,見其地山環水抱,風光旖旎,遷至這里,并取村名為“仁里”。后來這里成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

    與其他傳統村落不同,仁里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古老又新鮮,傳統又現代?;张山ㄖ那啻u白墻,曾被視為凝固的時光標本。但在仁里,古建筑正在經歷一場悄悄的進化,勃勃生機在尋常巷陌中流動。程松堂故居改造而成的直播間里,00后主播正用網絡熱詞講述米酒釀造工藝;胡雪巖外婆家的餐桌上,石耳土雞湯的蒸汽模糊了歷史與現代的邊界。這些見證了古老歷史的建筑,不再是凝結時光的琥珀,而是持續生長,讓現代化在此生根發芽。

    這里的古建會唱歌

    精美的古建是仁里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祠堂堂號“世忠祠”。三進結構,部分木雕與石刻至今保存完好,石柱與垂帶都雕有花鳥圖案,每幅圖都有特定的寓意?!懊烽_清吉,竹報平安”“百子同聲”“喜上眉(梅)梢”“呦呦鹿鳴”“比翼和(荷)鳴” “松鶴延年” “月足年豐(楓)”……盡顯美好寓意。

    這座不乏莊嚴的建筑,曾是村民祭祀祖先之所。如今,它搖身一變,成了一座績溪民歌民謠部落。走進序廳,兩側的展板上,績溪民歌的歷史如畫卷般徐徐展開。歌詞質樸,旋律悠揚,仿佛從歲月的深處傳來,帶著泥土的芬芳和山風的清涼。

    仁里民歌在明末清初時興起,歷久不衰,流傳下來許多內容豐富、曲調優美的山野民歌,仁里村又被人們譽為“民歌村”??兿h非遺傳承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程實告訴記者,民歌民謠是一種傳統文化,是一種由當地人民口傳心記的民間說唱藝術,一般由方言演唱?!妒C鞋》《插秧苗》《月亮起山一盞燈》,都是當地人民耳熟能詳的民歌。在民歌民謠部落,展廳為游客提供了試聽服務,還用全息技術還原了民歌演唱的場景。游客可以戴上耳機欣賞這些民歌唱段。雖然方言有些難懂,然而歌聲婉轉,仿佛將人帶回了那個古老的年代——月光灑在登源河上,河水潺潺,歌聲裊裊,將人們送入甜美悠長的夢境。

    這里的古建能聚會

    紅霞農家樂是遠近聞名的餐館,這座乍一看并不起眼的建筑,曾是商人胡雪巖的外婆家。胡雪巖,那個被稱為“紅頂商人”的傳奇人物,他的故事在徽州大地廣為流傳。如今,這座老宅成了一家餐館,招牌菜是石耳土雞湯和胡適一品鍋。

    正午,隨著游客的步伐,香氣從紅霞農家樂漸次飄出。石耳土雞湯選用山間的石耳和散養土雞,湯色金黃,香氣撲鼻。胡適一品鍋則是胡適先生家鄉的傳統菜肴,寓意團圓與美滿。八仙桌鋪著靛染土布,青花碗盛著臭鱖魚,臘肉咕嘟作響,油脂滲進曬足三季的筍干,蒸騰出云霧般的香氣。最妙的當屬撻馃,面團裹著梅干菜與土豬油搟成滿月狀,在熱鍋上烙出誘人的斑紋?;罩莸牟?吃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文化。

    思誠書院曾是文人吳本放的宅邸,后來改作書院,成為村中學子讀書的地方。如今,它成了一間民宿,保留了原有的徽派建筑風格,又融入了現代的舒適與便利。書院有個小小的天井,擺了一張茶桌,幾把椅子,暖陽下花開得正好,墻角的青苔泛著淡淡的光澤。老宅修舊如舊,但天井用高透玻璃封起,從此再也無懼冷風。在書院中閑逛,墨香淡淡,仿佛能聽見昔日的讀書聲。

    這里的古建擁抱年輕人

    走進程松堂故居,這座曾資助過胡適的仁里巨商,他的宅邸如今被外地客商租下,打造成了一個直播間。燈光雪亮,產品精潔,賣的是徽州米酒。主播是仁里村的年輕人,鏡頭前,他們一邊介紹米酒的制作工藝,一邊講述徽州的歷史與傳說。

