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多跑路企業不跑腿,省發展改革委聚焦企業開具證明“難、繁、久”等問題,組織推行1份企業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切實減輕企業和基層負擔。2023年3月改革實施以來,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下載10萬余份,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證明 200 萬余份。
“一張表”代替“多張表”
用1份信用報告取代40個部門的無違法違規證明,改革涉及到多個部門。我省重建運行機制,實現“一張表”代替“多張表”,建立調度推進機制,針對環保、市場監管、住房城建等領域涉及無違法違規證明較多的實際,將涉及的所有40個領域一體納入改革范圍,堅持1個標準、1張進度表,推動各地各部門步調一致開展改革。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部門按照統一要求落實系統對接、信息歸集共享、信用報告查詢等具體任務,解決各部門業務流程不統一、所需時間不同等問題,協調推動1份信用報告代替多部門證明。
讓“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數據資源局、省司法廳以及涉及無違法違規證明的相關主管部門,對現行無違法違規證明清單進行全面梳理,打破部門信息壁壘,充分征求市縣和社會公眾意見,確定無違法違規證明涉及信息主要包括行政處罰和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
同時,依法依規編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目錄,加強信用信息常態化共享工作調度,依托省信用平臺累計歸集全省涉810多萬市場主體各類信用信息65 億條,實現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7個工作日全量統一歸集公示,做到嚴重失信主體名單信息全量歸集共享,推動各地各有關部門及時更新。
“主動優辦”代替“被動接辦”
打破企業多頭跑、多次跑的傳統辦理模式,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中心開發企業信用報告查詢專項系統,推出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無違法違規證明版)專屬產品,構建線上線下實時簡便辦理流程,全面提升企業辦事體驗感。
讓企業方便地獲取信用報告,省發改委優化服務流程,實現“主動優辦”代替“被動接辦”。推行“網上辦”,將省信用平臺企業信用報告查詢專項系統全面接入“皖事通辦”平臺、各級政府部門和信用建設門戶網站,企業登錄任一網站平臺即可獲取信用報告。企業完成“登錄、查詢、下載”三步,即可在1分鐘內獲取信用報告。
線上平臺提供7X24小時不打烊信用報告服務,企業也可依托政務服務窗口、一體化智能自助終端等線下一次性查詢下載,充分滿足多樣化辦事需求。企業線上、線下獲取信用報告均不限次數,不收取任何費用,盡可能降低企業辦事成本。另外,各級政府部門辦理行政服務事項需核實企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直接通過省信用平臺獲取信用報告,無需企業申報提供,推動政務服務更加利企便民。
“政策找企業”代替“企業找政策”
好政策更要讓企業充分知曉,我省召開省政府專場新聞發布會,全方位宣傳解讀政策。通過新聞媒體報道,通過網站媒體集中推廣、線上線下培訓宣貫、在各級政務大廳全覆蓋投放服務視頻和指南等方式,有效擴大政策知曉度,引導企業享受便利。
安徽省青峰船務有限公司因業務發展需要,需開具包括稅務、金融監管等部門在內的無違法違規證明。六安市地方海事處了解情況后聯系企業告知政策,并手把手指導企業經辦人登錄“信用中國(安徽)”網站,不到1分鐘成功開具企業公共信用信息報告。
我省還開通電話專線、留言平臺、專屬郵箱等,第一時間受理企業異議申訴、意見建議,及時優化賬號注冊、報告防偽、批量查詢等功能,確保企業真正享受改革便利。
1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證明改革“切口小意義大”,被國家發展改革委評為2023年全國優秀信用案例,浙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北、吉林、天津、湖北、海南、陜西等省市主動對接調研、借鑒推廣。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