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從省文明辦獲悉,經廣泛發動、逐級推薦、評議遴選、征求意見、社會公示,李智琳、李慧琳等19名同學入選2024年安徽省“新時代好少年”。
周彥博,男,土家族,2012年8月生,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七年級學生。他立志弘揚民族文化、增進民族團結,累計義務宣講50多場、受眾超過5000人次。作為學校民族團結講解員,他利用課余時間分享民族團結故事,介紹家鄉特色服飾、手工織錦等民族文化藝術,分享的土家族擺手舞也成為學校課間操。2023年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宣講“青騎兵”。在全國優秀少數民族青少年代表交流活動中,他的宣講內容被評為共青團中央精選稿件。先后獲安徽省“紅領巾獎章”四星章、“紅領巾心向黨”長三角少先隊員學黨史征文大賽第一名、教育部第十六屆宋慶齡獎學金等榮譽。
許育培,男,漢族,2011年12月生,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橡樹灣校區七年級學生。他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一名善于發現、敢于創新的科創小達人。觀察到筆容易從課桌上掉落,他發明了“多功能筆筒”,獲得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發現家中老人常常錯吃漏吃藥物,他發明了“智能藥盒”,獲得第十八屆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金獎。他熱愛天文,撰寫的《FAST漂移掃描觀測快速射電暴》方案在中國科協舉辦的2022年“科創筑夢”青少年FAST觀測方案征集活動獲評國家級優秀方案。2023年他獲評合肥市“最美小創客”、合肥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還作為唯一的小學生榮獲合肥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馬君皓,男,漢族,2011年3月生,淮北市濉溪縣南坪中心學校八年級學生。他生長在偏遠農村,自幼由爺爺奶奶撫養,5歲開始學習嗩吶,每周一次、風雨無阻,往返50余公里拜師學藝。勤學苦練8年,取得嗩吶十級(最高等級)資格,他積極參與公益演出活動50余場次,還發起成立嗩吶興趣小組,致力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演奏的《百鳥朝鳳》《新婚主題曲》等曲目先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校園文化藝術展示系列活動嗩吶學前組金獎、第十二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第五屆“校園之星”才藝大賽一等獎。
李俊豪,男,回族,2014年1月生,亳州市譙城區丹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出生時就被確診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癥,運動功能發育遲緩,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行走。但他依然積極面對生活,憑借異于常人的毅力,不僅刻苦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參加了書法班、圍棋班,學會了跳街舞。為了練好街舞,他常常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汗水和努力。他熱心公益,擔任薛閣街道流動紅領巾志愿服務隊隊長,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傳遞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2022年獲亳州市中小學圍棋大賽二等獎,2023年在首屆長三角區域街舞邀請賽中獲得32強獎牌,2024年獲評第五屆全國殘障青少兒藝術雙年展“最佳表演獎”榮譽。
段宇博,男,漢族,2010年4月生,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盲部十年級學生。他在1歲多不幸罹患眼癌,從此失去了光明,5歲到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刻苦學習文化知識,積極協助老師管理班級,成為老師的好幫手。他敢于追夢、積極進取,潛心苦練葫蘆絲演奏技藝。2023年在白玉蘭國際音樂節國樂競演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葫蘆絲演奏初中組一等獎,2024年獲國家通用盲文技能邀請賽學生組優秀獎,安徽省公共圖書館聯盟視障讀者詩詞邀請賽一等獎。先后獲評宿州市“百名好少年”、宿州市“三好學生”、宿州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
李沛珊,女,漢族,2012年4月生,蚌埠新城濱湖學校七年級學生。她5歲開始學習國際象棋,僅用1年多時間就成為安徽省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候補棋協大師,7歲成功晉升為棋協大師。目前,累計獲全國冠軍4次、安徽省冠軍6次,被授予“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今年2月,她獲得2024年全國國際象棋青少年錦標賽(個人)暨第29屆“李成智杯”全國少年兒童冠軍賽冠軍,并將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青少年國際象棋錦標賽。她學習刻苦努力,成績名列前茅,而且興趣廣泛,熱愛讀書、鋼琴、羽毛球等。先后獲評蚌埠市“三好學生”、蚌埠市“新時代好少年”、安徽省“紅領巾獎章”四星章等榮譽。
