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集賢時空文創園。記者 陳成 通訊員 周雄英 攝
安慶集賢時空文創園。記者 陳成 通訊員 周雄英 攝
安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的工業基因。近年來,該市積極推動工業遺存活化利用,通過“空間重構”和“價值重塑”呈現工業遺產底蘊,在傳承工業文脈、留住城市記憶的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建立中國第一個近代軍工廠——安慶內軍械所,生產出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機動船,制造出中國第一部電話機……安慶是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的工業基因。
滄海桑田,歲月流轉。如今,安慶仍保留著許多蘊含著工人記憶、工廠文化和工業精神的工業遺存。近年來,該市積極推動工業遺存活化利用,通過“空間重構”和“價值重塑”,將一個個工業遺存改造成主題公園、企業紀念館、公共活動空間等,在傳承工業文脈、留住城市記憶的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項目帶動
老廠區“銹廠”成“秀場”
光影斑駁的老廠房、色彩斑斕的涂鴉墻、形態各異的藝術林……午后,漫步于安慶集賢時空文創園內,給人一種時空交錯之感。
“以前這里是一間間廢棄的廠房,沒想到改造后變得這么有趣,太棒了!”得知集賢時空正式開園,家住附近的朱先生特意過來打卡拍照。
集賢時空的前身是建設于1972年的安慶白鰭豚水泥廠,因城市發展需要,該廠于8年前整體搬遷。閑置的廠房完整地保留下來,等待開發。
“這些工業遺存承載著一段段歷史與城市記憶,具有很高的旅游開發價值?!卑矐c市大觀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招商引資,去年6月,安慶集賢時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與政府部門簽訂協議,投資近3億元,分三期將原安慶白鰭豚水泥廠打造成特色文創園區。
“這里厚重的工業文化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吸引我的關鍵因素。我們將老廠房進行功能創新、空間重組,打造十大主題藝術館、百座特色文化小院和千米煙火街市,同時還將開發民宿、餐飲等旅游業態?!奔t時空負責人朱林壽告訴記者。
“工業遺存”的活化利用,不只出現在安慶城區。在岳西縣主簿鎮大歇村,曾經的華東氣象502廠搖身變為“代號502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盛夏時節,正是這里的旅游旺季,來自省內外的大批游客和研學團隊來到這里參觀學習。
華東氣象502廠建于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特殊歷史時期建設的一個三線廠,主要生產通信設備。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廠區關停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
2020年,大歇村“兩委”整合村集體項目資金,同時引進企業,雙方共投資1000余萬元,讓老廠區“重獲新生”。
“這里已經建成一座國防及安全知識體驗展館,一座綜合團隊拓展訓練場和一個國防軍事體驗場,每年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贝笮妩h支部書記汪品峰說。
廠區開放
“老字號”成旅游“新名片”
工業遺存,是城市建設和工業建設的見證。在眾多工業遺存中,具有較高歷史、科技、社會、藝術價值且當前仍在使用的工業遺產,更是承載城市工業發展史的“活化石”。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作為安慶首個國家級工業遺產,安慶市胡玉美釀造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大力保護工業遺產的同時,對其合理利用,成功闖入工業旅游“新賽道”。
胡玉美公司始創于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主要生產蠶豆辣醬、辣油椒醬、復合調味醬等產品,系商務部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
2020年底,“胡玉美醬園”入選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昂衩泪u園”的核心物項為清朝建筑胡玉美四牌樓醬園及店內石箍門,清末民初建筑胡玉美坤大門市部,傳統醬品釀制的設備設施(曬醬場、溫釀房、通風池、醬油生產線)等。
“胡玉美工業遺產承載著的不僅是公司發展史,也是安慶工業發展史,意義重大,現在我們每年都要投入一兩百萬元資金,對其進行維修保護?!焙衩拦鞠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
經過改造修繕,如今,位于安慶古城內胡玉美文史館成為安慶一張珍貴的旅游名片。館內不僅展陳著200年前漢白玉材質、全框架結構的石箍門,還收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
位于黃土坑路的胡玉美醬園仍能看到舊廠區的印記。在這里,蠶豆瓣經清洗、蒸煮、制曲等工藝成為醬醅,隨后在此日曬、夜露,發酵成熟。經過改造,這里部分區域常年對外開放,每年有數萬人次走進這里,了解胡玉美的古法制作工藝。
無獨有偶,近年來,安慶中醫藥行業的“中華老字號”——“余良卿”深入梳理工業遺存家底,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該公司建成企業歷史文化展館、中醫藥文化展廳等開放空間,同時將企業主打產品——橡膠膏劑的部分生產環節對公眾開放,游客可以在這里看到老膏藥的生產過程,感受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功能重置
“老建筑”成生活新空間
在安慶,曾經有一條穿城而過的8.8公里石化油氣管廊帶以及安慶石化港貯油罐區。在城市升級過程中,大部分管道被拆除,但仍有海員俱樂部及部分儲油罐、輸油管等工業遺存保留下來。
如何讓這獨具特色、承載記憶的工業遺存“重煥光彩”?安慶市將它同城市發展方向和市民需求相結合,因地制宜地置入新的生態文化功能,規劃設計高品質城市公共空間——濱江ECD(油罐生態文化中心)。
4只油罐、1組老建筑、117米石化管廊及基樁、153米管溝,還有一些檢修梯、游標尺、甚至一個個小小的螺栓……為了延續這份“工業記憶、歷史余溫”,濱江ECD設計師細細收拾“城市記憶的小碎片”。這些“小碎片”作為近現代工業文化的縮影被妥帖保留、精心改造,化身成為將工業、藝術、文化相融的“一館兩中心”,即安慶市圖書館新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及生態濕地公園。
8月6日,安慶市圖書館新館試運行,吸引了大批居民前來參觀、學習。新館分兩層,目前開放了圖書借閱區、少兒閱覽區、期刊閱覽區、自修閱覽區共四個功能區。
漫步在新館之中,不僅能品讀萬卷書香,還能感受到古典與現代交織的工業之美。
“新館環境幽雅舒適、空間開闊敞亮,圖書種類也多,以后會經常帶孩子過來?!卑矐c市民徐汪苗對記者說道。
“新館兼具空間感和藝術感,在保留原油罐生態園區工業元素的基礎上,巧妙地將四個獨立的罐體聯通,實現了工業遺存和現代人文的交融?!卑矐c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后期,館內會陸續舉辦主題展覽、閱讀分享、專題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