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策劃】梅雨季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雪子 分享到 2024-07-08 09:52:21

    梅雨季的焦慮

    □南窗紙冷

    今年的梅雨季,是個暴力梅。

    我喜歡干爽。對付潮濕黏膩的天氣我頗有經驗,除濕機、烘干機必不可少,拖地的次數也要減少。梅雨季,要面對的不僅是家里發霉的邊邊角角,就連書本紙張摸起來都是軟軟稀濕的。早上剛洗過蓬松的頭發,到了中午就又油又扁地塌在頭上。人也總是面泛油光,好似剛蒸完桑拿。每當這時,我就懷念北方的干爽,哪怕熱,也熱得痛痛快快!哪像這種天上下開水,地上似蒸籠的不爽利?

    梅雨季我還有些額外的煩惱。家住頂樓,買房子時只覺得頂樓復式面積大。卻渾然不知頂樓最大的風險在于漏水。

    裝修房子的時候剛好是梅雨季。有天我約了打孔師傅來開閣樓空調孔,一切順利。打完孔后就下起了暴雨,第二天,我去房子里看,不由大吃一驚——水從閣樓順著樓梯嘩嘩往下流,好似水簾洞。剛鋪好的地板、刷好的墻被泡得不忍卒視。我原本以為是樓上的窗戶沒有關好,不料空調孔才是罪魁禍首。天晴了,我找了個師傅從屋頂爬出去檢查,為什么會倒灌水?師傅告訴我,空調孔外,剛好有一道溝渠,經年累月積滿了樹葉。暴雨天氣積水迅速,雨水疏散不下去,于是順著空調孔全部倒灌進了我家……

    考慮到倒灌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為了安全起見,我迅速買了水泥和堵漏劑,花錢把空調洞堵上了。這空調不裝也罷。

    托開發商的福,頂樓還擁有兩個沒有封頂的陽臺。在門窗市場跑了多日,我鄭重選定了一個看起來信譽良好、窗戶結實的商家幫我封陽臺。但人家誠實地告訴我,沒有能徹底防水的玻璃房,頂樓,就要做好漏雨的準備!

    從那開始,每到梅雨季,我就焦慮。

    漏雨,是看心情的。風向不同、雨量大小,都會影響漏雨的進度。有時,水會緩緩地從陽臺側面滲進來。而有時,頭頂的管道會悄悄流下一股水。有時在陽臺上猛然踩到一腳水,但放眼望去,并沒有任何地方有漏雨的痕跡,我茫然地抬頭看著玻璃屋頂,好生困惑。這雨,到底是從哪兒漏進來的呢?

    更令人悲傷的是,過了幾年,為我家封陽臺的商家倒閉了。這意味著我失去了售后,我上哪去找個愿意徒手爬上無防護玻璃頂的師傅,給我補點玻璃膠呢?

    我去找樓下的水電師傅,向他請教,如果在陽臺內側所有的接縫處再打一遍玻璃膠,對于堵漏有沒有用?師傅干脆地告訴我,沒用。

    一時難以治本,只好轉而治標。每當暴雨來臨時,我就沖上閣樓,檢查所有的窗戶。沖上陽臺,將鳥籠墊高、將掃地機器人墊高,花架挪開、打開地漏的蓋子,隨時觀測陽臺動向、清理積水。我買了個鼓風機,掃完水后,就開始吹地,避免水從地磚滲透到家里的地板……我對暴雨形成了敏銳的嗅覺,哪怕半夜下雨,我也會及時醒來,“下雨了趕緊關窗戶”這句話好似刻進了我的DNA,某天我正在上班,忽然一抬頭望見外面烏云密布,暴雨預警!我立刻拿了鑰匙跳起來沖下樓,騎上車往家趕,剛過一個路口,大雨傾盆而下。很快,路面就開始積水。我一直牢記城市的三大危險是涉水、明火和人群聚集,這會兒為了趕回家去救災也顧不得了,不得不說這年頭電瓶車的質量真不錯,無懼風雨還能涉水……

    整個雨季,我的神經都很緊張。

    這個夏季過去以后,無論如何也要設法找人幫我在屋頂打點玻璃膠。還有個心愿就是,以后我也不要再住頂樓了!

