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橙美文】鄉村鋦鍋人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5-03-10 08:21:40

    鋦鍋人,也叫鋦匠,在以前的農村,他們是受歡迎的人。

    鋦鍋人是靠走鄉串戶的做生意的,一根長長的扁擔挑著重重的擔子,一邊是圓圓的鐵皮、鍋底之類的材料,一邊是一個帶三四層抽屜的小櫥子,里面放著刀、鋸、鉆、剪刀之類的工具,扁擔的提系上還掛著一個裝滿熟石灰的小鐵桶。后來,隨著自行車的興起,笨重的扁擔挑子換成了二八大杠,把鐵皮、櫥子放在后面的貨架上,走鄉串戶方便許多。每當入村時,他便扯開大銅鑼般嘹亮的嗓子吆喝著:扒盆補漏鍋!扒盆補漏鍋!破鍋、破碗、破水壺拿來扒了!然后,在路邊找個樹蔭,擺開小攤子,靜等著客戶光臨。

    他是這里的???基本上每隔三五天就來一次,跟大家很熟,聽到吆喝聲,大伙都來找他做活,有的過來湊熱鬧,聽他講聽來的鄉村故事。

    人們拿來的盆盆罐罐,有的打成了兩半,有的裂開了縫。老鋦匠褐銅色的臉龐微笑著,露出潔白的牙齒,用松樹枝般的大手接過一只黑乎乎的鐵壺,對著陽光看了看:“這壺底漏了,要補要換?”“您看著辦?!薄靶?打個補丁,一毛錢,還能再用個兩三年沒問題,以后再換吧?!变|鍋人有自己的原則,他們憑的是手藝和良心吃飯。老鋦匠從車上找來一小塊鐵皮,熟練地比劃著,剪出兩個銅錢大小的補丁,用鐵沖子在中間打了眼,放在鍋底漏洞的地方,里外各一塊,拿出粗鐵絲剪出一個短短的鐵絲頭,伸在鐵皮的眼兒里,用錘子叮叮當當敲著,把兩塊鐵皮緊緊鉚在了一起,抹上一點石灰,就把破洞修得滴水不漏了。

    他拿起一個破碎的砂盆看了看,把它們茬對茬地合在一起,用一根牛皮繩子把它套住,插進去一根竹劈,繞著繩子擰了兩圈,把竹子一頭別進繩子里,叫做打鑣,就將盆子死死捆在一起了。他拿出一個小鋼鉆,在裂紋的一邊呲呲打一個小孔。這種鋼鉆是用彎彎的樹枝做的弓子,用牛皮做的弦子,鉆頭裝在一根粗點的木質鉆桿的底端,可以根據需要更換大小的鉆頭,鉆桿的頂端有一個鉆帽,用的時候,將鉆桿纏在牛皮上,一手握著鉆帽,一手拉動弓子,就像一把精致的二胡,演奏著快樂的歌。他從盒子里拿出一個鋦子,一腳插進小孔里,比量一下位置,在裂縫的另一邊也打起孔來。所謂的鋦子,就是將鐵絲鍛打成梭子一樣形狀的鐵片,然后將兩頭的尖尖折下,就像我們用到的書釘的樣子。鋦子有大有小,材質一般都是鐵質的,也有銅質的,甚至是銀質和金質的,根據要鋦的物品選擇。等另一只小孔打完以后,把鋦子按進去,輕輕敲打幾下,抹上石灰,很快就把那個摔成八瓣的盆修補好了。

    別看這簡簡單單的修補,卻需很高的技術水平。有句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瓷器材質堅硬而又易碎,用普通的鉆頭打不動,只能用特制的金剛石的鉆頭,所以這句話常常被用來夸獎優秀的工匠。

    在古代,由于生產力落后,經濟條件差,人們講究的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鍋、碗、大缸之類的生活用品破損以后,舍不得扔掉,修修補補地使用,便出現了鋦匠這個行業。

    鋦匠的工作不僅僅局限于扒盆補漏之類的粗活,許多高級的鋦匠從事的是玉器、古董等貴重器物的修補。據史書記載,鋦匠行業起源于宋代,在宋朝的《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鋦匠的影子?,F在,很多大學都開設了古瓷器修復專業,故宮博物院等也成立了古董修復的研究機構,將傳統的手工藝與高科技完美結合,使很多已經損壞的古董文物,重新散發出藝術光彩。

    走鄉串戶的修鍋底鋦大缸的師傅們,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但在我們鄉村的底片上,他們卻是一道難以消失的風景。

    王廣會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