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贏在起跑線”,我們做對了什么?
    來源:安徽時評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9-25 09:57:38

    9月22日,合肥西郊科學島上傳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42.02萬高斯!破紀錄了?!?/p>

    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自主研制的水冷磁體產生42.02萬高斯(即42.02特斯拉)的穩態磁場,打破了2017年由美國國家強磁場實驗室水冷磁體產生的41.4萬高斯的世界紀錄,成為國際強磁場水冷磁體技術發展新的里程碑。

    刷新世界紀錄,是科學家攀登科學高峰的真實寫照,也是安徽科技創新策源地能力不斷增強的體現。

    從當年的中國第一臺VCD、第一臺微型計算機,到今天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世界最薄0.12毫米電子觸控玻璃……75年來,經過幾代科技人的不懈努力,安徽從一個“小透明”的省份,發展為如今的科創大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12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在安徽,科創種子是怎么種下的?又如何擦亮科技創新這塊金字招牌?

    在安徽的科創版圖上,科學島、中國科大、量子計算機、星火大模型等一批創新元素,格外耀眼。這些,都不約而同集聚在合肥這座城市。 

    合肥科學島 王世保/攝

    1952年,合肥被確定為安徽的省會。彼時,這座城市還只是一個江淮小邑。

    196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落戶合肥,科創的種子就此埋下,一座城和一所高校的“雙向奔赴”開啟。

    1978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在合肥西郊董鋪島初具雛形,當時的名字是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

    中國科大和科學島的落戶基本奠定了安徽科教優勢的基礎地位,也為當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打下基礎。

    時間線來到2017年。這一年,國家發改委和科技部正式批準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標志著安徽在全國創新大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近年來,安徽在基礎研究“最先一公里”精耕細作,一批鐫刻著“安徽烙印”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噴薄而出”——

    合肥“人造太陽”再創新的世界紀錄,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

    世界獨創二氧化碳“變”葡萄糖和脂肪酸成果,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糧食”提供新技術;

    “九章三號”實現255個光子操縱,刷新量子計算優越性世界紀錄……

    聚焦“從0到1”的原始創新,“科里科氣”正成為安徽最鮮明的氣質。從“靠創新起家”到“靠創新當家”,安徽正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創新“領先一路”。有了良好的科教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擦亮創新這塊金字招牌?

    推動科產深度融合是關鍵一招??飘a深度融合的基礎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途徑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安徽是怎么做的?

    改革科技計劃管理,增強科技供給。以“六個一”做好創新資源一體化配置,即:聚焦一個重點產業領域,依托一批科技領軍企業,組建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設立一個重大專項,鏈接一批高校院所,匯聚一批創新人才。同時,強化有組織科研,加大應用導向的基礎研究,真正產出一批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成果。

    單光子探測光路 陳三虎/攝

    去年,安徽全社會研發投入1152.5億元,總量躍居全國第10位;研發投入強度2.56%,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7位,總量和強度在全國位次實現“雙進位”。

    企業是創新創造的主體,通過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次培育機制,不斷壯大企業隊伍。

    2023年,安徽企業研發投入、企業研發人員、企業研發機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比,均實現了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1.9萬家,居全國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超2.7萬家,居全國第7位,較上年提升2位。

    此外,通過推動項目、平臺、人才等創新資源向企業傾斜,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機制,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不轉化是最大損失。

    要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和難點,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從“書架”走向“貨架”,點亮“科技樹”、形成“產業林”。自2022年,安徽開始在省屬高校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2023年,試點單位擴展到106家,成果轉化打開新局面。

    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原來成果轉化的“先轉化后獎勵”模式,改為“先賦權后轉化”,充分發揮科研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主人翁”作用,調動了科研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主動性積極性,大大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步伐。

    科研人員有序開展科研工作 徐旻昊/攝

    截至目前,安徽累計賦權成果已超800項,成果估值近5億元,成立或入股的企業有80余家。

    75年來,安徽創新的步伐越邁越大,原始創新從“跟跑”、“并跑”到實現部分“領跑”,產業創新從“盆景”到“風景”,制度創新從“復制”到“突破”。

    站在新起點,安徽必將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新篇章持續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撰稿:鹿嘉惠)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