    梅子黃時雨

    □章銅勝

    梅雨是個好聽的名字,也是會惹人煩惱的名字。在江南,每年的夏季,總有一段時間是屬于梅雨的。

    梅雨是有著不同表情的。在鄉下,常聽人說今年是“長梅”,說的是梅雨時節的漫長,語氣里顯然是有些不耐煩的,是對雨,也是對雨意綿長的日子。而當他們說出“苦梅”的時候,多少會顯出對雨水漣漣的天氣的無奈,他們擔心的是地里的莊稼讓雨澆壞了,辛辛苦苦的耕作沒了收成。遇上“空梅”,天氣晴朗少雨,田地里的莊稼不用擔心,農人們格外的輕松爽朗。我還是希望在梅雨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是連綿地下著雨的,沒有雨的梅雨,在我的心里總覺得像是少了點什么一樣。

    雨點淅瀝,雨聲斷續的時候,我喜歡獨自站在窗前,看雨,也聽雨??次萃獾挠昙娂姄P揚地下,直下得我的心思也如雨絲,越牽越長,越扯越密。在院子里,孤立雨中的一株芭蕉綠得驚心,聽雨打在芭蕉上的聲音,也是翠綠的。而雨落在檐上的聲音,卻像雨天的日子,一點點地在雨中消逝。舊屋上的瓦松,疏疏密密,在雨中,有了生氣,好像一幢老屋也會在雨中返青生長一樣。

    梅雨時節,老房子屋檐下,雨是掛著的一幕水簾,一忽兒細如涓滴,一忽兒又粗如水柱,白亮亮的,像一株青葦站立雨中,有著風的飄搖不定。雨天,老房子濕氣重,潮濕的氣息會順著老屋的木質板壁往上爬,潮氣在木柱和板壁上連綿起伏,有遠處雨中山巒的氣象,像是要讓浸潤在老房子里的舊時光復活,讓曾經的歲月再現。

    我不喜歡潮濕記憶的沉重。于是,遠離木質的板壁和墻柱,搬一把老藤椅,坐在屋內的天井和大門之間的空處,看雨,也看書。雨從天井的檐口上往下落,也從屋檐上住下落,就落進了心里,那一點一點的雨,像是一個一個的字,從天上滑落,滑落在大地上。我手中的書,一頁一頁在雨中洇濕,方方正正的字,一個個跳動起來,像雨點,帶著潮濕的注腳,跳進眼前的雨中。

    從天井的檐口和屋檐上滴落的雨,畢竟顯得氣象小,格局窄,經不起細看。

    梅雨時節,我們應走出去,看一川梅雨的大千氣象,也看一川梅雨的百般風情,那是夏日的悸動,也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一段美好時光。

    出家門,不遠的地方有一池塘。此刻,雨點在不停跳動,忽快忽慢,忽大忽小。有一群鴨躲進池塘邊的一叢野薔薇下避雨。薔薇謝了,綠蔭濃了,鴨子們擠擠挨挨,不敢高聲地嘎嘎叫,惟恐驚動大雨吧。

    村東,楊柳站在河邊,濕淋淋的,枝亂葉披,站立成一副落魄相,完全沒有了在春風中,揚起萬千條的輕柔曼妙了。

    池塘的水滿了,小河的水滿了,田野里的水漫了出來,漫上田埂,矮坡。原野上,那些綠在雨中起伏沉浮。一川茫茫的水色,在大地上蕩漾,像是在晃動著整個世界,天地仿佛混沌如初。

    一川梅雨,全是水的心思,漫了,溢了。雨中的一顆梅子,悄悄黃了。在我眼前,有一些清亮的雨點在跳動,那是雨的清涼和靈性。


    熟盡黃梅雨意深

    □錢紅麗

    每年6、7月份,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而出現的持續陰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

    這氣象學上的梅雨時節,給成長于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每一個童年,皆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象。

    持續不絕的雨水,讓時間一點一滴慢下來。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稻禾更綠,鷺鳥更白。天地上下一色,宛如籠了一層綠帳,唯有門前小河白亮亮的。

    雨天雨地中,披一件蓑衣,去河邊挑水。河水早已漫過堤岸。每當蹚水而過,無數的小鯧條子正結伴逆水而上,小精靈們搖頭擺尾地蓄力,以肚腹作S形爬行,沿著緩坡扶搖直上,看得人心驚。一拃長的小魚兒,何以擁有如此強大的心力?沒有一條小魚兒不能抵達上游的水域。吾鄉將這一現象,稱之為小魚上水?;厥子曛心且荒荒?分明有王母娘娘上瑤池的美好……