    直播間的主人名叫王新征, 徽悅公司仁里項目的負責人。他告訴記者,選擇仁里是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米酒是當地特產,主播都是來自仁里的年輕人,在仁里創業,能帶動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電商行業,也能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在村里,還意外邂逅了一位民宿咖啡館主人——村里的原住民章舟。這個曾在上海、杭州打拼的年輕人,如今回到了仁里村,與父母和兩只貓住在一起,開了一家小小的民宿與咖啡館。民宿就是章舟家的老房子改造而成,半邊自居,另半邊改成了四間客舍??Х瑞^設在前臺,手沖、研磨,香氣撲鼻。章舟笑言,在外地漂泊多年,如今,村里發展越來越好,游客也漸漸多了,他也想多陪陪父母,開民宿就成了父母也支持的選擇。如今,他在家里吃飯,在村頭散步、讀書,和同樣返鄉的年輕人一起喝咖啡、聊天,而這,才是他最想要的生活。

    瀛洲鎮仁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程子維告訴記者,村里的年輕人的確越來越多了。這些年,很多高校都會來村里建實訓基地,每到寒暑假,大學生們就會來村里進行社會實踐。仁里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還建起了青年旅社,共有126個床位,為年輕人前來社會實踐與旅行提供舒適與便利。

    仁里這座村,正在擁抱它的年輕人。

    尾聲

    小小績溪城,大大仁里村。作為登源古驛道必經之地,又是水陸碼頭,登源河里曾舟楫麇集,桅檣如林,盛極一時。它的布局以縣城為標準,建有四門,如同縣城府地。

    今天的仁里,它傳統的樣貌尚存,以傳統村落保護開發利用為抓手,建設仁里旅游度假區,已躋身全省首批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

    2024年,績溪縣打造了“仁里對話”國際化交流平臺,舉辦三期傳統村落“仁里對話”沙龍,邀請來自韓國、波蘭、中國臺灣的國內外專家學者,為打造仁里國際鄉村旅游度假區拓寬視野思路。程子維告訴記者,當時來了很多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鄉村振興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出謀劃策。村里還經常去浙江、福建等地學習。仁里村離縣城近,村里順勢建了一個績溪全域旅游票務中心,這就是到浙江學習回來的經驗。游客到了仁里,去龍川、去績溪的其他景點,在仁里就能買票,還更便宜。不僅方便游客,也給村里增加了旅游收入,推廣了績溪的旅游景點。

    當傳統與現代在這里交融,當歷史與未來在這里相遇,當Z世代重新定義鄉愁,當徽墨元素融入拿鐵拉花,當馬頭墻的剪影印在馬克杯上,當績溪民歌在數字技術中復活,這才是真正的守護。

    村干部的愿望樸素熱切。讓游客來仁里,能留得下來,至少能玩三四個小時。讓文旅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富裕的日子。讓村民無須背井離鄉,就能在村里找得到工作。

    九夫為井,四井為邑。仁里村中,至今尚存數十口古井?;罩萑俗孕≡谕鈴纳?自古就有“背井離鄉”“鄉井”之說,一口水井成了故鄉家園的象征。

    “要是村民過不上富裕的日子,村集體再富裕都沒有意思?!痹诠啪聂贼圆ü饫?我們看到的不是歷史的終章,而是文明進行時的鮮活注腳。

    這座村的圖騰是“魚”,登源河繞村流過,“魚頭”處在村東端富陽橋畔桃花壩上?!棒~尾”位于村南端,即迎熏門。三街四門十八巷至今保存完好。當夕陽西下,華燈初上,仁里村的夜晚悄然降臨。登源河邊的炊煙裊裊升起又漸漸消散。懸掛于白墻黑瓦之上的大魚燈璀璨亮起,它閃爍在街巷之間,像一個做了1500年的夢,從南北朝到今天,依舊如詩如夢。

    安徽績溪上莊村:千年古村里的詩和遠方

    從績溪縣城出發,西行20公里就到上莊村。黃山東麓,襟山帶水,常溪河繞村而過,上莊村世代繁衍,至今已有1000多年。

    上莊村出名人。這里是五四運動先驅、白話文倡導者胡適的故鄉,他在上莊度過童年,從這里走向廣闊世界。胡開文墨店創始人胡天注也是上莊人,13歲時背上行囊去墨廠當小學徒……

    地處群山環抱之間的盆地,上莊村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曾被稱作“小上?!?。過去,開往上海的班車每天從村口發車,帶年輕人進城去“闖世界”。如今,上莊村成了城里人的詩和遠方。游客們遠道而來,來看胡適新詩中思戀的故鄉,感受老胡開文墨廠的墨香悠長,來品一品徽州名茶——金山時雨,聽一聽上莊村里的新故事。

    堂堂溪水出前村

    “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在徽州,水口是傳統村落整體格局中的“門戶”和“靈魂”?;罩萦小叭笏凇?其一就是上莊村楊林水口,另外兩處是徽州府漁梁壩和唐模村唐模水口。

