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边@首淮海戰役時期廣為傳唱的民謠,是人民戰爭、人民支援的生動寫照。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是淮海戰役主戰場之一,也是淮海戰役總前委所在地?;春鹨燮陂g,以鄧小平為書記的淮海戰役總前委駐濉溪縣臨渙文昌宮和小李家村,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度過了50個日夜。在濉溪這片血火燃燒的紅色熱土上,誕生了“小推車”紅色文化。
歷史波瀾壯闊,初心始終如一。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淮海戰役勝利75周年,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濉溪賡續“小推車”紅色文化血脈,秉承“工業強縣、產業立縣”戰略目標,主導產業協同成鏈,初步形成金屬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用一流的營商環境滋養發展沃土,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新實踐中,澎湃著蓬勃向上的力量。
薪火相傳,祖孫三代守護舊址
小李家莊,濉溪縣韓村鎮淮海村的一個普通村莊。走進村莊,一座兩進兩出的農家四合院,在周邊現代農家小院的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黃泥壘的墻,山紅草蓋的頂,還有石檻、木門、格子窗……一如當年淮海戰役總前委轉移至此時的模樣。
時針撥回到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從文昌宮移駐小李家,并駐扎于此長達38天。
“夜已深,人不靜,家家戶戶閃著燈;婦女燈下做棉衣,千針萬線不放松;男人碾米又磨面,殺豬宰羊不消停;手起泡不覺痛,腳凍麻不知冷;十冬臘月天地凍,天寒心里熱騰騰;為打勝仗人人忙,前后擰成一股繩……”
為了及時把糧面、軍衣、軍鞋送到前方,濉溪人民掀起了送物資熱潮。在前線因牛、馬車目標大,不好照看,就用手推小車和人力背運。是年天下大雪,車輛難行,發動群眾挑、扛、抬,趕送軍糧,日日夜夜,風雨無阻。
據不完全統計,淮海戰役期間,濉溪共支援糧食1100多萬斤,柴草2700多萬斤,軍鞋30多萬雙,大車2萬多輛,土布3萬多尺,牲畜6萬多頭,擔架1萬多副,支前群眾30余萬人。
在“一切為了戰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口號的鼓舞下,濉溪人民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孕育了偉大的“小推車”紅色文化,譜寫了一曲人民戰爭的壯麗凱歌。
“院內有房屋22間,現在仍然保持原來的布局。當年淮海戰役總前委轉移到這后,首長們和我們一家人都住在這個院內……”小李家的義務講解員“中國好人”李華松,出生在淮海戰役那一年,是這座院落老房主李志本的孫子,也是老宅第三代守護人。
“我從爺爺和父親手上接過接力棒,不管是保護還是講解,我還要把接力棒繼續傳給子孫后代,要世代守護好這里,傳承發揚淮海戰役的精神,弘揚‘小推車’紅色文化?!辈稍L中,李華松的眼神中透出堅毅。
向高而攀,鋁基產業強勢崛起
“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秉h的二十大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工業立縣、產業強縣”成為濉溪縣新的戰略目標。
一方面,濉溪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降低產業發展對煤炭的依賴;另一方面,圍繞金屬新材料、裝備制造、化工三大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聚“鏈”成“圈”,開啟彎道超車的發展新模式。
對于安徽亞明鋁業科技有限公司來說,落戶濉溪縣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作為一家從事鋁電解電容器用電極箔生產制造的企業,扎實的產業基礎和優良的營商環境成為企業拔節生長的沃土。
“我們現在有20條生產線,產能從2020年18萬平方到目前90萬平方,產值從2023年1.4億元到今年預計突破3億元,一連翻了好幾番?!痹跈C械轟鳴的腐蝕車間,公司負責人蔡敏華說。
鋁產業是濉溪的傳統產業。從曾經一噸只掙幾百元,到如今每噸加工費最高突破1萬元,濉溪鋁業的嬗變背后,源自當地以變促新、拓鏈強鏈的高位布局。
近年來,濉溪縣積極貫徹落實安徽省“南銅北鋁”戰略,聚焦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和淮北市“五群十鏈”產業發展規劃,打造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鋁基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連續八年舉辦國家級鋁產業高峰論壇,現有省級博士后工作站4家、高新技術企業119家、各類科創平臺108家。
“濉溪已形成以家園鋁業、中色研達為代表的鋁型材產業鏈,以安徽中基、力幕科技為代表的鋁板帶箔產業鏈,以雄創鋁合金、優仁鋁業為代表的再生鋁產業鏈,以名開機車、金力泵業為代表的汽摩配件產業鏈,具備年加工各類鋁制品100萬噸的生產能力?!卞∠h工信局經濟運行辦主任胡峰介紹。
創新發展,未來可期。濉溪縣力爭“十四五”末,鋁產業基地產值達300億元,2030年形成千億產業板塊,使濉溪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鋁產業基地。
近悅遠來,高質量發展譜新篇
75年櫛風沐雨,75載高歌奮進。
“困擾我們多日的難題,沒想到一碗茶的工夫就解決了?!痹阱∠h經濟開發區安徽名開機車部品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趙春雷說起了“茶里解憂”的故事。
今年3月,該公司新廠投產,因附近區域無國網公司公共變電設施,解決臨時用電問題成為當務之急?!拔覀冊凇舭舨钑髽I家座談會上反映問題后,經開區馬上與相關部門和企業協調,幫新廠暫時接入其他項目臨時變電設施,同時協調國網供電公司建設變電設施,問題迎刃而解?!壁w春雷滿意地說。
在有著三千余年歷史的臨渙古鎮,回龍泉水泡出的“棒棒茶”遠近聞名,至今已飄香600余年。如今,一口回甘的“棒棒茶”已然成為企業反映訴求、政府為企服務的橋梁紐帶。
今年2月以來,濉溪縣定期在臨渙古鎮舉行“棒棒茶會”企業家座談會,企業代表與濉溪縣四大班子領導及縣營商環境、工信、發改等部門負責同志圍坐茶館。企業圍繞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相關部門結合自身職能現場作出回應并提出解決方案。
如今,濉溪近悅遠來,以嶄新的面貌奮力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
近年來,濉溪縣聚焦聚力緊扣“保十爭百”一個目標,做好黨紀學習教育、巡視整改兩篇文章,創優近悅遠來的營商、水清岸綠的生態、安居樂業的人文三個環境,打造縣城、工業、農業、文旅四個片區,整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金融資源、土地資源、督查考核五種力量的“12345”發展戰略。
營商沃土催開“經濟之花”。2023年濉溪縣GDP突破600億大關,增速達7.3%,連續8年位居皖北第一、全省十強。今年1-9月,濉溪縣簽約億元(含)以上項目60個,立項投資額174.41億元,超額完成11個,超序時進度17.3%。
新時代的濉溪,賡續“小推車”紅色文化血脈,實干篤行、奮楫爭先,錨定“保十爭百”目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步履鏗鏘,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濉溪新篇章。(記者 張賢良 劉職偉 楊曦 趙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