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運河的槳聲與青石巷的晨霧在歷史深處交織,“徽駱駝”的商隊正馱著鹽茶綢緞,在明清的商道上嘗試中國最早的“全球化”足跡。
2025徽商大會啟幕前夕,我們對話著名作家、徽學專家趙焰。這位曾寫作《思想徽州》《行走新安江》《千年徽州夢》的學者,從一冊康熙年間的鹽商賬簿說起,拆解徽商“賈而好儒”的基因密碼——當算盤珠響遇見書院鐘聲,古老商幫的誠信義與數字化浪潮碰撞,將為正青春的新徽商注入何種啟示?
徽商到底有多富有——“茴香蘿卜干,不能自己端”
在小說里總被嘲笑的徽商 其財富總量曾勝過半個國庫
安徽商報:徽商最早興起于何時?又為何在徽州地區興起?徽州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對徽商的形成有何影響?
趙焰:徽商形成于何時,學術界爭論不一,有的說形成于宋,有的則說是東晉。這些都有道理,宋朝時,尤其是南宋遷都杭州后,徽州離杭州比較近,且有新安江水路直通,應該有很多徽州人去杭州或者東南一帶做生意?;丈套鳛橐环N商幫的概念,應該形成了。只是這方面的資料較少,留存不多,徽商的身影有些模糊?;丈套鳛橐还缮虡I勢力,集中引起社會的關注應該是明朝中葉。
“徽商”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成化年間,記載的就是在松江一帶從事布業的商人。傳統意義上的商幫一般有三個特征:一是來自同一地理區域;二是在某一領域形成相對強大和壟斷的勢力;三是信奉統一、獨特的經商信條,也就是理念相同。我們所說的商幫,應該是針對一個具有共同經商理念的群體而言。按這種定義來看,徽商的形成應該是南宋;只是到了明中葉之后,才變得完全清晰。歷史到了明成化和弘治年間,社會生活相對穩定,商業形勢和社會形勢不像明初那樣緊張,徽商才開始嶄露頭角,形成徽州人集體打拼并致富的現象,在社會上給人們留下了“徽駱駝”的整體印象,真正產生了影響力,形成叱咤天下的徽商現象。
徽商輝煌的前提是,隨著財富與文明的積累,傳統的農業社會開始松動,一些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以抑制不住的方式悄然出現。明中期之后,中國東南部經濟快速發展,城鎮日趨繁榮,傳統的經濟狀態發生了一些變動,其標志是以販運奢侈品和土特產品為社會上層集團服務的商業向販運日用百貨、面向庶民的商業轉化。在這個過程當中,徽商異軍突起,登上了經濟的大舞臺,叱咤商業風云。從明朝中葉的完全興盛開始,徽商的發達一直持續了300多年,形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奇跡。
徽商發展最好的時期,一是明朝中后期,徽商躍上了發展的高峰;二是康乾時期,由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徽商迎來了第二次發展高峰。當時徽商在全國的商幫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以乾隆時為例,揚州從事鹽業的徽商資本有四五千萬兩白銀,而清朝最鼎盛時的國庫存銀不過7000萬兩,以至于乾隆皇帝發出“富哉商乎,朕不及也”的感嘆。在明代,最大的徽商已擁有百萬巨資,已超過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大船東勒邁爾的資本;在清代,徽商的商業資本已激增至千萬兩之巨,其經營的資本額,已達到當時商業經營數額的巔峰。
安徽商報:徽商是依靠哪些經營方式獲得如此巨量財富的?