    半生盡矣,每至梅雨時節,身體記憶迅速被喚醒,我總會下意識去到大菜市,一定可以邂逅到河鮮。只有自小生活于鄉下的人,才會洞曉這一自然奧秘。

    一村大人百無聊賴,偶爾感念一句,雨落得不開天啊。大河滿了,小河滿了,池塘滿了,稻田也滿了,成千上萬朵浮萍順著壕溝漂漂散散,曲曲彎彎地一路到了小河中。河面雨霧升起,宛如仙境,有鷗鳥翩翩地飛。有一種叫天子,利箭一般直插雨簾,乳燕格外喜愛在雨天學飛,三五成群斜著身子嵌入雨霧中盤旋,偶爾一個懸停、折返,再翻一個筋斗,快速沒入雨霧之中,再也不見。

    雨水不絕,世間變得浩渺,人類一起深陷汪洋中。盛大的白云繞著遠山徜徉,只露出青山尖尖。天地相接處,雷聲滾滾。昨日雨,今日雨,明日還是雨,世界仿佛停止了運轉。雨水盛極,我們小孩子連牛也不能放了。趁著雨水暫歇,急匆匆去田畈割回一籃青草喂它。

    豐沛的雨水,富饒的雨水,令連綿的青草急速生長,甚至可聽聞青草拔節的微響。菜園中,莧菜、空心菜們,簡直跳著蹦著往上躥。長得過急,又被豐饒的雨水密集澆灌著,一起45度的傾覆了,仿佛被無數的神靈撫摸。這些葉類蔬菜,是真嫩啊,輕輕一碰,便折了,根本來不及吃它們。偌大的雨點在菜畦上砸出密密麻麻的孔洞,無數泥點濺灑于剛剛結出的辣椒上、茄子上。久雨令所有的蔬菜根須松動,當我們去摘它們時,再也不能直接拽了,必須小心翼翼用上剪刀。茄子辣椒見風長,見雨長。茄子尤甚,一摘一籃,一時吃不掉,又無陽光來曬它們,只好用菜刀隨便斬幾下,給豬加加餐。過于豐盛的莧菜、空心菜,成了雞們的零食。

    到處濕淋淋的,潮嘰嘰的。鵝鴨倒不以為意,早出晚歸依舊,一日日于村前的池塘中禪修。我曾長久觀察過雨中的它們,宛若被釘在水面上,偶爾把頭大幅度地搖擺,無數水珠滾落。

    長河邊,總有捕魚人的身影出沒。一襲棕色蓑衣,一雙長筒膠靴,一只竹制魚簍,手握一柄長叉,自下游到上游。他在尋找上水的大魚。大魚上水,會露出青色脊背。單手握叉的他,并非百發百中,逃脫的大魚一蹦三尺高,迅疾沒入深水區中。他鍥而不舍一步一步守于河沿,整個人與天地一色了。雨水愈盛,愈能捕到大魚。捕魚人究竟有著何等的靜氣呢?天地間,唯一人矣。俠客無非如此。我不認識捕魚人,他不知從何處來,最后又去了何處……

    雨水無盡,總是致人憂傷,童年的我好想與捕魚人結伴,一起浪跡天涯……

    一夜一夜,我們像睡在瀑布旁邊。大人在睡夢里翻個身,咕嚕一句:天漏了。不,是傾盆而潑。雨水沿著魚鱗瓦,到了屋檐下,像落線珍珠,汩汩嚕嚕,無窮無盡……

    好不容易天亮,依舊雨天雨地。時間在雨水中靜止不前,將白日拉得更加漫長。

    雨聲喧喧中,我家十余只雞們渾身精濕,皆單腳獨立,將頭顱插入翅膀中沉思。那頭一向膚淺的大黑豬靜臥于豬圈中,支楞著肥耳聽雨,恍惚中,分明化身為一名智者,溺陷于冥思苦想之中。

    點滴芭蕉雨微涼

    □朱秀坤

    一直疑心梅雨是綠的,點點滴滴,絲絲縷縷,一行行編織,一瓢瓢潑灑,天地之間到處郁郁蔥蔥葳蕤蒼翠,草木全都碧綠生青,一碧如洗,綠得發亮,油光水滑,一掐一股鮮嫩綠汁,一片怡人清芬。

