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過新年。對于不愛讀書的人,豈止春天不讀書,一年四季都不宜讀書。
在讀書人眼里,春來正是讀書天。
沒有嚴寒侵襲,沒有炎熱烘烤,沒有蚊蟲干擾;有的是暖暖陽光、習習和風、悅耳鳥語。這一切都會讓你感到愜意安然,全心沉浸到文字世界里。讀什么?詩歌好,散文好,經也好,史也好。它們都會打開另一重春天??芍^:“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p>
在春天沉醉讀書,收獲的不僅是精神的享受,還有瞭望前程的沉穩自信。讀書,總能無形中贈與你前行的勇氣和智慧。
春光和美的白天,讀書自是一樂。晚間,更是讀書的好時光。洗刷完畢,凈了雙手,掩上窗簾,擰亮臺燈,半倚床頭,將身子斜臥在一片橘黃的光暈里,把心情安放在一行行錯落的文字間。多美!燈如花,人如花,歲月也如花。這是將美一粒粒播在心里,引起琴瑟相諧的共振。會意處,將書虛虛一掩,深吸一口氣,雙眼微闔,靜靜反思。那時節,心境澄明愉悅,妙處不可言傳。
料峭春晨,面向緩緩升起的朝陽,朗誦一二宋詞,樂事一樁。朗朗地、娓娓地,詞如涼涼春水,汩汩潺潺。一路誦來,如對知音,高山流水,湯湯洋洋。時光的流轉,曾經的美好,從你的發聲里,溢出來又返回去,大珠小珠落玉盤。你會漸漸沉醉,陶然忘機。
慵倦午后,窩在沙發,順手撈起本書。被林語堂稱作“中國人生活藝術的指南”的《閑情偶寄》,讓你知道了何為生之“趣”。李漁發他人不顧之事,敘他人不屑之狀,說雨有肥瘦,花懂戒懼;蟹是“命”,可為它傾家蕩產;稻米飯的香氣粗樸讓人歡喜;秋海棠,是女子的斷腸淚……
他安家南京,是因南京是水仙的培育地。一個春節,窮得連過年的錢都沒有了,家人只得將耳環、發簪典當換錢,換來水仙,讓他過個歡喜年。這份情思,無關文藝、小資,并非敏感、優雅。那是對生活的高度熱愛和別致解讀。
好書一定能喚起你對四季、對生命的強烈關注和熱愛。
春天讀有關春天的書,文字和現實相互映襯,別有滋味。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描繪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當農藥泛濫,昆蟲肢解,土壤板結,花草帶毒,水質敗壞,殃及魚蝦,鳥禽絕跡,走獸滅絕,世界上只剩下人類迎來寂靜的春天??ㄉ赞r藥切入,又以生態哲學的高度來提升,讓我們在煦暖陽光里禁不住打一個森然冷戰,深深反思人類如何與環境相處。
春風沉醉的傍晚,讀讀德富蘆花的《春天七日》。那一刻,你更能品得無限靜涼、淡淡溫暖。日本的女兒節、京都的梅雨季、夏夜的螢火蟲……清涼如薄荷豆腐,柔婉如春風柳葉。一種純美寧靜的意境里,你聽得見自己的心跳。
春天,一定要陪孩子讀書。讀讀幾米《走向春天的下午》之類的。童真的筆調,敏感的小心思,溫情而又遺憾。清新的畫風,勾起每個人的共鳴: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春光里曾陪我們走過童年的那些人呢?
他們一定還走在春風里。
清代張潮說:“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贝禾斓拈喿x,更能使人心曠神怡,胸襟坦蕩。在春天,讓我們坐下來,打開一本書,將心沉進去。你會感覺到,閱讀的樂趣如春日流水,遠遠近近,汩汩而來,令人充滿喜悅,不能自已。
(米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