石雨哲,男,漢族,2012年3月生,蚌埠京師實驗學校七年級學生。他出生于花鼓燈世家,曾祖父為蚌埠市花鼓燈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作為第四代“燈娃”,他5歲起便師從爺爺練習花鼓燈,7年來從不間斷訓練,不懈的努力不僅讓他能藝術再現花鼓燈之美,也錘煉出他堅韌不拔的意志。累計參加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文化志愿服務活動110余次,先后在全國農民村晚、央視除夕花鼓燈展演、“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全國大運河文化交流周等近百個舞臺上展現非遺花鼓燈風采,榮獲禹會區“非遺傳承人”稱號。2023年7月,在第12屆全國少兒舞蹈展演大賽中榮獲“小荷新秀”稱號。
李智琳、李慧琳,雙胞胎姐妹,漢族,2008年12月生,阜陽市臨泉第二中學高一年級學生。姐妹倆出生不滿4個月,爸爸就因病失去了工作和行動能力。姐妹倆傳承良好家風,努力為媽媽分憂,在生活上學會自理,做飯做菜、洗衣服、收拾家務樣樣在行;學習上你追我趕,連續四年獲評?!叭脤W生”;對于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她們總是盡其所能,積極伸出援助的小手。在媽媽——“中國好人”葛春梅的示范帶動下,她們還經常利用周末和假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達6年,已累計服務時長近2000小時,服務近萬人,用自己的一點一滴溫暖他人、回饋社會。
單詩語,女,彝族,2013年10月生,淮南市鳳臺縣第四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她的爸爸是彝族人,在爸爸的影響下,單詩語爭當民族團結小使者,積極參加各項交流展演活動。2021年在安徽省“紅領巾心向黨”視頻展播活動中榮獲三等獎;2022年在淮南市“石榴籽?民族情”紅色經典誦讀比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她熱心幫助同學,協助老師管理班級,還拿出自己的零花錢給幫扶學校的留守兒童購買書籍。她愛好廣泛,在第五屆“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中獲三等獎,在第二十九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中榮獲三等獎。先后獲評淮南市“三好學生”、淮南市“優秀少先隊員”、淮南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
王予婷,女,漢族,2010年9月生,滁州市全椒縣第三中學八年級學生。她積極向上,勇于實踐,敢于創新,善于思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煩心事”。2020年,作品“吃硬幣機器人”獲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第十一屆滁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七屆滁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2023年4月,作品“硬幣分揀機”獲第十四屆滁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她在學校、社區等宣傳科技小知識60余次,受益同學、群眾達1萬余人次。先后獲評滁州市“優秀學生”、滁州市“優秀少先隊員”、滁州市“新時代好少年”、安徽省“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
李安琪,女,漢族,2009年8月生,六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培智九年級學生。她患有輕度智力障礙,但這并沒有阻擋她成為一個用善良和堅韌譜寫人生的少年。她刻苦學習,文化課、家政課等各科成績在班級里都名列前茅;她樂于助人,無論是誰遇到了困難,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她是老師的小助手,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還幫助其他同學查漏補缺。她熱愛體育,多次參加省市級別的特奧會,先后獲得中國智協旱地冰壺聯賽安徽分賽區團體三等獎,安徽省第五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50米跑金牌、立定跳遠金牌。
儲旭,男,漢族,2008年4月生,馬鞍山市第二中學高二年級學生。他成績優異、自信開朗、真誠熱情,善于鉆研。對信息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先后加入馬鞍山市第二中學信息學學科營和信息學、數學、物理競賽集訓隊,多次獲得信息學CSP-J/S提高組一等獎。2019年被評為馬鞍山市“優秀少先隊員”,2022年其作品《一次函數工具》在馬鞍山市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23年榮獲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NOIP)一等獎,2024年獲得第二十屆泛珠三角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基礎試一等獎,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安徽)賽區一等獎。
