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中國行丨貴州黎平侗錦,“針線里的民族史書”
    來源:動靜 責任編輯:吳春華 分享到 2024-10-12 16:54:41

    在貴州省黎平縣,聚居著古老的侗族。這里不僅有歷史悠久的侗寨,還有眾多的非遺文化傳承至今。

    跨進侗家的門檻,會發現每家每戶都有一臺或幾臺木制土布機,這就是侗族婦女用來織錦的機器。 

    侗族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唐時代,唐代《北史僚傳》有“僚人能為細布,色致鮮凈”。

    明代,黎平侗族的服飾技藝得到較大的發展,明人郭子章《黔記》中稱贊“洞女膚妍工刺錦”。 

    清代,黎平侗錦工藝遠近聞名??滴酢独杵街裰υ~》有“峒錦矜夸產古州”之贊譽。嘉慶《黔記》記載:“黎平侗錦,精者甲他郡,凍之水不敗、敗之油不污”。 

    傳統侗錦有“素錦”和“彩錦”之分。用黑白棉線織成的稱為“素錦”。用黑白線和彩線交織成花的稱為“彩錦”。根據用途不同,又可分為日用錦、壽錦、法錦等。 

    織、染、畫、刺繡……經過幾十道反復的工藝,才有了侗錦五彩斑斕的精美紋樣。只是單獨刺繡一步,工序都需要一個月以上。

    侗錦圖案的線條呈直線,整體圖案多為幾何圖形,如菱形、四方、三角形等。其編織的花紋圖案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從宇宙間的日月星辰、云霧雷電、山川流水,到自然界中的飛禽走獸、植物花果乃至人間神界。

    搭配龍、太陽、月亮以及各種神話傳說中的人物,讓侗族服飾有了另一種美的含義,那是侗族人對神的信仰,相信萬物有靈,祈求神靈保佑這里的風調雨順。

    侗族歷史上本沒有文字,他們就用指尖精湛的技藝,一針一線記錄下了對生活的信仰和美好的愿望。

    2008年,侗錦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山水構建了黔東南的肌理,山水中的侗族人則將歷史的紋路繡入衣中。以服飾作為媒介,以刺繡作為文字,這就是侗族服飾。代代傳承的不只技藝,更有這份寶貴的精神。

    中共貴州省委網信辦 指導

    貴州廣播電視臺 承辦

    貴州捌廠映畫 制作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