    從縣城出發到上莊,遠遠望見路邊流水潺潺,古木欣榮,就是楊林水口了。古時上莊有“八景”,四景在楊林水口:楊林夜月、曲水澄瀾、慈山晚鐘、竹峰插云。胡適曾用楊萬里的詩句來贊美楊林水口:“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暄;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p>

    古村多古樹,楊林水口兩株楓楊樹齡已有200多年,至今枝葉繁茂?!扒笆啦恍?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边^去徽州地區山多耕地少,十三四歲就要外出討生活。古楓楊樹的斑駁樹影里,曾映照過多少負笈遠行的單薄背影。一百多年前的那個早春,13歲的胡適也是從這里作別母親,踏上了漫漫求學路。

    今天的少年不必為讀書遠行。楊林水口對面是績溪縣上莊毓英學校,1923年,這所學校在胡適的倡導下創辦,胡適任名譽校長,胡適的叔叔、同窗胡近仁為執事校長。據說胡適非常重視這所學校的創辦,親自規劃、挑選教師并參與募捐。1952年,毓英學校更名為上莊小學,后來幾度易名。2015年績溪縣政府將上莊中心小學與上莊初級中學合并組建為上莊毓英學校,學校的校訓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正午時分,操場上一群十多歲的學生正在踢足球,村里的孩子不怕曬,跑著、鬧著,笑著。

    我從山中來

    常溪河是上莊村的“母親河”,似一條彩帶自西向東繞村而過,穿過楊林橋,婉蜒東去,匯入績溪三大河:大源河、揚之河、登源河,大源河和揚之河匯入新安江,登源河匯入蕪湖的弋江。

    信步走進上莊村,蒼深曲折,石板婉蜒,古民居錯落有致,粉墻黛瓦、蒼松翠竹引人入勝。

    上莊村有著“國寶村”的美譽,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0處,其中上莊古建筑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胡適故居、胡適私塾、胡傳舊居、胡壽基宅、敦履堂、胡開文舊居(紅門樓)、胡開文紀念館等7處國保建筑。此外,上莊村還有手龍舞、徽墨、火馬、胡適一品鍋、安苗節等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至今。

    胡適故居是上莊村的核心地標,由四幢清末徽派風格建筑構成,如今被劃分成了四個展廳。胡適廳是胡適父親胡傳(字鐵花)所建,兩進二樓通轉式結構,是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大門前和正廳上各懸著著名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的“胡適故居”豎、橫兩塊黑底金字牌匾,廳內擺設一如從前。后堂小廳上懸著一塊紅底金字大匾,上書“持節宣威”四字,是當年胡適出任中華民國駐美國大使時,當地政府所贈。

    胡適出生在上海,1894年回家鄉上莊村讀私塾,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昂m的啟蒙教育是胡鐵花在臺灣做官的時候親自教的,深厚的國學功底則是在上莊的私塾里打下的?!敝v解員胡武清告訴我們,在胡適廳隔壁的慈母廳里還能看到胡鐵花寫給胡適的啟蒙教材——《學為人師》。

    1917年,胡適與江冬秀在這里成婚,正廳一側的廂房就是胡適的婚房?!霸聦m床”朱漆描金,富麗典雅,鏤空徽派雕刻各種戲文及花鳥。床旁明鏡妝臺依舊,照過當年新人年輕的模樣。臥室對面是胡適的小書房,陽光從天井透過雕花窗照到桌子上,如今是游客拍照的網紅打卡點。

    胡鐵花建這座宅院時已經家道中落,整體建筑精致高雅卻不顯奢華。門窗上裝飾的是蘭花雕板,出自胡開文墨莊制模高師胡國賓之手,陰刻的蘭花草每一株都有不同的神韻,卻一樣栩栩如生,若有馨香。

    故居正廳墻上掛著胡適的新詩《希望》:“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1970年代,《希望》被改成校園民謠《蘭花草》,傳唱兩岸幾十年,也回響在今天的胡適故居里。人們都認為,胡適這首詩寫的是友人贈的蘭花,在胡武清和上莊村人看來,胡適寫的是鄉情?!皾M庭花簇簇,開得許多香”的蘭花草刻在他童年的窗欞上,也留在他關于故鄉的記憶中。

    一縷墨香

    上莊村的另一張名片是胡開文。胡開文墨業的創始人胡天注是乾隆時期的制墨名手,也是清代徽墨“四大名家”之一。

    13歲時胡天注離開家鄉上莊村,到休寧汪啟茂的墨室做學徒,因他為人勤勞踏實,兢兢業業,作了汪啟茂的上門女婿,繼承了汪啟茂的墨店,后來更名為“胡開文墨莊”。

    胡開文制墨,集各家之長,品質優良,鼎盛時期,胡開文墨莊的店鋪覆蓋大江南北。1915年,胡開文“地球墨”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出并獲金質獎章?;漳碜u世界,“胡開文”也成為中國制墨史上的一塊金字招牌。