趙焰:萬歷《歙書》曾經把徽商的經營方式歸納為五種:一是走販,二是囤積,三是開張,四是質劑,五是回易。在這當中,走販,即長途販運,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丈贪驯镜氐哪静?、土特產販運到江浙等地區只是他們的第一步。更多的是,他們還把太湖流域的絲綢,南方的茶葉、棉布運到全國各地;把皖南、閩、浙山區的木材從杭州轉運到北方。其次的手段便是囤積?;丈堂康揭坏?,當糧食、棉花、蠶絲等農產品大批上市的時候,便乘機壓價收購,大批囤積,在市場短缺時再拋出,從中賺取豐厚的利潤。
安徽商報:當時徽州人下江浙謀生,在傳統觀點看來是背棄了主流思想,所以也有點悲壯感。
趙焰:徽州人在走出去的時候,都是身上背著干糧?,F在徽州很多地方都還有,比如說歙縣和績溪的面餅,當地叫作“馃”,非常有名,最有名的是黃豆粉做的,壓得非常薄,能長時間保存,外出時可以吃上很多天不會壞;還有那種屯溪燒餅,在霉干菜里放上肥肉,也不容易壞,可以一放好幾個月?;罩萑司褪潜持@樣的干糧,走出山外,走向外面的世界。
績溪縣流傳的一首民謠這樣唱道:“青竹葉,青糾糾,寫封信啊上徽州,叫爺不要急,叫娘不要愁,兒在蘇州做伙頭。兒在外學生意,心中記住爹娘的話:‘茴香蘿卜干,不能自己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瘜W好了生意,我再上徽州。天啊地啊老子娘啊,沒有出息我就不回頭?!?/p>
為什么“茴香蘿卜干,不能自己端”呢?這是因為忌諱,“茴香”音同“回鄉”,就是干不下去了,闖蕩不出來了,只好回鄉了?!疤}卜”呢,音同“落泊”,也就是混得不行。出門的徽州人怕提這兩個詞,怕這樣回鄉,所以格外禁忌“茴香蘿卜干”。
徽商怎么處理上層關系
“賈而好儒”與出手慷慨 讓徽商拿下了最賺錢的買賣
安徽商報:徽商的足跡遍布全國,他們的商業網絡是如何建立的?
趙焰:當年徽商的足跡遍布全中國。而從徽州外出的線路主要有四條:一是東進杭州,入上海、蘇州、揚州、南京,滲透蘇浙全境;二是搶灘蕪湖,控制橫貫東西的長江商道和淮河兩岸,進而入湘、入蜀、入云貴;三是北上,通過大運河往來于京、晉、冀、魯、豫之間,并遠涉西北、東北等地;四是西挺江西,沿東南進閩、粵,有的還以此為跳板,揚帆入海從事海外貿易。
安徽商報:雖然富有,但是在明清時期,徽商的社會形象似乎并不好?為什么當時的社會對徽商普遍持負面看法?
趙焰:由于有錢、勤勉、重實利,同時又比較慳吝,再加上性格上的內斂、不善于溝通,以及中國民間長期以來由傳統文化所造就的“仇富”心理,在明清時代,普遍的社會意識對徽商的看法并不太好。當時一些很有名的話本小說,比如馮夢龍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包括后來的《儒林外史》等,都有這樣的反映。在這些書中,對徽州人以及徽商都有很生動的記載和描繪,態度大都褒少貶多。這當中最著名的便是《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孫富,文章這樣寫道:“卻說他舟有一少年,姓孫名富字善賚,徽州新安人氏。家資巨萬,積祖揚州種鹽?!笨恐袔讉€錢,活生生地拆散別人的愛情,硬要霸占杜十娘?;丈讨杏羞@樣的負面形象,便怎么也高大不起來了。
安徽商報:在當時,徽商如何處理與官府之間的關系?
趙焰:在與統治者階層相處的過程中,徽商也表現出了比其他商幫更多的過人之處。清時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多次南巡,每次南巡,兩淮鹽商都全力報效,捐出百萬以上巨資來搞接待。乾隆皇帝有一次沿著大運河到了揚州,在參觀完瘦西湖后,十分隨意地說了一句:要是有個白塔,幾乎就是京城的北海了。結果被徽州大鹽商江春聽到了,連夜召集能工巧匠用鹽壘出了一個與北京北海一模一樣的白塔。等到第二天揚州的地方官再邀乾隆前往瘦西湖游覽時,畫舫緩緩進入,坐在艙里的乾隆突然看到湖邊憑空多了一座白塔,一時“驚為天人”。由于慷慨,也由于“賈而好儒”的表象,當權者與徽商的心理距離縮短,徽商也順利地拿下了最賺錢的買賣,那就是經營鹽業。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深厚的文化功底是徽商成功的優勢 也讓其更趨保守 間接促進了文化藝術的大繁榮
安徽商報:提起徽商,人們通常會想到“賈而好儒”?儒學對徽商的經營理念和商業道德有何影響?徽商的文化素養是否幫助了他們在商業中取得成功?