    我喜歡梅雨綠,這綠,在竹,在荷,在青苔,在無邊的稻田……

    夏日新篁初放,沙沙沙的梅雨打在林間,雨珠成串,竹露滴清響,更襯得林子的清與靜,間或一兩聲鵓鴣輕啼,一對煙灰色鳥兒翅膀一扇,拂在竹葉上,“撲嚕?!睋鄢鰩最w雨珠,鳥兒遠了,沉悶憂郁的鳥鳴似還留在雨林里,讓人覺著幾分神秘。雨后,枝葉青蒼,浥露靜,和煙綠,映人眉眼皆翠,風過,葉搖,一片涼意與清芬令人神清氣也爽。若能有一所庭院,種幾竿修竹,黃梅天氣,啜芳茗,賞雨葉,也是一番雅趣。去年梅雨時,我無意中發現某單位樓后竟長了一叢叢箬竹,一片片油光發亮的箬葉比巴掌還寬,我知道箬葉可以包粽子的,比鄉親們用蘆葦葉包粽子方便多了。我扯下一把,學著包了一回箬葉粽子,開水一煮,滿室清香,美美地過了一回饞癮。

    熟梅天氣半陰晴,晴熱與陰雨輪番上場,就將春天里不經世事的青蔥打成了成熟穩重的碧綠。最為濃墨重彩的是荷葉——從初出水面的尖尖角到俯仰生姿的翠蓋碧傘,荷葉一直就那么綠著。經了梅雨更是綠得沒心沒肺,風一吹,荷葉上凝聚的那顆晶瑩露珠歡快得“咚”一聲滑進池中,沒了形跡,唯有一只赤冠黃喙的黑水雞在葉下,無聲避雨。斯時,一池的荷葉綠得清新,池水也綠得喜人,點綴著幾朵紅蓮白蓮,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前些時參加一個飯局,有朋友說他流轉了一千多畝藕塘——那得是荷葉的海洋了吧,真正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了,開出的荷花得美成什么樣啊!讓我心儀的是他對藕塘的描述,說里面棲息著許多水鳥,野鴨子、水葫蘆、隔斷鳥、叨魚郎,還有各種鷺和鷸,有名沒名的數不清。藕塘里轉上一圈,形態各異的鳥蛋能用筐裝簍盛。哪天得空了,盡管來,炸藕夾,汆藕丸、花香藕、荷葉排骨飯,還有大龍蝦管夠!我嘿嘿笑著,沒好意思答應。想想能夠帶上孩子,劃上小舟,剝著蓮蓬,穿行在讓梅雨熏染得滴翠的碩大荷葉間,醉入藕花深處,驚起一灘鷗鷺,稍帶著拎回一籃野鳥蛋,多好——只是酒桌上的話,算不算數呢?

    梅雨季節的水稻不再是剛插秧時的鵝黃,和風吹,日頭曬,尤其幾場溫潤梅雨滋潤過后,那雨珠子跳脫得沒邊沒沿,水稻越發努力向上,得了勢地瘋長。煙雨迷蒙中,返青,茁壯,拔節,分蘗,一片片稻葉箭矢般往上發力,齊刷刷,綠油油,這邊是一片、又一片,那邊是一畝、又一畝,一望二三里,煙村四五家,無邊無垠、汪洋恣意的稻田綠啊,綠得養眼,綠得養心,空氣都仿佛成了綠色,深深地吸上一口,心房似也能被染綠。晨昏時候,田邊茅舍飄起縷縷炊煙,端一碗米飯在門前,看看田間翩然起落的嫻雅白鷺,更覺歲月靜好,日子安穩。置身如此茅舍,聽雨,聽青蛙的歌唱,聽水稻吮吸雨露自由生長的聲音,與心愛的人一起老去,也好。

    又下雨了,滴滴答答的梅雨下多了也讓人生厭。特別清新喜人的是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那碧苔也在雨中的屋瓦上,舊時的房頂愛用瓦片蓋頂,青黛色的瓦片一俯一仰,親密相依,又叫鴛鴦瓦,道是“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梅雨時候,瓦片上常會漫生一寸寸薄薄的青苔,權當為鴛鴦瓦覆上小被窩了。雨再下,再下,淅瀝聲里一晌貪歡,翌日大早也許就會發現,梅雨原是有腳的,腳印是綠色,一腳又一腳,全成了樓下磚墻上絲絨似的青苔,上面爬一只慢悠悠的小蝸牛。石板路的縫隙里也有青苔,人們都走得慢了些,生怕一不小心滑上一跤——梅雨也會開玩笑啊。

    斯時,林木染翠,野草蔥蘢,蘆葦綠得烏泱泱,點滴芭蕉雨微涼。我在陽臺上,開了窗戶,看雨水輕飄,啜一口綠茶,在想念雨季里的遠方親人,也想念雨中的鄉野阡陌,以及雨霧中一碧如洗的迷人稻田……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