    今天,上莊村有胡開文紀念館,這是一座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門楣上,“天注創開文名馳禹域,端齋研徽墨譽滿人寰”的楹聯講述老字號的故事。展廳里,一錠“地球墨”走過一百多年時光,保存完好,墨香依舊。

    紀念館不遠處是上莊村有名的“紅門樓”。胡開文八房五世孫胡祥均在滬創業胡開文廣戶氏墨廠,生意蒸蒸日上,在全國各大商埠均設分店?;剜l后,他將舊屋改建西式門面,又在正屋右邊用鋼筋水泥建造洋式平臺會客室。

    紅門樓是上莊村第一座鋼筋水泥建筑,建造所用的鋼筋水泥全是在上海采購的“進口貨”,走水路運回上莊。參與營建的水泥匠、木工也由上海請來。紅門樓和會客室的墻面、地面做成了紅色水磨石,在當時非常新潮,整棟建筑中西合璧,特色鮮明。

    常溪水長 蘭草新蕊

    “天下墨業在績溪,制墨高手數上莊?!苯裉斓纳锨f,依然有眾多的制墨高手,傳承著胡開文傳統制墨工藝??兿h上莊老胡開文墨廠坐落于上莊村不遠的上莊鎮上,廠長胡嘉明半輩子都在跟墨打交道?!?982年建廠,到今天40多年了?,F在我們最年輕的制墨師傅50多歲,不少師傅已經70多歲了?!?/p>

    古法點煙、配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晾墨房里,一個個墨錠躺在晾墨架上,像蜷縮的黑蠶。它們要睡幾個月,不能曬太陽,不能吹大風?!懊刻於家獊砜?晾墨比養孩子還精細?!必撠熋杞鸬亩际桥?手巧細致,指尖的兔毫筆忽起忽落,一條金龍活靈活現。

    通信不用筆墨的年代,徽墨有自己的新故事。2009年,胡嘉明的兩個女兒辭掉了上海和無錫的工作,墨廠上線了網店,顧客可以線上選購各種胡開文墨。2020年,上莊老胡開文墨廠被授予“安徽老字號”稱號;2021年,胡嘉明被認定為績溪縣首批鄉村振興“百名能人”。

    現在,大部分業務是女兒們在負責,胡嘉明不用到處跑銷售。2021年,墨廠開始搞直播,銷售火爆程度一度讓胡嘉明驚訝?!?990年代往外地發貨,鎮上還沒有快遞公司,要搭班車到績溪縣城?,F在直播間里就把生意做了?!?/p>

    徽州出名茶,金山時雨出自績溪的群山霧海中,上莊村是其核心產區之一。歷史上金山時雨曾被選為慈禧太后壽宴的貢茶,暢銷美國舊金山、香港、日本、南洋群島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著名的“汪裕泰茶莊”當年就是靠金山時雨在大上海站穩了腳跟??兿h瀚徽農業的負責人吳仁宇幾年前從浙江回上莊,他的父親是“金山時雨”綠茶制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吳建軍。傳承家族技藝,吳仁宇如今是“金山時雨”綠茶制作技藝宣城市級非遺傳人。

    “金山時雨產自績溪的高山霧海中,品質出眾,但目前名氣還不夠響亮,產業鏈延伸不夠?!痹趨侨视羁磥?鄉村全面振興關鍵要產業振興,發展茶產業,擦亮“金山時雨”金字招牌,是這一代上莊茶商的責任。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遠方回上莊,上莊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胡善航在他們身上看見上莊村的未來。胡善航是胡適的曾侄孫,生于斯長于斯。這些年上莊村引入了專業的運營團隊,進行整體的品質提升和品牌運營,村里舉辦了金山時雨茶文化節,建起了非遺院子、駱駝巷子,越來越多的村民開起了民宿,搞起了餐飲,村口的上莊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中……在胡善航看來,上莊村名人輩出,資源豐富,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未來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發展好特色產業的同時,下一步村里想通過流轉等方式,加強傳統建筑的保護,打造更豐富的鄉村旅游業態,吸引更多游客來上莊、留下來?!叭绻迕穸寄茉诩议T口做上生意、找到工作,就不用外出打工了?!?/p>

    新歲里的上莊村山花爛漫,樹風搖曳,常溪河水潺潺,載著千年古村的夢想,穿過楊林橋,向東,向更遠的江湖。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楊菁菁/文 楊雪嬌/攝)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