趙焰:關于徽商的特點,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誠信、節儉、賈而好儒”。的確是這樣,在文化上,徽商有著一整套的理念;在架構上,徽商普遍帶有一種血緣和地緣關系,外出闖蕩往往是父帶子、兄帶弟、親幫親、鄰幫鄰;在經營中,徽商相對注意商業道德,講究“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仁心為質”;從出身上說,徽商奉行“以儒為體,以賈為用”的信條,追求儒為名高,賈為利厚,儒賈結合、官商互濟,因而形成了“賈而好儒、棄儒為賈、亦賈亦儒”的重要特色。
但我覺得,這些特點都不是徽商成功的關鍵要素,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道德的普遍要求,是儒道在商業中的體現,也是當時商業文化的普遍特點。只不過因為徽州是“程朱理學”的老家,徽州人在商業活動中的自律更嚴格一些,比較注重道德行為規范。而且徽商在經商中標榜的“誠”“信”“義”,還可以帶來更多的商業利潤。作用如此,何樂而不為?于是,徽商在此后的商業活動中,便將這種道德規范自覺化,也廣告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儒學對徽商的影響。任何一種社會現象都需要一種“內心的觀照”。儒學特別重視對知識的探求,比較崇尚理性思維與實踐倫理,有著積極的入世態度。這樣的方式,與商業活動中所強調和需要的很多東西是一脈相承的。
實際上徽商真正的特點,或者說在成功當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徽商有比較好的文化功底,在于“練達明敏”。跟其他地方的人相比,徽州人受教育程度較高。因為有文化,徽州人自然在審時度勢、運籌決算、進退取舍乃至整個經營活動中勝人一籌。這些知識和教育,可以說是比原材料、資本、勞動力更為重要的東西。
文化上的先進決定了徽商在先決條件上的優勢。除此之外,徽商較早地探索和運用一些較為先進的經濟制度和方式,這也有助于他們的競爭。比如說當時徽商中已經出現了“牙商”,即職業經理人的方式,還有股份制、資金委托代理人等經營形式,等等。在商業組織形式上,徽商的所為已有很多與現代商業模式相同了。這種先進而創新的機制,必然使徽商在商機發現以及實際操作上勝人一籌。
安徽商報:徽商為何在近代逐漸衰落?他們的財富為何沒有用于擴大再生產,而是用于購買土地和修宅?
趙焰:曾經有人批評徽商帶有濃厚的腐朽性,沒有將財富用于擴大再生產,只是用于修宅買地,揮霍奢侈,建造家園。這實際上是對徽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從更深的原因上說,因為當時社會缺乏配套的法律制度,缺乏相關的經濟政策與環境,世俗倫理也不相融。要指望一種經濟現象超越社會背景是不適合的。
安徽商報:如今在徽州,依舊保留著諸多徽商故宅,徽商在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貢獻有哪些?
趙焰:不可否認的是,財富作為一種現象,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直是有著相當力量的。它會不知不覺地改變著社會存在以及意識中的很多東西。盡管徽商力求內斂,一直隱藏在一些文化現象的后面,但財富在手,還是促成很多事情發生重大改變?;罩荽迓浜徒ㄖ蕴没?,徽州文化之所以發達,主要是由于徽商手中有財富的“酵母”。正是因為徽商雄厚的經濟實力,才使得很多東西在徽州開出“花”來。比如說“新安畫派”“揚州八怪”等。正是因為徽商資本的哄抬,才出現了大熱的藝術品市場,才有了名噪一時的藝術家。京劇的興盛,“徽班進京”的背后,同樣是財富的力量。從這一點上來看,徽商功不可沒。(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楊菁菁)
趙焰,著名作家、學者。發表作品500多萬字,出版有長篇小說《異瞳》《無?!?,中短篇小說集《與眼鏡蛇同行》,歷史傳記《晚清民國四部曲》(《晚清有個曾國藩》《晚清有個李鴻章》《晚清有個袁世凱》《晚清之后是民國》),文化散文集《思想徽州》《行走新安江》《千年徽州夢》《風掠過淮河長江》,電影隨筆集《人性邊緣的憂傷》,散文集《此生彼愛野狐禪》等3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