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馬鞍山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超特高壓一班的班長許磊是一位“80后”的共產黨員,自青澀學徒時期開始,便扎根于基層一線。二十余年來,他堅持不懈地苦練專業技能,從對技術的一無所知成長為擁有三項國家專利的創新者。他不僅個人屢獲殊榮,更從獨自摸索鉆研的“愣頭青”蝶變為帶動團隊創新創效的“領頭雁”,許磊始終不忘初心,在急難險重一線奮戰,以忘我的工作態度和專注的精神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
多年來,他致力于技術創新,他帶領的創新團隊共開展了23個科技項目,其中三項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五項成果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多項QC成果獲得省市各級獎項。
2002年畢業后,許磊來到馬鞍山供電公司輸電帶電班工作。剛畢業時,青澀懵懂的許磊對高壓線路一無所知。然而,當他看到老師傅們身手敏捷地攀登幾十米高的桿塔,靈巧輕便地在導線上行走,輕車熟路地進出高壓電場進行等電位帶電作業時,他的心中感到無比震撼。
“當時想著以后什么時候自己要是能在那么高的桿塔上、在搖晃不停的導線上自由作業,那該多好??!”許磊說道。
在他看來,線路不僅是電力的傳輸載體,更是連接企業和老百姓的紐帶,容不得絲毫馬虎。白天,許磊跟著師傅熟悉線路設備,現場學習缺陷分析方法,晚上仔細琢磨領悟。業余時間,別人休閑娛樂,他啃書本,背公式,畫接線,不斷給自己充電。幾年的錘煉,讓許磊蝶變成了線路專業的行家里手,一有空就琢磨改進日常的工作方式和工器具,提高工作效率。
在迎峰度夏期間,用電負荷激增,導致線路設備長時間處于高溫大負荷狀態,導線線夾和接頭的溫度可能上升,若溫度過高,則可能燒毀設備并引發跳閘,可能導致大面積的停電。為此,需要運用紅外熱像儀對每一基桿塔進行細致地檢測分析,以識別輸電設備的故障。
起初,工區內沒人掌握紅外熱像技術及其圖譜分析方法。許磊便利用業余時間,深入研究相關資料,并在周末和節假日通過朋友的協助前往上海的相關機構學習培訓。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許磊可以得心應手地利用紅外技術對輸電線路運行狀況進行有效監控。
同時,憑借多年的實際工作,許磊總結經驗,分析不足,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解決辦法。許磊撰寫了《輸電線路帶電檢測中的紅外診斷技術應用分析》等多篇論文在相關雜志上發表。
此外,在許磊的建議下,以當時所在的班組輸電帶電班的名義成立了“教育基金會”,專門資助貧困學生,從帶電班成員每月的登高補助中,捐出一部分錢,作為基金會的基本活動資金。
由于這個基金會規模太小,大家都親切地將之戲稱為“小小基金會”。許磊還將各類技能競賽和專利發明的全部獎金捐助給了幫扶對象,“小小基金會”也先后捐助了多名貧困學生。
許磊此前曾榮獲“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并先后獲得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青年崗位能手、馬鞍山市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等榮譽。
“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腳踏實地、立足崗位,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痹S磊說道。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徐宏博 實習生 董選如 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