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合肥市濱湖康園小區便民充電驛站內,市民劉凌使用移動充電機器人為愛車“續航”。這是合肥供電公司和合肥市方興社區康園居委會聯合建立的“社網共建”電力服務驛站為社區“量身打造”的服務舉措之一,破解了市民“充電難”問題。合肥供電公司于2023年啟動“社網共建”工作,將電力服務延伸至社區網格“最后一百米”,根據工作計劃,合肥城區所有社區預計將于今年底實現“社網共建”全覆蓋。
7月19日,合肥市瑤海區靜安新天地小區住戶張俊俊向合肥供電公司瑤海供電分公司遞交私人充電樁報裝申請。當日下午,客戶經理趙偉上門勘察現場,現場完成接電方案制定和裝表工作。
據了解,由于靜安新天地小區地下停車庫屬于人防工程,不能私自改建,新能源車主通常在地面安裝私人充電樁,由于距離較長,需承擔的個人資產“表后線”費用達千元以上。今年以來,瑤海供電分公司和合肥龍崗綜合經濟開發區海州社區居民委員會聯合建立“社網共建”電力服務驛站陸續收到市民相關問題反映。
瑤海供電分公司主動對接,最短時間從臨近開閉所引出專用電纜,在小區停車場內安裝完成充電專用表箱?!艾F在的‘表后線’大幅縮短,長度不到30米左右,我需要承擔的費用還不到百元,既方便又經濟?!睆埧】》Q贊道。
目前合肥城區共有低壓電力用戶235萬戶,分布于322個社區。為進一步延伸電力服務至社區網格“最后一百米”,合肥供電公司于2023年啟動“社網共建”工作。通過與街道、社區居民委員會等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服務中心等場所設置實體電力服務站,電力客戶經理“掛牌上崗”為市民提供家門口的服務。該公司還在社區網格微信群內引入“合電小云”智能機器人,24小時快速解答市民問題;電力客戶經理定期和社區網格員走訪特殊人群,提供上門辦電、用電檢查等延伸服務,協調跟蹤、解決市民關注的“充電難”、“上樓難”等熱點問題。
依托“社網共建”體系,合肥供電公司還進一步加快社區網格數據和電力數據的融合應用?!拔覀兒凸╇姴块T聯合建立‘包河區獨居老人安全守護平臺’,全天24小時對轄區571戶獨居老人開展用電數據監測分析?!焙戏蕿I湖世紀社區智慧建設部副部長羅湄妮介紹,一旦出現較大用電量波動,網格員2小時內完成電話回訪和上門服務。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供電公司和全市60個街道的54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簽訂“社網共建”協議書, 累計解決市民“充電難”等問題1664件,真正實現了市民“辦電不出社區”。根據工作計劃,合肥城區所有社區預計將于今年底實現“社網共建”全覆蓋。
(李巖 吳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