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商報特別報道:抗洪一線的凡人歌(三)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陳衛華 分享到 2024-07-02 21:37:37

    05 守護

     

    許達

    “發現險情,橋上有一棵大楊樹正在被洪水沖向下游,離橋約150米……”。歙縣許村村內,23個文保員輪流24小時堅守,用自己敏銳觀察,迅速上報,保護著一個個“國寶”在洪水中安然無恙。

    吊走威脅古橋的大樹

    23人盯住16個“國寶”

    歙縣許村鎮許村村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中國傳統村落,2006年許村古建筑群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村內有1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體,有廊橋、牌坊、古民居、祠堂、古亭等。

    自6月19日到21日,許村村降雨量超過520毫米,是安徽省降雨量最大的一個站點。如何在極端天氣下有效保護這些“國寶們”的安全?許達等文保員們選擇了值守。

    清理祠堂內的淤泥

    許達是土生土長的本地村民,為了保護村里的這些古建筑,他早年加入了文保員隊伍中。據其介紹,在這次強降雨來臨之前,縣里以及鎮上就已經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今年4月到6月,已經進行了徹底大排查,對存在漏雨滲水的地方進行了基本的搶修,應對雨季的來臨?!?/p>

    為應對此次降雨,當地組成了一支由23名文保員參與的隊伍,對這些文保單位進行不間斷的巡查排險工作。23人中有不少像許達這樣的本村村民。

    “對1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體都包保到人,每個單體都有專人負責。確保每個單體每半個小時就有人巡查一遍,不分白天黑夜,做到出現隱患及時發現及時排除?!痹S村鎮一名負責人說道。

    清理積水和淤泥

    將楊樹撞橋險情阻隔百米外

    許村村的昉溪河上有一座高陽廊橋,橋始建于元朝,橋墩的迎水面建有一個分水尖,分水尖像一把刀,能減少橋墩受到的洪水沖擊力,還能將從上游沖下來的樹枝等雜物撥到兩邊,巧妙的設計保障了橋體安全,又可有效避免河道阻塞,充分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6月20日下午,河水迅速上漲,淹沒橋洞,文保員們一刻不敢怠慢,仔細巡查著古橋橋身以及上游情況。突然,一名巡查人員發現了上游的一處險情,立即拿出手機拍照,將險情發送到群里,并匯報給鎮里負責人。

    古建筑群內澇

    原來,在該橋的上游約150米處,一棵樹干直徑超過50厘米的大楊樹被水沖倒,正被洪水卷向下游。

    “這個大楊樹很重,樹干很粗,要是被水沖擊撞上橋體很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后果。橋墩可能會經不住巨大撞擊,即使能經受住,巨大的楊樹擋在橋墩上,會造成大量的垃圾在這里聚集,分水尖起不到任何作用,洪水流通不暢,會翻涌至橋上。上面木質的橋廊在洪水的沖擊下很容易就被沖走,那樣損失就大了?!痹S達稱,他們將險情匯報后,鎮里立即安排人員開展搶險工作,調來了一輛大型吊車,從洪水中將這棵威脅古橋的楊樹吊走,最終將險情排除在百米之外。

    清理分水尖上的垃圾

    人防技防結合保古祠堂安全

    除了大楊樹的威脅之外,20日下午的洪水將緊挨著高陽廊橋橋頭一民居的地基沖塌,此處地基也是防洪堤壩,因為緊挨著橋頭,若不緊急加固會對橋頭產生威脅,民居會倒,古橋也會被沖毀。文保員發現這一險情后及時上報?!皳岆U人員調運來兩車沙袋,對沖毀的堤壩進行了加固?!?/p>

    6月20日下午的強降雨,導致許村古建筑群內出現了內澇,其中地勢低洼的一處古祠堂進水。

    加固堤壩保護古橋

    “當時積水有50厘米深,帶來了大量的淤泥和雜物?!痹S達稱,等水退之后,文保員和村鎮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開展清淤排水工作,大家在不到1天的時間內將祠堂內清理干凈,恢復原狀。

    “祠堂有很多木質結構,泡水對其影響較大,所以我們要以最短的時間進行清淤,將影響降到最小,也是及時疏通原有的排水系統,以應對下一輪降雨?!痹S達說,雖然祠堂內一些木柱浸了水,好在大家清掃及時,對古建筑沒有大的影響。

    除了文保員輪流值守之外,他們還利用安裝在古建筑上的消防監控設施,24小時監測各文保建筑的實時情況,通過人防加技防的方式,盯住“國寶”,守護“國寶”。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徐宏博 文/攝)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成熟熟女国产精品一区二区_超碰在线中文字幕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在线观看_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_亚洲色偷偷偷网站色偷一区_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