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橫跨長江兩岸,緣鋼而建,因鋼而興。馬鞍山市多家企業反映,許多在關鍵崗位上具有精湛技藝的特殊技能工人,因學歷低、常年外勤等因素難以晉升,有的到中級工已是“天花板”,按照已有的職業技能評價條件,他們很難獲得應得的等級,缺乏上升通道導致一些制造業領域老人要躺平、新人不愿來。
馬鞍山市積極探索建立特殊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激發技能人才隊伍活力。截至2023年底,共有1829名特殊技能人才通過企業自主評價,破格取得高級工以上技能證書,相關做法被中央改革辦向全國推介。
“服務+監管”
馬鞍山市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出臺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辦法,將之前人社部門的評價權下放給具備資質的企業,政府角色由“主導”轉為“服務”和“監管”。
同時,在全市9個縣區、園區召開政策宣講會,通過發放一封信、“送政策上門”等形式,廣泛宣傳解讀特殊技能人才評價政策。
此外,市、縣(區)級人社部門安排專人“一對一”上門指導,解決企業評估備案、評價方案制定、考核評價實施等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當好企業的服務員,累計認定備案企業38家,涉及68個職業、63個工種。
馬鞍山市組建人社部門外部質量督導員、評價機構內部質量督導員兩支隊伍,采取“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督導。據了解,馬鞍山市累計組織開展了43次現場考評質量督導,確保企業自主評價規范公正,做到“放權”不“放任”“自主”不“自流”。
“破格+越級”
技術工人職業技能等級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5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諸多認定條件。
2022年,馬鞍山市出臺《馬鞍山市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辦法(試行)》,打破了學歷、資歷等限制,以能力、業績、貢獻為導向,讓一大批特殊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據統計,取得高級工以上技能等級證書的1829名特殊技能人才中,通過破學歷、破資歷、破年齡、破身份取得證書的分別為75人、1350人、27人、377人。
此外,馬鞍山市改變理論知識考核方式,更加側重對職業道德、“傳幫帶”水平、實操技能等方面的考核。值得一提的是,明確具備四個條件之一的特殊技能人才,可破格參加技師、高級技師的評價,包括掌握生產環節關鍵技術,技能水平領先的;發揮“傳幫帶”作用,在人才隊伍培養上作出突出貢獻的;解決重大生產難題,有特殊貢獻的;在本企業薪酬體系中,薪酬水平為同類員工1.5倍及以上的。
“政策+激勵”
馬鞍山市出臺建設技工強市、打造人才高地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體現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的工資分配制度,充分發揮各類政策疊加效應,促進特殊技能人才技能評價與支持政策、薪酬待遇制度等貫通融合。
對通過評價的特殊技能人才,納入全市技能人才數據庫,由企業直接頒發技能等級證書,并相應提高薪酬待遇。寶武馬鋼、漢馬科技、十七冶等企業都出臺了技能人才津貼等激勵政策。
為解決人才安居問題,對符合條件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分別給予3萬元、4萬元、10萬元安家補貼,在本市購買首套自住商品房的,再給予8萬元、11萬元、30萬元購房補貼。
同時,鼓勵行業主管部門、群團組織、行業協會、企業及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對特殊技能人才進行獎勵,在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中予以傾斜,充分激發特殊技能人才勤學苦練、埋頭鉆研的熱情。
鼓勵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對按規定組織特殊技能人才開展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并取得相應技能等級證書的,分別給予企業2000元/人、3500元/人和5000元/人的培訓補貼。
對組織技能人才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決賽并獲得成長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的企業,分別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和5萬元,獲得省創新創業大賽決賽成長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的,分別獎勵15萬元、10萬元、5萬元和3萬元。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徐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