余悅,女,漢族,2012年4月生,蕪湖一中教育集團薈萃中學七年級學生。她陽光自信、品學兼優,酷愛運動,憑借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懈拼搏的勇氣,一次次超越自我,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綜合成績多次進入省、市前八名,先后獲得蕪湖市第23屆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會100米自由泳金牌,2023年蕪湖市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800米金牌,安徽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女子戊組4*100米混合泳接力賽金牌,2024年安徽省游泳錦標賽女子U12組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先后獲評蕪湖市“三好學生”、蕪湖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
夏親筼,女,漢族,2012年1月生,宣城市寧國市第一初級中學七年級學生。她積極傳播紅色文化,在宣城市紅色詩文誦讀活動中獲得二等獎,在“宣城少年說四史?爭做黨的紅孩子”演講比賽中獲得三等獎,以曾祖父為原型創作的《和姐姐一起追星星》獲宣城市“永遠跟黨走?奮斗新征程”征文比賽三等獎。她熱心公益,連續多年資助山區一名貧困生。她愛好廣泛,自小學習繪畫、聲樂、主持、舞蹈等各類才藝,獲得安徽省青少年語言藝術大賽特等獎、蒲公英第23屆全國優秀節目展演兒童C組語言專業金獎等獎項。先后獲評宣城市“紅領巾獎章”三星章、宣城市“優秀少先隊員”、宣城市“十佳新時代好少年”、安徽省“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
汪子賢,男,漢族,2012年8月生,銅陵市義安區朱村初級中學七年級學生。他從小酷愛古詩詞,錄制近200首詩詞誦讀視頻,被學校收錄為經典誦讀優秀教案,研習黃梅戲、太極拳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曾在銅陵市第二屆戲曲票友藝術節等校內外舞臺弘揚戲曲文化,獲義安區傳統武術比賽太極拳項目二等獎。他是全國少工委紅領巾講解員,積極參與銅陵縣首次黨代會紀念館、銅陵市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講解活動,主演紅色情景劇《我和祖國一起長大》登上安徽廣播電視臺“六一”少兒春晚。曾獲全國青少年信息素養大賽總決賽圖形化編程挑戰賽三等獎,獲評安徽省“紅領巾獎章”四星章等榮譽。
汪昕磊,男,漢族,2010年8月生,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中心學校九年級學生。他出生在一個特殊家庭,父母均為二級殘疾,在他2歲半時,父親又因車禍失去右手,不久后母親又診斷出尿毒癥,需常年透析。面對困境,他樂觀堅強面對。在家孝順父母,燒飯洗衣下地干活樣樣拿手。在學校勤奮好學,熱愛藝術和體育,他的水彩畫作品獲得池州市第五屆中小學書畫比賽中小學組二等獎,作品《夢想在書中飛揚》獲得池州市“我的書屋?我的夢”征文比賽二等獎。先后獲評池州市“十佳孝心少年”、池州市“新時代好少年”等榮譽。
程瀚蓬,男,漢族,2009年10月生,安慶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學生。他從10歲開始參加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月捐為兒童”計劃,每月用自己的零花錢幫助偏遠地區困難兒童,參與組織愛心義賣活動,所得善款用于關愛孤獨癥兒童,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時長超700個小時。獲全國第十六屆宋慶齡獎學金、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二等獎、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故事征集全國三等獎等獎項。先后獲評安慶市“三好學生”、安慶市“新時代好少年”、安徽省“紅領巾獎章”四星章等榮譽。
周晨希,女,漢族,2011年12月生,黃山市屯溪第五中學七年級學生。她作為紅領巾講解員,利用周末和節假日時間,在徽州文化博物館和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為游客們義務講解,積極宣講紅色故事。她閱讀大量紅色經典著作,積極參加各類紅色故事宣講比賽和愛國主義讀書征文活動,獲得第五屆“曹燦杯”全國青少年朗誦展示活動安徽省總決賽少兒A組“金獎”,安徽省第三屆紅領巾講解員大賽一等獎,安徽省第六屆校園讀書創作活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主題征文比賽三等獎。先后獲評黃山市“新時代好少年”、安徽省“優秀少先隊員”、全國“優秀少先隊員”等榮譽。(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吳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